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替導師評審論文,你真的「虧」大發了

替導師評審論文,你真的「虧」大發了

編譯 | 李言

《自然》雜誌最近發表的一篇題為「Junior researchers are losing out by ghostwriting peer reviews」的文章指出,大批研究生和博士後正在為資歷較深的同事及導師代寫同行評議,但他們未獲得任何專業上的聲望及認可,並且錯失了結識期刊編輯的機會。

最新報告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作者調查了身在美國(74%)、歐洲(17%)、亞洲(4%)和其他地區的498名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的研究人員,並且評估了他們參與這類同行評議的頻率以及對此事的看法。

一半受訪者表示,他們曾代寫過同行評議。其中80%的人認為,這種做法並不符合職業道德。

共同評議?代寫?傻傻分不清

這項調查盡量將代寫與「共同評議」區分開來。

「共同評議」是一種確立已久的培訓方式:受到邀請的評審人與初級研究人員分享論文,以徵求他們對論文質量的評估意見,而這些初級研究人員可以獲得某種專業上的聲望及認可。

相比之下,通過代寫的方式,項目負責人(PI)會利用初級研究人員的部分甚至全部評審貢獻,但不提供任何回報。

約7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有過共同評議的經歷;95%的人認為,這是一種有益的實踐;73%的人認為,這符合職業道德。

不過,上述論文共同作者、曼荷蓮學院分子生物學家Rebeccah Lijek表示,「共同評議」和代寫經常被混為一談,前者會被用來掩護後者的正當性。「但它們是不同的:前者是可行的培訓方式,而後者缺乏應有的回報。」

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醫學和健康期刊副主編Sabina Alam指出,代寫違反了同行評議的保密制度。

「編輯基於他們所邀請的學者撰寫的評議報告來決定是否接收、發表一篇論文。」Alam表示,期刊編輯全力尋找最合適的審稿人,他們不希望審稿人分享論文,除非該期刊明確表示可以接受共同評議。

共同評議和代寫都可能帶來職業道德問題。

「如果研究人員希望共同評議,最好在你邀請他人這麼做之前讓編輯知道。這樣我們可以確保這個人很合適,沒有利益衝突。」Alam說。

年輕研究人員損失巨大

位於北卡羅來納州三角研究園的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生物倫理學家David Resnik認為,代寫甚至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抄襲。

除了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學術聲望的缺失會在無形中使初級研究人員或代寫人的利益受損。

Resnik舉例說,同行評議為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為期刊編輯所知的機會。評審論文有助於研究生或博士後建立自己的聲譽,它也許能提供被邀請加入期刊編委會的機會,並建立有利於職業發展的人脈關係。

「認為同行評議帶來的聲望並不重要的想法經不起推敲。」Resnik說。

Alam贊同這一觀點。「無論如何,這是學術工作,就應該得到認可。」她說。

與此同時,最新報告替學術界「沒有系統性的方法來培訓人們進行同行評議」而惋惜。

「我們需要確立更多的同行評議辦法。」Resnik表示,同行評議是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但它在職業道德、客觀性和公平性方面卻沒得到足夠的重視。」

變革之路

Alam表示,最新研究有助於促進同行評議中所需已久的變革。

她和Resnik都同意該研究的建議,即期刊應該明確要求提供共同評議貢獻人的姓名。

位於馬薩諸塞州、為年輕研究人員發聲的倡導機構「研究未來」執行理事GaryMcDowell表示,提高透明度對整個學術界都是有益的,比如合理增加供不應求的審稿者數量。

McDowell和Lijek鼓勵PI們和處於職業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員清楚地討論他們對共同評議報告和署名權分配的期望。

Resnik對此表示同意:「我建議PI們在未經編輯許可,或相關人員並不清楚將獲得何種回報的情況下,不要邀請其他人參與評審論文。」

Alam則建議,那些渴望撰寫同行評議報告的年輕研究人員向他們的PI尋求機會,並且獲得關於其努力的反饋。

之後,初級研究人員應在Publons上驗證他們的貢獻。Publons是一個在線資料庫,研究人員可通過它,跟蹤並凸顯他們的同行評議工作以及在編輯方面的貢獻。

這樣,年輕研究人員便可以積累作為同行評議者的職業聲望。

Lijek希望,最新研究能為捍衛自己權益的年輕研究人員提供證據。「這可能聽起來很俗氣又天真,但我們希望同行評議能做得更好。」

報道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533-8

替導師評審論文,你真的「虧」大發了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塗防晒霜,會不會阻礙維生素D合成?
職業橄欖球員,比棒球員死亡率高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