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門澤佳防晒科普,怎麼挑選合適指數的防晒?

名門澤佳防晒科普,怎麼挑選合適指數的防晒?

防晒霜這件夏季必備的「神器」,早已是人均一支...哦不,人均多支的現狀,面部一支,身體一支...出門帶噴霧,瓶瓶罐罐堆滿化妝台,因為~因為出門沒用防晒霜等於裸奔好嗎~

關於防晒的一些小知識, 各種縮寫標示代表什麽, 還有怎麽依照個人情況挑選最適合自己的防晒產品。

為什麼需要防晒

用防晒霜的心理?

兩百名體驗者調查如下

1.怕晒黑用防晒 (65%)

2.怕晒傷用防晒(15%)

3.怕肌膚老化用防晒霜(10%)

4.別人用,我也用,心裡安慰唄(6%)

5.習慣了,一年四季都在用,不用不習慣(4%)

紫外線導致肌膚光老化使其衰老是累積性的;日常晒傷畢竟是少數(只要不暴晒或者肌膚敏感的人群),

so結果來看,大家防晒的目的都怕~曬~黑~也只有晒黑的速度是最快的,立竿見影~想想好不容易捂了一個冬天又白又嫩的肌膚....心塞塞

亞洲以白為美,白凈的肌膚給人一種,純潔、貴氣、乾淨的感覺,早期為了變白很多妹子入過坑走過彎路,甚至付出毀臉的代價,可見大家對變白這件事多麼努力(捂臉)~

安全的美白護膚品需要24天一個周期代謝,並且持續堅持用,而晒黑,僅僅是曬十分鐘的太陽~(扎心有沒有?),要美白先預防,這也是本仙一直傳達大家的正確的美白方式,畢竟晒黑容易變白難啊~

可用了防晒依然會被晒黑了?

最有效的方法除非你整個夏天不見陽光才能躲過一劫,可對於愛旅遊愛玩水主兒們,實在辦不到啊,乖乖窩在家裡,人森還有什麼樂趣啊~

然而,防晒最主要的功能是為了阻擋光對皮膚造成的傷害, 其中200-400nm波長的紫外線對皮膚影響最大。紫外線根據波長不同又可細分為 UVA, UVB, 與UVC, 圖片顯示三種波長對皮膚的影響。

UVA (波長320-400nm): 看不到且穿透力強,可穿透雲層丶玻璃。造成晒黑的主因, 會導致皮膚老化及皮膚癌。高達 95% 能到達地表。

UVB (波長280-320 nm): 造成晒傷和變紅的主因, 也會在體內累積導致皮膚老化丶色素沈澱及皮膚癌。約 5% 的 UVB 會到達地表。

UVC (波長200-280 nm): 對人體危害最大, 但大多已被臭氧層過濾掉, 正常情況幾乎不會到達地表。隨著臭氧層變稀薄, 罹患皮膚癌的比例也會增高。

什麼時候需要防晒

紫外線可以穿透雲層丶玻璃丶水面 (60公分深)。

紫外線藉由反射或折射到體表, 尤其在雪地或是沙灘這種反射強的表面, 接觸到的量更可觀。

紫外線在山上的強度較平地更大, 每增高300公尺,強度增加8-10%。

除了LED燈為可見光範圍, 不含紫外線, 其他室內照明通常含有紫外線, 雖然量很小, 長期累積還是會造成傷害。

綜合這些特點, 一年四季, 不分室內外其實都需要做好防晒措施才能好好保護皮膚, 尤其在玩水或是雪地這種特殊的地方, 更要注意防晒的程度。

防晒指標縮寫

1.關於SPF和PA ?怎麼換算?

所有的防晒霜上都有兩個重要的標識,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

SPF防晒指數:主要是防止皮膚晒傷,對抗紫外線中的UVB。

SPF1代表一個基數(通過研究,亞洲肌膚日晒十五分鐘肌膚會出現不適現象)——15分鐘,SO~換算防晒傷時間是x15分鐘。

比如:

SPF15X15分鐘=225分鐘,3小時左右。

SPF30x15分鐘=450分鐘,7個多小時。

SPF50x15分鐘=750分鐘,12小時左右。

PA:能延緩晒黑指數,對抗紫外線中的UVA。數值越大,防晒黑的效果越好!

搭配原則 建議:

四季日常防護:可以選擇SPF15-25之間,PA 的隔離或者防晒霜,

夏季經常室內:SPF30.PA 防晒霜,

夏季經常室外:SPF50.PA 防晒霜,

白皮容易晒傷:重點防晒傷,可選SPF值大

黑皮容易晒黑:重點防晒黑,可選PA值大

總結:雖然標識的上有註明晒黑晒傷的時間,但不要認為塗抹上SPF50PA 就能出去浪一整天了,用量用法,成膜是否被破壞、品牌工藝等都會影響防晒效果~

防晒功能性標示

除了衣服帽子墨鏡等, 最常用防晒霜來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的傷害。有些產品會特別註明其功能包含寬頻防護及抗水性。其他可能標註的功能有 Hypoallergic 低敏性, Noncomedogenic 不會造成粉刺, Sweatproof 抗汗。

1. Broad Spectrum 寬頻防護

前面提到紫外線三種範圍的波長, 防護力較差的偏向只能防波長較短的 UVB, 而寬頻的定義就是連波長較長的 UVA 也能防護。防晒除了不想晒傷, 當然也注重防晒黑以及長期的累積, 所以有寬頻防護功能的產品能提供更全面的保護。

2. Water Resistance 抗水性

抗水性直白的說就是遇水不脫落的能力, 有抗水性(Water Resistant)及非常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兩種。認定的方式是經由美國系統的 FDA 或歐洲系統的 COLIPA 標準檢測。Water Resistance 是泡了 40 分鐘後檢測, Very Water Resistance 是泡了80分鐘後檢測, FDA 以測到的係數結果標示, COLIPA 則是檢測還有50%以上的防護力就以原係數標示。不過很多都只有寫抗水性或非常抗水性。

物理丶化學防晒

物理防晒:

利用折射反光,使紫外線反射回去。這種防晒成分的特點是穩定性高, 溫和不刺激, 但是比較厚重油膩難推開, 防護力也較弱。成分有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 丶氧化鋅 Zinc Oxide。

化學防晒:

利用防晒產品化學分子被皮膚吸收, 與紫外線交互作用後轉換為熱能後釋放。特點是防護波長範圍較廣, 清爽好擦顏色透明, 但是有些人可能會過敏引起皮膚炎。成分直接放表格大家看得更清楚。

防晒霜大多是將兩個種類混合,提升防晒能力, 達到清爽又溫和不刺激的效果。兩歲以下的幼兒以及皮膚敏感易過敏的人群, 選擇物理防晒更合適。

防晒霜要怎麼選?

通常來說, SPF在15~50之間就有很好的防晒效果, 如果曬到太陽的時間不多, 可以選擇低係數的。會在戶外長時間時, 則選 SPF 30 或 50 的。高係數的防晒霜添加的化學物質也越多, 所以不是越不會晒黑就越好, 高係數對皮膚的負擔會更重, 造成毛孔阻塞與皮膚過敏等問題也會增加。

防晒霜塗抹 15 分鐘後可以做簡單的測試, 噴點水在手上, 如果成圓形水珠就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表示已形成薄膜防護。如果成混濁狀則代表沒有形成保護膜, 作用不佳, 甚至可能曬出不均勻的色塊。塗抹型的防晒雖然比較黏膩, 但是也較能均勻塗抹在皮膚上, 噴霧型的防晒做為補充時搭配使用, 效果更好。

皮膚顏色也是選擇防晒係數時的考量因素之一, 膚色深的黑色素較多, 容易曬得更黑, 膚色淺的則較不容易晒黑但容易晒傷。下面的圖是膚色丶曝晒時間與防晒係數關係表。

三大原則防晒

防晒建議三大原則為 ABC (Avoid, Block and Cover)。圖片有搭配 UV 強度與防護措施對照。

Avoid:避免在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間進行 20 分鐘以上的戶外活動

Block:出門依所處環境選擇合適的產品與防晒係數, 每 2-3 小時補一次

Cover:盡量穿戴齊全遮陽物品, 墨鏡, 陽傘, 帽子, 長袖薄外套等。

另外嘴唇部分選用有防晒功能的唇膏, 避免食用九層塔丶芹菜丶檸檬丶柑橘類等易感光食物也能幫助減少紫外線的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亦凡不亦凡 的精彩文章:

有效防止夏天頭皮出油,名門澤佳教你有哪些必get妙招?

TAG:亦凡不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