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要等到30歲,才開始努力

不要等到30歲,才開始努力

作者 | 柚子

來源 | 視覺志(ID:iiidaily)

最近,權游主演「小惡魔」彼特·丁拉基的一段演講,刷爆朋友圈。

這段演講,給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點擊觀看視頻

小惡魔說,29歲,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

29歲之前,他一直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復一日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被不喜歡的工作困住,一困就是6年的時間。

直到29歲那年,他才幡然醒悟:是時候改變了。

也是在那時候,他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演員。

他告訴自己:這一次,不管酬勞如何,不管結果如何,都不能在逃避,放棄了。

他還給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設:

「別等別人說你準備好了,世人可能會說你還不到時候,我等了很久,才給我自己勇氣去失敗。」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彼特·丁拉基憑藉「小惡魔」一角爆紅,並成為美國片酬最高的男演員之一。

我想很多人看完這個演講,都會頗具感慨地說一句: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

我想談談我的感受,那就是——

不要揮霍你的二十幾歲,這個人生中精力和體力最充沛的年齡段,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自己不感興趣(討厭)的事情上。

別等到29歲,這個人生中的重要節點,回顧過去,才恍然大悟:從9歲,到19歲,再到29歲,原來人生沒有幾個十年,可以揮霍了。

走出渾渾噩噩的生活,要趁早。

有人說:這屆90後的「中年危機」,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這裡的「中年危機」,其實就是焦慮。

你周圍是否也充斥著這樣的聲音?

「我的工資太少了」

「我的工作太無聊了」

「上班如上墳,沒意思」

過了把嘴癮,然後呢?工作依舊渾水摸魚,整日沉迷遊戲和追劇,生活還是那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漣漪。

給我這種感受最深刻的,是大學時的一個好朋友。

畢業後,她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保險公司上班,每月拿著大約2500塊的工資,拋去房租600和化妝品的日常開銷,根本攢不下什麼錢, 有時買個雞腿,都要想很久。

她經常抱怨的一句話就是——

畢業後,活得還不如大學自在。

在大學的時候,不用交房租,爸媽的生活費給足了,花錢怎麼痛快怎麼來,等到走出象牙塔才發現,錢真的很難賺。

翻翻這兩年的聊天記錄,她把迷茫和焦慮掛在嘴邊,特別是今年,每次聊天的開場白,她幾乎都是一句話——我又想辭職了。

問到原因,她總說:工資太少了,工作太無聊了。

我會小心翼翼說出自己的想法——想辭就辭吧,努努力,肯定會比現在更好。

每到這時候,她又猶豫了——太舒服了,不想跳出去。

一次兩次,我幫她分析各種利弊,最後得到的答覆,都是上面這句話,久而久之,先前的同情煙消雲散,只剩一句感慨:人各有志吧。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那朋友口中的「太舒服了」是指什麼呢?

每天早上8點上班,在辦公室坐一天,處理幾件瑣事,剩下的時間,就是追電視劇,到了5點,準時下班。回到家,就是躺在床上,吃著垃圾食品,繼續追泡沫劇。

一年365天,多少人和這位朋友一樣,只活了1天,重複了364天罷了。

富蘭克林說:有的人,25歲就死了,到了70歲才埋葬。

25歲那年,你早早認命,把自己困在幾平米的格子間里,沒有激情,行屍走肉般活著,這一困就是一輩子。

等到70歲,回顧這一生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難能可貴。

你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走出渾渾噩噩的生活要趁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你永遠不知道,被你浪費的那幾年,能拉開多大的差距。

還記得11年超女冠軍段林希嗎?那個總是戴著黑框眼鏡,留著乖巧西瓜頭的小女孩。

11年,21歲的她以黑馬的姿態,奪得冠軍。此後風光了兩年時間,便消失匿跡了。

等再次看到她的時候,就是媒體爭相報道的——超女冠軍做微商,賣牛肉。許多人唏噓不已。

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一夜成名後的段林希,享受著紛至沓來的鮮花與掌聲,錢來得也不費吹灰之力。

她出去商演一次,就能拿到以前酒吧駐唱200倍的結算。

於是比賽後的那兩年,她完全被這種「來錢快」的方式困住,變成一個空中飛人,混跡各種商演。

當初的音樂夢想,早就拋到腦後,在音樂方面,也沒有任何進修學習。

錢賺多了,她就開始揮霍。結識各種所謂的朋友,混跡酒吧KTV,各種胡吃海塞。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工資越來越少,才跑去找公司,公司只回了她一句話:你不努力啊!

之後,段林希的生活一落千丈。

娛樂圈更新換代快,她的人氣大不如從前,漸漸失去了商業價值,銀行卡上的餘額,也所剩無幾。最窘迫的一段時間,她吃了半年清水挂面。

她這才開始學習編曲,試圖拓展自己的道路,但在長江後浪推前浪,廝殺激烈的娛樂圈裡,再想重回巔峰,太難了。

多年後段林希表示:20歲剛出頭那段時間,被自己揮霍掉了。

沒學點有用的東西,是挺遺憾的一件事。

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來看看被段林希浪費的那幾年,和她一起參加比賽的其他女生都在幹什麼?

很多人在音樂圈子外,拚命找尋另一種可能,有人去北影進修,轉行做了演員。還有人轉行幕後。

也有人試著改變自己的音樂風格,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她們雖然沒大紅大紫,但工作還算穩定。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畢業五年後的同學會,就能看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很多人不明白,明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差不多的學歷,差不多的家世,5年,真的能拉開差距嗎?

直到畢業五年後的大學同學會上,你看到那個大學成績不如你的舍友,拿著你幾倍的工資,那一瞬間,很無力。

你羨慕同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沒看到TA鼓起多大勇氣,才辭掉那份舒適,卻不喜歡的工作。

你羨慕同窗的高薪,卻沒看到TA常常為了一個企劃,電腦不離手,加班到深夜。

畢業五年,讓人和人之間產生差距的,其實是漸行漸遠的三觀和格局。

汪涵的故事,或許大家都聽說過。

他大專學歷出身,22歲進湖南台的時候,還只是一名場記,也就是勤雜工,做著給觀眾發水,搬桌子這些雜活。

別人只管完成自己的工作,到點就準時下班,汪涵的格局,顯然就大很多。

他不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工作之外,還喜歡研究新鮮事物,不懂一定會去虛心請教,他還會認真觀察主持人,久而久之,「偷師」不少。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98年《真情對對碰》缺一位男主持,有人推薦了汪涵。

再後來,他成為大家眼中睿智幽默的主持人,從抬桌子,到台柱子。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不是汪涵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那《真情》主持人的位置,或許永遠也輪不到他這個「門外漢」。

有學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統計:一個人,如果想在一個領域有所成績,需要7年的時間。

如果你能活到88歲,那你從11歲開始,有11次可以改變自己的機會。

有時候一件事堅持下來,根本不用7年,你就會發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堅持去做一件事,給你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從13年到18年,整整5年,每周堅持學8個小時的外語。

在這個過程中,他考了雅思和托福。

人生之路,都是越走越寬的。

當你把大量追劇,看短視頻,嘴上抱怨的時間拿出來,去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30歲以後的人生,或許就會寬廣一點。

還是那句話:千萬別揮霍你人生中最寶貴的20多歲,別在最該奮鬥的時候,選擇安逸。

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當你回憶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深以為然。

不要等站在29歲的路口,回頭望,後悔莫及:那個內心波濤洶湧的20幾歲,就像那個炎熱的夏天,一去不復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答案扎心了
結婚10年,存款為零:30歲後,什麼才是女人最大的安全感?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