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每年六月,江南和閩南都會為這個水果打一架……

每年六月,江南和閩南都會為這個水果打一架……

昨天下班路過水果攤,驚喜地發現楊梅上市了,一看價格標籤:50元/斤,默默放下走開了

沒吃到心心念念的楊梅,始終意難平。繼「車厘子自由」之後,四月的人生又多了一個目標:楊梅自由!

話說小時候沒覺得楊梅是多麼高貴的水果啊,山間隨處可採的野果罷了,如今的楊梅變得矜貴,花樣也多了很多。狠不下心來吃楊梅的寶寶們,就看這篇解饞吧~

{芍藥姑娘 Vol.1166 }

x

正是楊梅季

六月,楊梅和荔枝上市,同是酸甜多汁的紅皮果,江南人和閩南人卻爭執不休:到底哪一個更好吃?

江南人獨愛楊梅,稱其為「星郎駕火雲」,外皮紅到發紫,果肉緊緻清爽,咬一口鮮紅的汁水橫溢而出,一不小心就連吞十幾顆。

閩南人贊荔枝「玉女含冰雪」,冰肌玉骨的果肉,甜糯豐厚的口感,再加上「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荔枝似乎更勝一籌。

但四月私心更偏愛楊梅,不為別的,只為那一點格格不入的酸澀,消解了夏天的悶熱,平息了內心的躁動,比百分百的甜蜜更令人難忘。

如今市面上見到的楊梅,和童年記憶里的楊梅大有不同。

現在的楊梅,被果販用小小的塑料碗分裝起來,一碗能賣到50塊,實在奢侈,要狠下心才敢買,還要小心翼翼分幾次吃完。

而從前的楊梅,是漫山遍野可見的野果,孩子們在山裡跑累了,就隨手摘幾顆丟進嘴裡,任由汁水染紅了嘴巴,大人常常警告:少吃點,小心臉蛋黑成包青天!(傳說楊梅吃多了會變黑)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只認楊梅不見樹」,而我們小時候看著楊梅樹從開花到結果,揣著從春到夏的期待,最終嘗到果實的滋味自然不一般。

你見過楊梅樹開花嗎?奇特的葇荑花序,宛如紅色麥穗,從葉片里迸發而出,暗暗蘊藏火熱的力量。

作家車前子在《茶墨相》中形容楊梅花,「小小的、含蓄的、凝練的、內斂的,不注意的話,沒覺得是在開花。」

據說楊梅花在子夜怒放,到了天亮就是凋謝,民間傳言說見到楊梅開花是不祥之兆。四月曾在白天見過楊梅花,自然也不信什麼不祥的說法。

花落之後,便是結果。葉片掩映間,冒出幾顆青澀的果子,遠看誤認成青梅,近看發現刺絨絨的表皮,才認出是幼年楊梅。

慢慢地,陽光愈發強烈,果實也由青轉黃,心急的孩子忍不住摘來就咬,差點把牙齒酸倒,連忙一陣「呸呸呸」。

真正成熟的果子是紅透了的,紅到發紫、發黑。擠擠挨挨簇擁在枝頭,似乎散發著清甜的味道,惹得鳥兒和人都眼饞。

若在果園,此刻是採摘好時機;若在山野,果實便從枝頭跌落,滾進草叢間,化作養分滋養土壤。(回想起來也是心疼吶)

既然是大自然贈予的禮物,當然不能「物歸原主」,要仔細地品嘗才對。

我國楊梅品種繁多,遍布江南、嶺南和雲南,有大葉梅、烏酥核、西山烏梅、大炭梅、東魁(仙居楊梅)等等。

要說嘗鮮,還數雲南的楊梅。因為溫暖濕潤的氣候,雲南的楊梅比江南早一個月成熟,個頭大,味道美,連汪曾祺都讚不絕口。

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綉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楊梅很大,有一個乒乓球那樣大,顏色黑紅黑紅的,叫做「火炭梅」。這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四月沒吃過汪老先生的昆明楊梅,但我知道,仙居楊梅的個頭絕對是王者。每一顆都像乒乓球一樣大,酸甜比例恰如其分,口感一級棒,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鮮果已然是至上美味,最會吃的中國人又鑽研出各種吃法,讓這份夏日酸甜意猶未盡。

最簡單的是冰凍楊梅。洗凈的楊梅在冰箱里冷凍一晚,表面掛滿白霜,咬一口牙齒被冰得一激靈,內里還是鮮美多汁的果肉,好比純天然的水果雪糕。

最愜意的是楊梅酒。傳統的「燒酒楊梅」用的是白酒,四月喝不太習慣,更喜歡用度數低一點的清酒。

楊梅、冰糖、清酒按照2:1:4的比例混合,酒要完全淹沒楊梅,還可以加入荔枝增加甜味。在密封罐里保存兩個月,就可以啟封品嘗了。

泡出來的楊梅酒,紅亮清澈,酸甜潤澤,本想小酌幾口,卻忍不住一杯接一杯,泛紅的臉龐,好似這個微醺的夏天。

楊梅是矜貴的,時令季節只有20天左右,而且不耐儲藏,放幾天就壞了。如何長久保存、慢慢享用,是令吃貨們頭疼的問題。

於是楊梅果醬出現了。楊梅去核,加水熬煮,用冰糖和檸檬汁調味,攪拌至濃稠狀,然後裝罐儲藏。

直接泡水喝,或者塗在吐司上,美味又健康。好的果醬可以保存一年之久,把這口珍貴的滋味,延續到第二年楊梅上市的季節。

許多藥粉問紫色奶昔是用什麼做成的,答案就是楊梅。

把楊梅和香蕉切碎,倒進酸奶或者牛奶,用料理機打碎拌勻,最後撒上麥片和水果,顏值超高的網紅奶昔,完全可以自己動手做。

把牛奶和楊梅碎倒入模具,做成雪糕,能嚼到粒粒分明的果肉,夏日派對的必備。

除此之外,還有糖漬楊梅、鹽漬楊梅、甘草楊梅等等做法,都是讓人慾罷不能的小零食,楊梅果真是有魔力的食物。

楊梅固然美味,但各種謠言讓人們心有戚戚。最後,四月來逐一破除謠言:

1、楊梅里的小白蟲對人體無毒無害,介意的話可以用鹽水浸泡十分鐘,蟲子會自己跑出來,還能去掉部分酸澀味道。

2、楊梅泡水,水會變紅,不是因為楊梅染色掉色,而是因為富含花青素,花青素溶於水,是對人體有益的元素。

3、傳言楊梅和海鮮一起吃相當於砒霜,這也是謠言。只有超大劑量的水果和海鮮同食才會中毒,正常食用不會發生。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如楊梅酒一盞。

在與炎炎盛夏對抗中,

只需一顆酸甜的楊梅,

內心的灼熱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END

本文圖片來自pinterst、Flickr、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芍藥姑娘 的精彩文章:

40歲後為自己而活!她辭職回鄉,養花、釀酒、寫詩…50歲仍是姑娘

TAG:芍藥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