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外敵他戰功卓越,老總統賞識下扶搖直上,後鐵腕治國24年
(幾內亞系列第二篇)1958年9月,西非小國幾內亞不顧宗主國法國威脅,拒絕加入法蘭西共同體,在民族領袖塞古·杜爾領導下宣告國家獨立。獨立後,面對西方國家長期制裁、敵視乃至外敵入侵威脅,杜爾為保衛獨立、鞏固政權進行了艱苦鬥爭。1970年11月22日,葡屬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殖民當局糾集一些僱傭軍侵入幾內亞,並一舉佔領首都科納克里市部分政府要害部門。葡萄牙殖民者侵略幾內亞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解救關押在那裡的葡萄牙戰俘;二是企圖推翻幾內亞總統杜爾政府,摧毀幾內亞比索幾佛獨立黨總部和游擊隊基地。
面對外敵入侵,幾內亞政府緊急徵調退伍軍人和民兵入伍,給入侵者以迎頭痛擊,當日晚奪回了被佔領的要害部門和要點,勝利粉碎了葡萄牙殖民軍的入侵陰謀。在抗擊外敵入侵戰鬥中,蘭薩納·孔戴擔任保衛首都科納克里市的軍事指揮官。蘭薩納·孔戴出生於1934年,蘇蘇族人,曾在法國軍隊服役。幾內亞獨立後,他從法軍退役,加入了幾內亞人民軍,獲陸軍中士軍銜,數年後在總參謀部任秘書長。為表彰孔戴卓越戰功,杜爾總統晉陞他為上尉,任博凱軍區司令,負責指揮對葡屬幾內亞殖民當局作戰。孔戴軍事才能卓越,頗受杜爾總統賞識,此後可謂扶搖直上、一路晉陞,不到十年晉陞為陸軍參謀長、上校軍銜。
1984年3月26日,統治幾內亞25年的杜爾總統因病去世,總理貝阿沃吉任代總統。但是,代總統無駕馭國家政局之力,而杜爾家族覬覦總統寶座,企圖世襲交替,領導層因此爆發激烈權力爭奪。在政局混亂之際,孔戴乘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貝阿沃吉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國家復興軍事委員會」,自任國家元首。孔戴上台後,採用鐵腕手段相繼剪除強力政敵,鞏固了自己的執政地位。在國家發展道路上,他放棄了杜爾的「非洲社會主義」,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恢復和鼓勵私營經濟,對許多國營企業實行私有化。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並爭取到西方國家的經濟援助。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浪潮猛烈衝擊著非洲大陸。蘭薩納·孔戴決定迎合這一潮流,推行政治改革。不過,他吸取了其他非洲國家民主化教訓,冷靜應對外來壓力,嚴密規範和掌控民主化發展方向,多次化解重重危機,維護自身執政地位,從而保持了政局總體穩定。為應對反對派挑戰,蘭薩納·孔戴動用政府行政資源,大力扶持幾內亞統一進步黨(簡稱統進黨),使其影響迅速擴大,成為唯一覆蓋全國範圍且包容各部族的政黨。1993年12月,幾內亞舉行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多黨民主選舉,蘭薩納·孔戴以超過半數的選票當選總統,成為國內第一位民選總統。
在統進黨一黨獨大格局下,幾內亞各主要反對黨處處受到壓制,難有作為。各主要反對黨曾嘗試聯合起來與當局抗衡,先後成立多個聯盟,但由於各懷心事、齟齬不斷,加之孔戴政府的分化、誘拉,均以失敗告終,始終未對孔戴執政構成實質性威脅。2003年12月,孔戴出任總統十年後,他第三次參選總統,這一次竟獲得了95%的選票。因為除了一人外,所有反對黨候選人都抵制競選,他們說孔戴永遠不會允許進行一次公平的選舉。因為不滿,幾內亞反對派隔三差五就會舉行暴亂和示威流行。孔戴統治幾內亞20多年,該國仍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不能自給。
不過,這位發跡于軍旅、身經百戰的軍人政治家,總能憑藉深刻洞察力和敏銳政治嗅覺,善於審時度勢,多次平息軍隊騷亂,挫敗政變企圖,還曾躲過暗殺,在國內外風雲變幻中始終保持自己的國家頭號政治強人地位。2008年12月22日晚,孔戴因病逝世,終年74歲。在孔戴去世的消息宣布六小時後,幾內亞發生軍事政變,以卡馬拉上尉為首的軍人成功接管了政權。不過,卡馬拉未能複製孔戴模式,當他暗示有意競選總統時,引發了反對派強烈反抗,在激烈衝突中卡馬拉遭襲受傷。卡馬拉國外治療期間,軍政府迫於國內壓力和國際斡旋,承諾軍政府領導人不參加大選,幾內亞歷史迎來一個新的拐點——


TAG:閑來讀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