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為了篡奪皇位,割給游牧民族一塊領土,給明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朱棣為了篡奪皇位,割給游牧民族一塊領土,給明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和尚起家到成為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明太祖,其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他的命運或者說明朝的命運卻不那麼順遂。洪武二十五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不幸染病去世,這打亂了朱元璋對於皇位繼承的所有計劃,之後朱元璋只能安排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然而,這卻給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機會,朱棣長年征戰在外,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奉命鎮守北平,但是他一直覬覦皇位,但是其無力撼動長兄、太子朱標的地位。

朱元璋

但是,隨著朱標的早逝、侄子朱允炆的繼位,朱棣再次把目光瞄準了皇位,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經過三年的靖難之役,朱棣擊敗了朱允炆,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不知下落,而朱棣則繼承了皇位。雖然,後世將朱棣稱為「永樂大帝」,並且歌頌其立下的四大功勞——遷都北京、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和對外用兵(南征安南和五征蒙古),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朱棣為了奪取皇位,捨棄了東北的一塊領土,而這塊領土為明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朱棣是個心思縝密的人,他深知自己挑戰建文帝,支持他的人並不多,如果自己起兵造反,自己除了要面對南京的建文帝朝廷之外,還有可能要承受來自背後的攻擊,而這個給自己背後一擊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寧王朱權。朱權是朱元璋第十七子,1391年受封寧王,兩年後到封地大寧鎮守北方邊境,寧王手握八萬重兵,麾下還有一支蒙古軍隊——兀良哈三衛(也稱朵顏三衛),是明朝洪武年間的九大塞王之一。

兀良哈三衛

為了防止寧王在自己起事之後從背後襲擊自己,或者坐收漁翁之利,朱棣起事之前,做了一件事情,他與隸屬寧王的兀良哈三衛做了一筆交易,他許諾如果兀良哈三衛幫助自己挾持寧王一起造反,自己篡位成功後會將寧王鎮守的關外大寧地區割讓給兀良哈三衛,使其不再隸屬於寧王麾下。最終,經不住土地誘惑的兀良哈三衛叛變了寧王,在兀良哈騎兵的幫助下,朱棣順利地劫持了寧王朱權,並將其兵馬為自己所有。這一舉動一石二鳥,既消除了自己的後顧之憂,還補充了自己的實力。

經過四年的戰爭,朱棣終於贏得了皇位,而在登基之後的朱棣並沒有食言,他履行了對兀良哈三衛的諾言——「徙寧王南昌,徙行都司於保定,遂盡割大寧畀三衛」。原本駐守大寧的寧王被遷到內地南昌去了,而明朝設置的大寧行都司也從大寧遷到了關內的保定,關外的土地全都割給了兀良哈三衛,雖然三衛仍然以明朝為宗主國,但是三衛已經取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而這就埋下了禍根。

朱權

大寧為何如此重要呢?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高度評價大寧在明朝時期對於邊防的重要性,他認為大寧同時遏制蒙古和女真兩部,而朱棣從大寧撤退、將大寧割讓給兀良哈三部,導致朱元璋的東北防線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明朝的邊界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騎兵攻擊範圍之內,這也導致了明朝一直以來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擾,從蒙古瓦剌到後期的後金(清朝),一直如此。

而清朝的崛起,更是導致明朝在後期腹背受敵,同時承受內部的農民起義和清朝的攻擊,最終被拖垮,如果大寧仍在明朝的控制之下,後金不崛起,明朝絕對不會敗亡得如此之快,而朱元璋原本對此已經有了對策,可惜被朱棣破壞了,而朱棣此舉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了國家的利益。

參考文獻:《龍床·明六帝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朱棣五次親征蒙古卻收效不大,為何他還樂此不疲?有四大原因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