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明明打了大勝仗,宋真宗為什麼要求和,簽下檀淵之盟?

宋朝明明打了大勝仗,宋真宗為什麼要求和,簽下檀淵之盟?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體會到戰亂帶給百姓的痛苦。五代十國時期,天下亂成一鍋粥,戰亂不斷,民眾顛肺流離苦不堪言,最終趙光義統一北漢,亂世告終,趙宋帝國屹立在的中原大地之上。但是北宋建了國卻不意味著安逸,此時北方的游牧政權依然對中原王朝虎視眈眈,公元1004年8月,遼國蕭太后任命蕭撻凜為軍隊主帥,率領二十多萬遼軍,大舉南侵。

與各個時期的中原王朝相比,宋代實在是窩囊的有些過分,因此宋代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孱弱,窩囊,弱雞。遼軍此次南侵,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嚴重威脅北宋都城東京的安全。消息傳入京師後,宋真宗嚇得手足無措,首先想到的就是往逃往南方,大部分文臣紛紛雙手支持遷都,連地方都給皇帝選好了,恨不得連夜收拾東西走人。

存亡之際,宰相寇準挺身而出,痛斥那些主張南遷的大臣,力諫皇帝迎戰遼軍,並鼓勵皇帝御駕親征。宋真宗心裡雖然十分抗拒,但又不能在群臣面前認慫,沒有當場拒絕,而是一言不發。名將楊延昭上奏,力挺寇準的看法,希望皇帝不要害怕。宋真宗只好硬著頭皮答應,皇帝親征,宋軍勇氣和信心倍增,接連打了幾場漂亮的戰役。

遼軍統帥蕭撻凜在戰場巡視的時候,還被宋軍用伏駑射殺,加上遼軍深入宋境,糧草不濟,遼軍敗像已露。此時,遼國居然提出議和,寇準對宋真宗說道:「敵軍人困馬乏,已是強弩之末,陛下應趁機將其殲滅,然後揮軍北上,收回燕雲十六州,完成太祖和先帝未實現的願望。」宋真宗卻搖了搖頭,一意孤行,派使臣與遼國議和,《澶淵之盟》誕生。

宋軍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為何宋真宗還要跟遼國簽訂《澶淵之盟》?答案只有四個字:膽小怕事!儘管宋真宗不算昏君,但缺乏開疆拓土之能力和雄心,目光不夠長遠,才做出如此決定。曹利用去議和之前,宋真宗竟告訴他,就算遼國索要白萬兩白銀,都必須毫不猶豫答應。寇準氣得直哆嗦,退朝後指著曹利用說:「如果你對遼國許諾超出30萬兩白銀,我會親自砍掉你的腦袋。」使臣最終謹記其叮囑,以「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的條件與遼國簽下《澶淵之盟》。

曹利用回來的時候,宋真宗得知歲幣僅僅銀十萬、絹二十萬,竟然大喜過望,對曹利用封官加賞。其實,宋、遼之間簽訂盟約,也反映了雙方實力的一種均衡,當時,無論是遼或是宋,誰也無法吞併對方。「澶淵之盟」令宋、遼雙方化劍為犁,換來了兩國關係近百年的和平發展。或許今人看來深感恥辱,說真宗是懦夫也罷,鄙視也罷,但畢竟給宋朝帶來了百餘年的和平時光,對於當時宋朝國內的百姓而言,何嘗不是最理想的結果?(參考文獻:《宋史》、《遼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直到李自成兵臨北京,崇禎才想明白,17年前魏忠賢那句話啥意思
劉備的「仁義」之名,到底有多大水分?他可沒電視里演的那麼好!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