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文|林屋公子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屈原像》軸,明,朱約佶,縱 153厘米,橫78厘米,現藏南京博物院。

「天問」就是「問天」,對天發問。屈原的《天問》全篇大約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曰遂古之初」至「曜靈安藏」為第一部分,問的是天事;從「不任汨鴻」至「烏焉解羽」是第二部分,問的是地事;從「禹之力獻功」至「忠名彌彰」,問的是人事。屈原一口氣向天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從天地開闢問到天體構造、地面布置,從神話傳說問到信史時代,從一切外物問到自身,整首詩雖長卻不拖沓,而是渾然天成,參差利落,鏗鏘有力。

屈原為什麼要作這樣一首長詩?太史公讀《天問》時,有「悲其志」的感慨;《天問》與《離騷》一樣,是表示屈原至情至性的最重要兩部作品。表面來看,詩人問的是天地萬物、古往今來,但實際上,詩人是藉此感慨天道不公,世事無常。「比干何逆,而抑沈之?雷開阿順,而賜封之?」比干一片忠心,被紂王壓制乃至處死;而雷開阿諛小人,反而受封賜地。我屈原不正和比干一樣忠貞,而子蘭不正如同雷開一樣可恥嗎!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該畫出自屈原《天問》中「天命反側,何罰何佑?齊桓九會,卒然身殺。」

《天問》儘管是詩人抒發憂憤所作,但其思想內容又超越了悲憤,而表現出作者追求真理的精神。關於世界的起源,當時流傳的是天神創世說,然而屈原卻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關於人類的起源,當時流傳的女媧造人說,而屈原同樣也會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對神創說表示質疑。胡小石稱屈原為「衝破人類原始誤解的黑夜中的舉火者」,並非過譽之詞。總之,詩人把奇幻的神話與現實的古史完美交織在一起,鑄就了一篇曠世奇作。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的一首詩,觸怒了令尹子蘭。大概說的就是《天問》了。子蘭大怒,之前你屈原就三番兩次和我作對,現在還要發牢騷來指桑罵槐?於是又到楚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不是。楚頃襄王本身也非明君,而且又要依仗子蘭的勢力,又一次把屈原遷到蠻荒的江南之地,大約在今天湖南漵浦。陵陽雖然不在郢都,但也屬於相對發達的東國;而「江南卑濕,丈夫早夭」,實在是一片卑濕荒涼的地方。

在長詩《天問》中,屈原竟拋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都問了什麼?

屈原在陵陽的時候,還是「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九章·哀郢》);而到了漵浦,就完全是「哀吾生之無樂兮,幽獨處乎山中」(《九章·涉江》)了。之後,屈原在江南又生活了若干年。他大概還對頃襄王重新起用自己抱有一絲希望!畢竟懷王囚死於秦這件事,對於秦楚關係造成非常惡劣影響。但讓屈原沒想到的是在楚頃襄王六年(公元前293),秦昭襄王要求與楚決戰,而頃襄王立即向秦求和,並於第二年娶秦昭襄王女兒為王后,秦楚重新成為聯姻盟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工業先聲:北海道如何從貧瘠的「蝦夷地」變成風水寶地?
他是一位犀利的文學教授卻痴迷於蝴蝶,研究成果比專業人士還多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