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Chrome成為互聯網看門人!

Chrome成為互聯網看門人!

文/屠敏 整理

來源:CSDN(ID:CSDNnews)

瀏覽器紛爭何時休?

作為全球第一大瀏覽器的Chrome於一夕之間成為了眾矢之的。究其緣由,可以視為「樹大招風」引來的禍端,亦可以看成「天下廠商苦於Chrome已久」。

01開源項目的爭論

近日,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名為《Google』s Chrome BecomesWeb『Gatekeeper』and Rivals Complain》的報道,揭露了當前瀏覽器領域,Chrome所處的現狀以及Google的競爭對手們發出的無奈抱怨。

眾所周知,以技術為驅動的科技巨頭Google為開源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無論是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Android的AOSP項目,還是佔據瀏覽器市場極高份額Chrome的 Chromium項目,Google都是其主導者之一。

因此對於不少開發者而言,如想要創建自己的瀏覽器,大多數會選擇基於 Chromium項目進行開發。

不過問題癥結就出在了這裡,對於開源項目的使用,開發者並沒有太多的自由。據彭博社報道,Web 瀏覽器 Metastream的開發者 Samuel Maddock表示,在基於 Chromium項目開發自己瀏覽器的過程中,他發現其主打「與朋友一起觀看流媒體」的瀏覽器需要一種名為Widevine的數字版權服務產品來驗證用戶身份並防止視頻盜版。

因此,他向Google發送了一份該服務的申請請求,在郵件中他在概述了該項目之後開始了漫長的等待。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熬過了四個月和接連發送了10封電子郵件之後,他得到了Google一句冰冷的回復:對不起,你不能使用該軟體。

Maddock表示自己並沒有做過任何非法行為。雖說使用Google的安全流媒體工具,Maddock 的項目也可以順利進行,但Widevine產品是基於Chromium的瀏覽器唯一可用的DRM(數字版權管理)。

Google在拒絕了 Maddock請求的同時,並沒有回復說明具體的原因,這讓 Maddock難以接受,而在不久之後,Maddock更是無奈放棄了瀏覽器研發,與此同時他也表示:「Google這樣的看門人,完全可以決定哪些項目可以運作。如果沒獲得它的許可,那你就完了。」

事實上,有類似經歷的並不只有 Maddock一人,但在瀏覽器市場中,能對用戶訪問網路方式有如此大影響的廠商卻並不多,而 Google就是為數不多的廠商之一。

02瀏覽器市場格局:Chrome第一,Safari、Firefox其次

放眼當前瀏覽器市場,根據美國知名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數據統計,Google的Chrome可謂是佔據了全球瀏覽器市場的半壁江山,佔比高達62.8%,其次蘋果的Safari佔比15.83%,Mozilla的Firefox排名第三,佔4.86%的市場份額,而彼時瀏覽器界的一哥IE,早已不在Top5之列。

從下面的線形圖中,更可以直觀地看到,自2012年5月之後,趕超IE的Chrome一飛衝天,勢不可擋。

03「Chrome成為互聯網的看門人」

隨著Chrome地位的逐步上升,無數開發者和廠商紛紛湧入其中。

除了上文所述的 Maddock開發者之外,2013年的Opera、今年的Edge等瀏覽器廠商們都已切換到Google維護的開源項目Chromium,如彭博社報道,這創造了一種滾雪球效應,越來越少的開發者會為非Chrome/Chromium瀏覽器優化。

在這種趨勢之下,Google的Chrome儼然成為諸多標準的引領者,甚至不少業界人士將其評價為「互聯網的看門人」。

對此,前MozillaCTOAndreasGal評價道,無論Chrome做什麼都是標準。

回憶在Mozilla 公司工作的七年間,Gal表示,某天,Google的Docs、Gmail突然無法在Firefox上使用了。而Firefox的研發團隊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去修復這些問題,但是在此期間,用戶對於Firefox的直觀印象就已經變差了,大家理所應當地認為是「Firefox出現了Bug」。

與此同時,Gal還表示「今天,特別是在桌面領域,Google絕對是一個壟斷者。」

這種統治意味著Google 設定了互聯網的標準。在該願景中,廣告和用戶數據收集是默認設置。

不過,Google Chrome團隊工程副總裁Darin Fisher為此進行了辯護,否認Google有意打壓競爭對手。同時,Google表示一直在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如倡導更多公共的標準,以便所有的瀏覽器都可以遵循這些標準。

但是在一家獨大的瀏覽器市場中,Google的這些舉措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掌聲,反而質疑聲越來越盛。

其中Mozilla的聯合創始人兼Brave oftwareInc.現任CEO BrendanEich表示,「Chrome已經變成了間諜軟體。」

Eich稱 2017年8月,Netflix突然停止使用Brave的瀏覽器。在一連串的電子郵件之後,其首席技術官BrianBondy發現Google的更新改變了Netflix使用Widevine的方式。而Brave並沒有被告知這些變化,所以當用戶在線訪問Netflix時,發現瀏覽器出現了問題。而修復問題花了兩周多的時間。

此外,Opera聯合創始人Jonvon Tetzchner也曾表示,於2015年發布的Vivaldi是一款面向隱私人群的流行瀏覽器,不過在運行Docs和Gmail等Google服務方面經常會遇到麻煩。一些在Vivaldi上登錄Google產品的用戶會收到提示,說他們的瀏覽器沒有針對他們進行優化,或建議他們下載Chrome。

「這非常明確地針對我們,」von Tetzchner表示。

04今天的Chrome是否會成為昨日的IE?

基於以上的種種,Google是否存在壟斷行為,我們尚未可知。不過,近日美國司法部開始對Alphabet旗下子公司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而調查的重點就是與Chrome有一定關係的數字廣告業務。

其實,對於開發者而言,Chrome能在圈中如此受歡迎,並非是因為它背靠Google這顆大樹,更多的還是其擁有簡潔的UI、良好的擴展性、便捷高效的多進程架構等優勢。

正如IE的頹敗,不是因為它沒有微軟為靠山,而是因為IE自身的不作為。

不知有所少人還能記得,IE曾經也站在如今Chrome的位置,而在此IE之前,瀏覽器巨頭 Netscape同樣也是。談及一代瀏覽器IE的起伏, 彼時誰曾想到,2008年才出現的Chrome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取代了IE的位置。

深究IE失敗的原因,盲目自信、無視市場生存法則是其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彼時憑藉免費、迅捷的迭代速度,再加上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統Windows的捆綁式加持,IE輕鬆戰勝了Netscape瀏覽器,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IE瀏覽器從IE6開始變得盲目自信,中間一度有5年之久未曾有過迭代更新,除此之外,其不再參與W3C標準的制定,為此,忍無可忍的GoogleYouTube開發團隊還曾於一頓簡短的午餐期間密謀幹掉IE6。後來雖然在Firefox的連番攻勢下,微軟幡然醒悟然為時已晚,且後來其更新的 IE7、IE8因速度慢、佔用資源大一直被用戶所詬病。就此,IE才走上了窮途末路。

如今Chrome雖然在功能上依舊保持最前沿的更新,但是在業務層面上是否會變成IE那般讓人討厭的模樣?對此,你怎麼看?

事實上,一家獨大的局面,之於市場格局、用戶、開發者都未必喜聞樂見。

參考: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5-28/google-s-chrome-becomes-web-gatekeeper-and-rivals-complain

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608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谷歌再現大規模宕機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