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3歲的孩子還在尿床?家長別不當回事,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3歲的孩子還在尿床?家長別不當回事,看看是不是這個原因

文/拜託了爸媽 !

還沒有孩子的時候,逢年過節,老人們都愛拿我小時候的事情說笑。最經常說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糗事。而在那麼多糗事中,老人們最樂此不疲的,就是「地圖期」。大概是兩三歲的時候,正是一個尿床的年紀,夏天跟姐姐睡在一張床上,抱著姐姐的大腿「畫了一個地球出來」,把姐姐氣的不輕。從此,成為老人口中茶餘飯後的笑料,流傳至今。

其實,幾乎每一位寶寶,都需要度過一個「地圖期」。雖然很多媽媽都精心的照顧寶寶,但是仍躲不過寶寶的「地圖期」,這是為什麼呢?

寶寶產生「地圖期」的原因是非常多樣化的,比如:神經調節、膀胱功能發育遲緩、尿道關閉不全、睡眠覺醒功能發育遲緩、覺醒障礙、激素分泌異常、精神、心理、行為異常、系統器質性病變等,都是誘發寶寶「地圖期」的原因。但是,有70-80%的地圖期,是功能性的。媽媽對寶寶進行適當的訓練,或者是藥物輔助後,都可以改善。因此,媽媽們不必太過擔心。

媽媽們如何判斷寶寶是正常的尿床還是異常的病變呢?

對於正常尿床,與異常遺尿的區分,是以寶寶是否已經三歲為分界線的。三歲以內的寶寶出現尿床,是正常的現象。而且,三歲以內的寶寶,因為腦炎的後遺症、尿路畸形等誘發的尿床,也屬於正常的現象。反之,若是寶寶超過了三歲,卻仍在睡覺時,不自覺的排尿,且夜間高發,次數達到一次甚至多次者,就可以判斷為異常遺尿。

不少媽媽在發現寶寶尿床後,第一反應就是訓斥。其實,這是最錯誤的做法。不僅僅是訓斥,當發現寶寶尿床後,這些事情媽媽都應該避免:

1、責罵

當寶寶尿床後,媽媽的責罵,會嚴重的增加寶寶的心理負擔。而且,媽媽的責罵並不能減少寶寶尿床的次數。因此,當媽媽發現寶寶尿床後,不要再一味地責罵了。

2、過早訓練排尿

一些媽媽覺得,給寶寶訓練一個「良好」的排尿習慣,就可以減少寶寶尿床的次數。實則不然,寶寶的發育還未達到承受複雜訓練的階段,刻意的訓練,只會讓寶寶的排尿紊亂,導致更頻繁的尿床。

3、讓寶寶久坐便盆

如果寶寶經常久坐便盆,卻無法快速排泄,就會影響寶寶形成排尿與便盆的聯繫,從而影響寶寶的條件反射。如此一來,寶寶就會出現坐在便盆上尿不出來,卻會尿在床上的情況。

4、刻意起夜

一部分媽媽因為擔心寶寶尿床,所以在夜裡總是反覆叫醒寶寶起夜。這樣做,不僅不會充分的擴張膀胱,讓寶寶產生尿意,還會讓寶寶產生厭煩的情緒。

那麼,遇上寶寶「地圖期」的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1、保護寶寶的自尊,不要一味的訓斥寶寶,因為有時寶寶並不是刻意而為之的;

2、按時叫醒寶寶排便,讓寶寶在清醒的狀態下排便,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3、避免寶寶在白天過於興奮、勞累,就可以預防寶寶因為熟睡而不起夜;

4、科學的訓練寶寶的膀胱功能,讓寶寶學會適當的憋尿,這樣可以更好的度過「地圖期」;

5、睡前少喝一些水,不僅可以減少夜間排尿的次數,也能減輕對腎臟的壓力。

「地圖期」幾乎是每個寶寶都需要度過的一個階段,媽媽們需要明白,這並不是寶寶故意而為之。因此,媽媽們要知道怎麼做才是對寶寶的幫助,這樣才能快速的幫寶寶度過「地圖期」。

育兒有態度:讓育兒輕鬆,讓養育生活更從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託了爸媽 的精彩文章:

當媽後,才發現和孩子相處的最好方式是這幾種,媽媽都值得一看
寶寶輔食全攻略,新手媽媽入門貼,必收藏

TAG:拜託了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