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傅山遭遇楊升庵:傅山雙色批校本《六書索隱》的前世與未來

當傅山遭遇楊升庵:傅山雙色批校本《六書索隱》的前世與未來

傅山,明末清初當時中國最為博學者。其遍覽經史子集,精通醫學、武學、書法、繪畫,同時代的人罕有可與匹敵者,乃至於當時的文壇宗主錢謙益也屈居他之下,在梁啟超排列清初六大師的時候棄錢謙益而取傅青主。

傅山一生雖多以書法聞名,而其學術成就確也是當時首屈一指。在清初無人關注諸子百家的時候,他最先開始研究莊子之道,荀子之思,寫出了自己精湛的評註,開有清一代諸子之學。現代文獻學大家張舜徽亦對此欽佩有加,讚譽甚多。

傅山有名言:「學楷不知篆隸,終落俗境」。他是一位嚴謹的學人,他的研究方法並非簡單附會發揮。他喜歡追問文字的源流,縷清歷史的脈絡。傅山的學問之所以能夠言之有物,毫無疑問,其必然具備良好的文字學基礎。傅山的文字學啟發又從何來?

傅山一生著述雖多,但並非常人理解的專著。傅山的學術書寫方式,並非是要正襟危坐,謀篇布局,來完成卷帙浩繁的代表作,而是,手持古書,親自一字一句研讀,並在旁邊或小楷或行草批寫上自己的理解與思考,如此而已。從這裡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學者的學術書寫方式的自我性。孔子認為古人讀書是為自己,而今人讀書是為別人。讀書應該是為自己負責,而不是要遵循外在的書寫規範,去炫耀自己的學問文章,謀求他人的認可與讚賞,以獲取現世的功名利益。今天雖未看見傅山對孔子此言的意見,但他無疑是一位恪守此條讀書人底線的當世大儒。縱觀煌煌20冊的《傅山全書》,大部分都是傅山自己批寫在古籍天頭或地腳的文字。因此要追尋傅山學問的來源,除了從他的批校文字中來尋覓蹤跡外,似乎別無他途。

在北京一家叫中貿聖佳的拍賣公司將要拍賣的傅山雙色手批楊慎的明嘉靖本《六書索隱》中,我們似乎尋覓到了一些端倪。

《六書索隱》是明代讀書最多的讀書人楊慎的文字學著述。此書傳世稀少,流傳不廣,故知道者不多。在書中楊慎廣泛考證了諸多古代文字的字義,正如他《自序》所說:「取《說文》所遺,匯萃成編。以古文籀書為主,若小篆則舊籍已著,予得而略」。此書雖然有五卷,但內容並不算多。楊慎為才子型學者,其著述多而博,因此每本書之書寫並不追求精深博大。以致於清代腐儒學者雖然認可此書是」蓋專為古文篆字之學者」,但也發出「且古文罕見者,必著所自來乃可傳信,而是書不注所出者十之四五,使考古者將何所據依乎?」的疑問。陳寅恪先生提倡讀古人書有「理解之同情」,傅山雖然與陳先生非同一時代,但確有此理解。

傅山在《六書索隱》中留下的信息是豐富的。通過書中墨色與硃色的批校,可以發現傅山對此書的認可。傅山在《六書索隱》中對楊慎的文字考證的思考,已非我們可以評判。但書中的娟娟小楷,確是不可小視的。因為縱觀傅山的批校,大多是行草,這種小楷批校,在傅山諸多批校本中是絕為罕見的。這裡可以窺視到傅山對此書的重視。一慣瀟洒行草批校的傅山書風,為何遭遇到楊升庵此書時候,會一下變得如此工整娟秀?

此書傅山除了留下專業文字學的考據批校文字外,更為重要的還有書中的數枚刻有「青主」二字的鈐印。此二字經過有意的左右排列,橫看是「青主」二字,從上下看卻是三個字:「山生明」。這裡我們似乎可以隱約碰觸到傅山在清初時候的心境:即使身在清代異族統治的時代,但傅山自己是生於明代,傅山並沒有忘記故國朱明王朝的生活,或者傅山有一種對故國的認可與對新朝疏離的心境。這枚印章是目前公布的傅山印章中最為特殊,也是最為少見的。可以猜測,這枚印章也不太可能假手於人,可能是傅山為自己篆刻的。當然,另外一枚「不禪」的鈐印也會引起大家的興趣來:在一個朝代更迭,山河易主,士大夫流行逃禪的時代,傅山對「逃禪」這種行為的態度,從此枚印章中已可以看出一二來。

此書後來傅山傳給了傅山的兒子傅眉,傅眉也在書上鈐上了自己的藏書印。可惜的是,傅眉先傅山一年去世,此書如何流傳就不得而知了。

這就是傅山雙色批校本《六書索隱》的前世,而此書的未來如何,只有留給後來的拍賣了。

註:中貿聖佳拍賣公司將於2019年6月7日在北京拍賣此書。

傅青主手批六書索隱五卷(明)楊慎撰

明嘉靖刻本

1函4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 傅眉印,字壽毛,傅山印,不禪,青主農,曾國正章

提要:此本乃清初大儒傅山批註本《六書索隱》,《六書索隱》是明嘉靖時著名學者楊慎謫戍雲南所作小學著作,內容取《說文》所遺,匯萃成編。考辯對象則以古文籀書為主,以韻部四聲分冊,此書對後世音韻學發展影響較大。此書世傳嘉靖刻本極少,《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收錄明刻本也僅有三部。此本為清初重要學者傅山舊藏,全書通篇朱墨雙色批校,並有硃筆句讀圈點。查《陳批霜紅龕集》下冊第三十七卷,傅山曾專門提及翻閱此書事宜,故持此本若臨書中實況,又《傅山全集》初版本因未見此本故未錄傅注,故此本於留存傅注之版本價值極高。公藏傅山批校本屈指可數,僅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山西文物局、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入藏十部,民間所藏更是少之又少。

是書半葉四行,行六字,小字三行,行十八字,大黑口,四周雙邊,白棉紙精印。現存傅山批校古籍,多涉獵史學、醫學、文學,而本書屬於小學類,在傳世傅山朱墨批註中貴為少見,又小學批註尤見功力,由此本可見其學術底色。於批註中,傅氏不但廣引諸說,更考異同,定是非,除明確指示按語「傅山說」,於訂正誤程式多用如某字「釋作」、某字「近某字」、某字「同」某字之論斷常見於批註,故應引起重視。拍品附白謙慎署「傅青主手批六書索隱」二則,參考文獻二種:2015年8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文津學志》第八輯、201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傅山全書》第四冊,兩書均詳細收錄傅山批語及出處。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

傅眉(1628-1683),字壽髦、壽毛,一字竹嶺,自號小櫱禪,傅山之子,清代畫家。

白謙慎(1955-),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書法研究工作。從傅山入手,討論中國書法的嬗變,研究之餘,亦有書法創作。

著錄:《文津學志》第八輯2015年8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傅山全書》201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尺寸:28×16.5cm

估價: 450,000-500,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康生2個字書法拍了400多萬,那10000字呢?
徐蜀:《中國版刻圖錄》《圖畫見聞志》訂補及其他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