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浮生六記:兩百多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往事!

浮生六記:兩百多年前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往事!

文:海綿(讀史專欄作者)

汪涵和胡歌曾推薦過一本書,叫《浮生六記》。

「浮生」二字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篇駢文《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六記」講的是這本書分為六個部分,分別記錄了作者經歷過的六類事情:第一部分是他和妻子陳芸相識相知相愛相許的閨房樂事;第二部分是養花修枝焚香煮酒等閑暇時光的趣事;第三部分是半生坎坷、妻子早逝的哀愁與痛苦經歷;第四部分是尋訪勝跡的、寄情山水的暢快和瀟洒;第五部分《中山記歷》和第六部門《養生記道》已經佚失,至今未見傳世的版本。

但這流傳下來的四記,不僅記錄了兩百多年前封建社會、森嚴禮教對婦女的壓迫摧殘,還描述了一對志同道合、鶼鰈情深的夫妻之間點滴的過往,也寫盡了天人永隔、痛失所愛的悲愴。

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文字的記錄,都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文風貌、旖旎風光,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樂趣,以及亘古不變的真情與實意。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字三白,生於乾隆癸未年(1763年),這本書是他大半生的回憶錄。

沈復在蘇州城的書香世家中長大,居住在蘇州的滄浪亭邊上,過著詩情畫意的逍遙生活。

而他的妻子陳芸,字淑珍,是他的表姐(陳芸比沈復大十個月),是舅舅陳心餘先生的女兒。四歲的時候,舅舅就過世了,表姐、表弟與舅母三人相依為命,家境十分清貧。

陳芸小的時候就表現出極高的才情,她聰慧過人,口頭上教授一遍《琵琶行》,她就能背下來,但家裡條件實在是太艱苦了,她沒有機會讀書習字,反而要日日刺繡來養活家人,還要給弟弟讀書交學費,「三口仰其十指供給,克昌從師修脯無缺」。

陳芸偶然得到一本《琵琶行》,想著之前會背誦,便一字一字的認過去。她在刺繡幹活的閑暇學著認字,還學了詩詞的韻律,偶爾吟詩,寫過「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

乾隆乙未年(1775年),一個是富家的閑散公子沈復,一個是從小生活艱苦的灰姑娘陳芸,兩個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完全不一樣的人,卻因為沈復一句誓言,訂婚了。

當時,沈復隨母親回娘家省親,看到長大後的表姐,模樣雖柔弱消瘦,但心思細膩、才情兼備,便心動不已,久久不能忘懷。

沈復是個敢做剛當之人,當即告訴母親說,如果要為兒子選媳婦兒的話,今生今世就非她不娶。「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母親也覺得陳芸這孩子性格溫柔,當即便脫下金戒指,定下了這門親事。

乾隆庚子年(1780年),訂婚五年後,兩人完婚。婚後的夫妻生活是那般的有趣和甜蜜。兩人相伴課書論古,品月評花。

有共同的話題,就有聊不完的趣事,有一致的三觀,就有相同的待人處事的方式,他們深刻地懂得夫妻的感情需要儀式感,更需要你來我往的交流與經營。

那年七夕節,他們在滄浪亭愛蓮居「我取」軒中,擺著香燭瓜果一起拜織女星,欣賞那疏星渡河漢的美景,兩人談論著宇宙這麼大,往來古今是否存在同樣這般閒情逸緻的人的事。

沈復雕刻了兩枚圖章作為七夕節的禮物,一枚給自己,一枚送給妻子。兩枚圖章上刻的文字是「願生生世世為夫婦」,但一枚是凸出的陽文圖章,一枚是凹入的陰文圖章,用上紅印泥,兩枚圖章可以蓋出紅色和白色兩個版本的「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印記。

同樣的文字,兩個凹凸契合的版本,只用作你我今後往來情書的落款。這份的驚喜,是來世的期許,是文人的浪漫,更是費盡心思的款款深情。

陳芸出自窮苦人家,喜歡茶泡飯,滿足於用腐乳、鹵瓜下飯的生活,沈復從未吃過這兩樣東西,非常討厭它們散發的味道。有一次,陳芸將鹵瓜強塞到丈夫口中,沈復捏著鼻子嚼了幾下,覺得非常清脆,不再抵觸、不再捏著鼻子,放心地嘗起來,發現這原來是一種美味,後來竟然也喜歡吃了。

陳芸還嘗試用芝麻油加上少許白糖拌腐乳,或者用鹵瓜搗爛拌腐乳,還給它們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雙鮮醬」。沈復曾自嘲道:為什麼開始這麼討厭東西,後來卻變成這麼喜歡了呢?

陳芸回復他是因為「情之所鍾,雖丑不嫌」,是因為你愛我,所以愛屋及烏,我喜歡的食物、喜歡的服飾、喜歡的世間萬物,都變成了你的喜歡。

那個時代的女人的一生都是被束縛和壓抑的,大多時間都只能待在家裡的庭院里,抬頭也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里偶然飛過的小鳥;偶爾能出門,也只能隨著丈夫去附近的地方,去領略名山大川的風采是不被允許的。

沈復對妻子說:可惜你是個女人,如果你是男人,我們一起去尋訪名山、遊覽勝跡,遨遊天下那才是最痛快的事情。

陳芸回答道:今生不能的話,就盼著來世可以這樣。

沈復說:那下輩子你當男人,我做女人跟著你。「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

陳芸道:都說是月下老人管著人間的婚姻大事,我們今生已經靠他牽了紅線了,如果還想著來世,是不是也要仰仗他老人家的神力撮合,為什麼不請人畫一幅他的畫像來祭拜他呢?

於是,兩個人找到當時善畫人物的畫師戚柳堤,請他畫了一幅月老的畫像,每逢初一、十五兩人都焚香拜禱,只願來世還能重逢,重逢亦能記得今生種種。

有一次水仙廟的廟會,像龍宮夜宴一樣熱鬧,陳芸很想去,但是又怕被人認出,公婆知道了會不高興。沈復就偷偷將妻子打扮成自己的表弟,改變髮型帶上了帽子,又畫了重重的眉毛,換了蝴蝶履,「易鬢為辮,添掃娥眉」。

兩人偷偷出門,遍游寺廟中,玩的不亦樂乎。

林語堂曾為《浮生六記》寫了序言,其中有一句評價:「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確實可愛,她是偶爾的古靈精怪,有時又會迂腐執著;是溫柔嫻雅,又是那樣的聰慧善解人意。

只可惜,這個最可愛的女人,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卻只能如一朵正嬌艷欲滴的花,花期是那樣的短暫,逐漸在逼仄壓抑的環境中,日漸枯萎凋零。

公公常年在外地,陳芸因代寫家書,被婆婆抱怨表述的有問題,後不再敢代寫家書,卻又被公公指責這點小事都不樂意做。

公公想讓兒子從家鄉給自己納一個妾,送過去陪伴他漂泊的生活。丈夫為難,找陳芸訴苦。陳芸體貼丈夫,瞞著婆婆,自己做主進行張羅,這件事讓她徹底失去了婆婆的歡心。

後來,又因為陳芸的結拜姐妹被誣指為青樓女子,丟了家族的臉面,辱沒了書香世家的門楣,被趕出了家門。沈復不離不棄,主動放棄錦衣玉食,陪伴妻子,共度艱難。

嘉慶癸亥年(1803年),在經歷了居無定所的漂泊之後,陳芸的身體越來越差,時常咳血,病中日日牽掛送走的兩個孩子,又埋怨是自己拖累了丈夫,於三月三十日含恨而終。

可以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這一句誓言,沈復踐行了一生一世,攜手走過23個春秋,無論是早期的錦衣玉食、奴僕成群的生活,還是後來的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日子,他們從來都是不離不棄相依相伴走過。

頭七是傳說的回魂之日,有所留戀的人會在死後靈魂來到自己生前熟悉的地方。

那天,所有人都辟邪走得遠遠的,而沈復卻一直在他們的房間里等待,等待妻子的魂魄歸來。

他看見房間的陳設還和之前一樣,但是人已經不再了,頓時心中傷痛淚如雨下。

又怕自己的淚眼模糊看不清妻子的模樣,忍著眼淚睜大眼睛,坐在床邊默默地等待。「又恐淚眼模糊失所欲見,忍淚睜目,坐床而待」。

摸著妻子穿過的衣服,氣息彷彿還在上面,卻再也見不到她的身影,聽不到她的聲音了,想到這裡,沈復肝腸寸斷,悲慟不已,昏倒過去了。

嘉慶十三年(1808年),妻子走了五年以後,作者開始寫這本書,開始去回憶以往的點點滴滴。

這五年,他浪跡天涯,欣賞過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欣賞過奔騰不止的黃河;行走過一望無際的梅林,也行走過深險雄峻的函谷關;見識過故人西辭的黃鶴樓,也見識過白浪翻滾的趵突泉。

只是,尋遍天下,再也沒能找到妻子的身影。

美景再美,這一場沒有你參與的夢何時能醒,你已入黃泉輪迴,香消玉殞;而我徒留人間徘徊,白雪滿頭。

.End.

作者簡介:海綿,80後,水瓶座,愛青山的險峻,也愛流水的清澈,愛樹林中穿行的飛鳥,也愛罅隙間游弋的小魚,更愛從歷史故事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精選好書

」晚清小紅樓「《浮生六記》

」百年美學經典「《人間詞話》

中國美學經典精裝插圖套裝

讀書,就是這樣享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感覺日本女人格外美麗?原因就兩個字!
楊貴妃根本不喜歡吃荔枝?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