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創 嵇康的魏晉風骨:從名士打鐵到《廣陵散》絕

原創 嵇康的魏晉風骨:從名士打鐵到《廣陵散》絕

作者:史遇春

魏晉時期,因為時局動蕩和政治詭異而造成的社會氛圍,完全是一種低氣壓的生存狀況。

社會雖然亂了,但是,維繫社會道德的規範並沒有倒塌,所以,魏晉的「名士風度」裡面,除了形體的瀟洒之外,還有內質的純真。

當士人們無法把自己的才學施展在安世濟民的仕進之路、或者他們根本不願意跟當權者合作的時候,他們的許多精力是無處發泄的。

在亂世之中,能夠活著,是一種幸運;在亂世之中,能夠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士人們活得前進無路、後退無門的時候,那許多的精力要如何派遣呢?

結果,便是神仙、修鍊之道的大行。

回想一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諸子興盛的時候,老莊之學就曾經風光過。

春秋戰國之後,幾千年間,老莊之學風起雲湧的社會,大約以魏晉之間可稱之為首屈一指吧。

嵇康,就是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產生在魏晉之間的真名士。

後人曾說:「是真名士自風流」,用這句來總括魏晉間的名士,也算是貼切。

當然,這話也毫不例外地適合於嵇康。

關於嵇康的「風流」,後人可以從他遺世的文字中細細品讀。

這裡,就先說一說「嵇康打鐵」的一段佳話。

嵇康是怎樣一號人物呢?

此處,我們先從他的外形說起。

要說嵇康的外形,《世說新語》裡面的描述最為精鍊傳神。

讀者要見文字的簡約之美,可以去看《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第5條的原文。

話說:嵇康身高一米八左右,風神姿態特別秀美。

當時有人說:他的舉止瀟洒脫俗,他的形容清靜凝定。

還有人說:嵇康這個人,他的風神儀態,就如風入松的聲響,逸致高遠而舒緩悠長。

同是「竹林七賢」、有選賢用能之明、曾與嵇康相友善、後被嵇康遺書絕交的山公巨源曾說:嵇康這個人,他的為人處世,正直挺拔,就如同傲然獨立的青松,他的醉態,更是絕倒,你看他傾頹的樣子,就如同巍峨的玉山將要倒下來了。

就是這樣的人物,似乎和「鐵匠」、「打鐵」沒有任何關聯。

但是,正是這樣的人物,就偏偏會「打鐵」;也只有這樣的人物去「打鐵」,才更增加了他的傳奇色彩。

可惜的是,也是因為「打鐵」,斷送了嵇康的性命。

其實,嵇康和曹魏算是姻親關係,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曹操的曾孫女是他的妻子。

曹魏時期,嵇康曾經官居中散大夫。司馬氏在曹魏橫行的時候,嵇康就再沒有做官。猜想,其間的原因,大致不過以下幾點:

其一,從所謂家國的觀念來說,忠貞不二,應該是士大夫階層的傳統理念和信仰,雖然不能在朝代交替的時刻殺身以成仁,但是,堅守自己的理念,以老莊為依託,避世、隱世,不和有心篡權的權貴苟合,也是堅守自我的途徑之一。

其二,從個人親情的角度來看,作為曹魏宗室的姻親,與曹魏政權的那些統治者們多少是有些血親關係的,這裡面的情感是無法割捨的。

其三,從可能發生的政權輪替來講,雖然曹魏取代漢室的手段不會比司馬氏拉曹氏下馬高明多少,但是,站在嵇康的角度、或者在嵇康的眼裡,這種陰謀或者陽謀奪取政權的方式,多少是有些不光彩的、多少會讓人不齒的。

其四,從當時的政治現實觀察,權力者之間的明爭暗鬥,權勢的瞬間傾覆,政治環境的險惡,也是不能不讓人憂慮的。

其五,從當時的社會氛圍分析,太多的名人異士是散落在民間的,猜想,「魏晉風度」裡面的名士的老莊風習,也是以吟嘯林泉為髙致的。

基於以上的實情,嵇康在司馬氏實際當權的現實之下,怎麼可能去做官?

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

作為社會的人,大家都有身不由處:

一是你要吃穿,你要生存下去;

二是作為統治集團下面的「庶民」,你會有意無意間被捲入政治的漩渦,管你願不願意,特別是嵇康這樣的名士、高士,有很大社會影響力的人士。

面對生存問題,吟詩作賦寫文章,是沒有出路的。

還好,嵇康有一技之長,這一技便是打鐵。

聰明的人,一通百通。

嵇康就是聰明的人,他的理論高深,文章高雅,人品高潔,即便是所謂的粗活打鐵,他也可以稱得上是高巧,甚至是高絕。

嵇康鐵打得好,他也喜歡打鐵。

當時,嵇康家裡有一顆柳樹,這棵樹長得枝繁葉茂,嵇康環繞柳樹挖了個水溝。每到夏天,嵇康就在這棵柳樹下打鐵。

遙想當年的圖景,眼前是一副天然的畫卷:

夏日火紅,綠樹濃蔭之下,有清流環繞,爐中炭火熾熱,一位身材魁梧,氣質非凡的名士,在舞動鍛錘,叮叮噹噹,火花飛濺……

如果歷史至此便結束,似乎就成了一出田園詩篇的演出。歷史畢竟就是歷史,它的真實與慘淡往往都是發人深省的。

嵇康打鐵,是因為生活過不去,他是要通過自己的勞動補貼家用。

想當年,他在樹下打鐵,還有「竹林七賢」之一、名士向秀給他拉下手。

於是,經常有人可以幸運地看到他們兩個在嵇康家的柳樹下打鐵自娛,嵇康掌錘,向秀鼓風,兩人配合默契、旁若無人、自得其樂。

有一次,嵇康在打鐵,司馬氏的謀士、好友,權貴出身的才子鍾會專程去拜訪嵇康,嵇康只顧自己打鐵,對鍾會不理不睬,也沒有所謂的禮數。等到鍾會要走的時候,嵇康問他:

「閣下因為聽到什麼來到這裡?閣下又看到了什麼而離開這裡?」

鍾會素有才辯,他回答說:

「我聽到了我聽到的東西才來到這裡。我看到了我看到的東西就離開這裡。」

因為這件事,鍾會記恨在心。於是,他回去以後就對司馬昭說:

「嵇康這個人,才學卓絕,是個危險分子。還有,他可以左右輿論,影響力也不可小覷,留著他,始終是個禍患。」

山濤當年舉薦,嵇康拒不出廬,還與山濤書面絕交;鍾會親自專門拜訪,嵇康愛理不理;加之又為好友呂安辯護;這許多事體,終於釀成了殺身之禍。

其實,鍾會說嵇康有左右輿論的影響力,並不是空穴來風。嵇康處斬時發生的狀況,是最好的註腳。

嵇康即將上刑場前,有三千名太學生以請嵇康當老師為理由,希望保嵇康一命,沒有得到當局實權派的容許。嵇康死後,天下之士,都為他惋惜,為他傷痛。

嵇康死後一兩年之間,司馬氏就廢了曹魏,自己登基臨朝。

嵇康雖死,打鐵的事,還被作為美談。

世間再無嵇康,世間再無如此秀逸的打鐵名士了。

試問,嵇康之後,誰還能打鐵?

嗚呼,哀哉!

據說,臨刑前,嵇康神色不變,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陽的影子,知道離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向兄長嵇喜要來平時愛用的琴,在刑場上撫了一曲《廣陵散》。

曲罷,嵇康把琴放下,嘆息道:

「從前袁孝尼(袁准)曾請教我,想要學習《廣陵散》,那時,我因為吝惜,故而不曾不教授與他,從此以後,《廣陵散》要絕響於世了。」

哀哉,嗚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境心影錄 的精彩文章:

原創 床下義氣:閑寫吳門四才子祝允明的筆記一則
原創 朱元璋洪武時期的吏部尚書詹徽是死於刻薄嗎?上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