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吳宇森,(英文名:John Woo Yu-Sen,1946年5月1日-),祖籍廣西梧州,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是香港及好萊塢導演及編劇。畢業於九龍的協和小學,而中學曾就讀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及在位於大坑東的路德會協同中學畢業。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1986年他編劇及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獲得當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台灣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暴力美學的旗幟,與西半球的奧利佛·史東和昆汀·塔倫提諾遙相呼應。

2005年由香港影藝界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獲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2010年榮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2015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武士獎」


生平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國共內戰後,在吳宇森5歲時,他的家庭從廣州移居到香港。

這時候,他的父親因患有肺結核而不能工作,一家人在貧民窟生活艱辛。一家本計劃途經香港,遷往台灣,但1953年,吳宇森的家園在石硤尾大火中被燒毀,身家、身份證件付之一炬,被逼滯留香港,幸得慈善機構捐贈,他一家得以遷往另一所屋子,可是那地方的治安不好。他家在北河街街頭睡了一年多之後,就搬回石硤尾。當時英屬香港政府在災場築起兩層高的徙置區,後來徙置區由兩層變為七層,至今七層徙置大廈多已再重建。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為了避開那種環境,吳宇森常到深水埗的電影院。他從觀賞音樂電影《綠野仙蹤》得到紓解。年少的吳宇森愛看西方電影,尤其是《神槍手與智多星》的最後一幕。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吳宇森與妻子牛春龍在1976年結婚,育有3個孩子,現時打算繼續在美國生活。


香港職業生涯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1969年,吳宇森當時二十三歲,獲聘在國泰電影公司擔任場記。

1971年,他在邵氏影業張徹導演的拔擢下成為助理導演。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1973年他首次執導商業電影《過客》(後來改名《鐵漢柔情》)上映,報住地方仍然是九龍石硤尾邨第四座四十二號二樓。該片由成龍設計,是一部功夫動作電影。該影片由嘉禾電影發行。

其後,吳宇森在嘉禾公司陸續執導了一些電影,其中包括協助許冠文、許冠傑拍攝許氏兄弟系列《鬼馬雙星》、《半斤八兩》、《賣身契》等賣座喜劇,吳宇森又憑自己執導的喜劇片《發錢寒》在香港獲得好評,該片由許冠英主演。

由於發錢寒票房的成功,使吳宇森這時的電影作品以喜劇片為主,其後的《大煞星與小妹頭》便為一例。雖然執導喜劇片票房讓吳宇森初露頭角,但在1979年吳宇森嘗試往不同風格邁進之作——《豪俠》,卻讓吳宇森遭到滑鐵盧。這部古裝武俠風格片迥異於以往的喜劇鬼馬風格,描述主角為了俠義不惜犧牲自身性命完成使命,是一部充滿刀光劍影的男性情誼之作。彷彿後來的作品《英雄本色》前身。《豪俠》得不到當時觀眾的青睞之後,吳宇森又回到他熟悉的喜劇題材之中,拍了《錢作怪》;《滑稽時代》;《摩登天師》;《八彩林亞珍》。結束與嘉禾電影合作之後,吳宇森在徐克的力邀下轉往新藝城電影執導。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於1980年代中期,吳宇森遭遇到創作瓶頸。他的電影成為了票房毒藥,於是轉往台灣尋求突破,也沉寂了一陣子。不久之後香港導演徐克提供了吳宇森執導他所籌畫的電影《英雄本色》的機會。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英雄本色》及《英雄本色II》主要是敘述兩兄弟(兄為黑道,弟為皇家香港警察)的警匪動作電影。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該片成為當時香港影壇的賣座巨片,其細膩的黑道倫理情義戲、兄弟間充滿矛盾又感人的手足之情、黑幫火拚的慢動作槍戰特寫以及肅殺的流血畫面,把香港動作片推進另一新境界,也意外捧紅了戲中表現搶眼飾演小馬哥的周潤發。這部片影響所及,創造出一時的「風衣」熱潮(男主角周潤發、狄龍在戲中常穿著風衣),加上片中的雙手各持一槍開火的槍戰風格,影響到美國好萊塢幾位導演對吳宇森獨特的暴力美學的致敬與模仿,例如昆汀·塔倫提諾及沃卓斯基兄弟。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在男演員周潤發的合作之下,吳宇森在1980年中後期及1990年初期陸續創造出他個人風格的「英雄式流血動作電影」。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吳宇森的電影內容大部分描寫男性之間(警匪或者黑社會)的情誼及以手槍作為武器互相攻擊的動作風格脫不了關係。演員在片中手持手槍的黑幫火拚,就好像中古世紀的封建時代的騎士各為其主為了理想及榮譽而戰,成為吳宇森系列電影必備的獨特元素。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在這期間最出色的作品為《喋血雙雄》,為吳宇森帶來國際上的認同。該片受到了廣大的讚歎及迴響,槍戰動作、出色的演技、引人入勝的劇情獲得眾多好評。吳宇森從此在國際上開創了他的系列之作,他的槍戰動作風格即為「吳宇森」風格。一年之後他又開拍了《喋血街頭》,由梁朝偉、張學友、李子雄連袂主演。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故事描述三名從小青梅竹馬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死黨,長大後三人因事流亡越南,由於金錢權力的介入讓各自的價值觀及立場開始出現差異,使得彼此間的友情變質最後淪至反目成仇的故事。這部他認為是他最有個人風格的代表作,但票房反應卻不甚理想。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此片之後吳宇森為了平衡《喋血街頭》所花費了預算及籌措未來要拍攝新片的開支,拍攝了《縱橫四海》(1991),由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攜手合作。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有別於以往吳宇森式的打打殺殺,雖然還是不免槍林彈雨但新加入了一些黑色幽默輕鬆的元素描述-又是從小到大的三人組合,此組合彼此合作無間默契良好地以偷盜為生。其後在一次盜畫事件中招致了警察失主追捕、外人想分杯羹的難關,各自使出渾身解數用偷拐搶騙以計制敵全身而退的新題材。成功地結合了早期的鬼馬作風及後來的動作槍戰招牌元素,此「雙劍合壁」的雙效組合發威,讓吳宇森一掃陰霾重回票房贏家之列。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吳宇森在香港回歸之前在香港所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辣手神探》(台灣一度名為《槍神》),與過往影片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翁由昔日的黑幫份子轉移至維護治安的刑警身上,老搭擋周潤髮飾演(刑警)與梁朝偉(罪犯)的對戰是本片的主軸。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維持吳宇森一貫的槍戰風格,雙方在醫院中交火的畫面即長達30分鐘。故事的高潮在於周潤發在手裡抱著嬰兒嘴裡哼著搖籃曲哄小孩睡覺的情況下,一一解決歹徒並跳出窗外,嬰兒仍是安然無恙。

這些電影的影響力讓美國製片商隨後便找上吳宇森,吳宇森決定赴美髮展。


美國職業生涯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在美國好萊塢吳宇森發現自己在新的土地上必須要適應新的文化。1993年,他被環球影業委託去作尚·克勞德·范·戴姆的電影《終極標靶》(Hard Target)的導演,開啟了他在好萊塢的導演生涯。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然而到了好萊塢,吳宇森才發現在好萊塢的規矩比起過去在香港實在是限制又多又雜。在香港吳宇森自有一套彈性的拍片方法,很多經典的場面及情節甚至是不按原先計劃依當時情況靈機一動所迸發出來的。但在好萊塢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必須事先都要先有計劃,然後才得以執行。讓吳宇森剛開始難以適應。《終極標靶》剛殺青時在吳宇森手上還是「限制級」的影片,不料後來到發行商手上卻被大刀闊斧而剪片剪成了「適合美國人可以觀賞」的標準而原味盡失。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吸取了《終極標靶》的經驗,吳宇森在美國曾經花了兩年時間不拍戲,去研究美國人怎麼生活。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三年過後,1996年,吳宇森在好萊塢才有第二部影片問世——《斷箭》(Broken Arrow)。由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及克里斯蒂安·史萊特(Christian Slater)主演,是一部大預算的槍戰追逐動作片。但不幸地吳宇森仍被發行商的規矩搞的綁手綁腳不得不有所妥協,雖然影片出爐後表面上還是得到了許多佳評,但好萊塢的行事作風使得吳宇森過往的吳宇森風格有所變調喪失了本味。

在這些不愉快的經驗後,吳宇森開始有所堅持小心翼翼地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劇本過濾掉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題材。開拍了《變臉》(Face/Off)。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由約翰·屈伏塔及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主演,描述了警匪雙方鬥智以變臉新技術互換角色、互為滲透、選票風波的過程。這次派拉蒙影業答應賦予他可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讓吳宇森去處理他的電影得以「做自己」,後來這部影片終讓吳宇森揚眉吐氣,不論內心戲及動作場面都處理得很優秀。是當年的風雲影片,光美國票房就超過一億美金。不但讓當時聲名下墜的約翰·屈伏塔趁勢翻身,也讓自己在好萊塢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並成為其他亞洲導演前進好萊塢圓電影夢的先驅。

隨後的三部作品《碟中諜2》(Mission: Impossible II),《追風戰士》(Windtalkers),《空頭支票》(Paycheck)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各自得到褒貶不一的反應。2000年所拍攝的《碟中諜2》票房可觀,但另外兩部片則被批得體無完膚。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近來吳宇森又回到了他熟悉的華人影劇圈。吳宇森最近的作品為描述中國古時候三國時代歷史魏、蜀、吳相爭的電影《赤壁》。包羅了兩岸三地(大陸、台灣、香港)的演員參與演出。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2009年,擔任因《海角七號》爆紅的台灣導演魏德聖新片《賽德克巴萊》的影片製片人,另一方面,吳宇森認為,許多編劇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素養:「我覺得現在很多電影的劇本都不像劇本了,對白也不像對白,也沒有很驚艷的讓人家可以想一想的東西。我就希望真正有一些,發現言之有物的想表現的好。」

帶您探尋「吳宇森」東半球「暴力美學」之父,跌宕起伏的俠義人生

「再加上中國電影市場是很奇怪的。大家注重的只是數字,有關方面跟我說,我們去年的票房才400億,我們今年600億了,600億是怎麼樣的概念呢,多少多少戲院,每家戲院怎麼怎麼,從來不談電影本身。」

「我們《太平輪》也是給那個數字打垮了。大家都是談數字,拍電影的時候數字數字,每天跟你講數字,那你就每天為了數據而拍攝,一場戲今天要花多少錢,這種戲拍出來能賣多少錢。以我在拍電影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為了數據而生存,為了數據而拍。」

吳宇森說,數據為王,使他失去了創作的快樂與慾望。

至於觀眾,「是變了」,吳宇森承認,「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堅持自己的風格。一個有風格的導演就是應該這樣,他的風格是不會變。因為這位導演呢,他的風格也是千百種其中的一種,有時候你得不到全世界在看,但起碼有幾個人會在看,還是喜歡看。那麼這幾個人就已經足夠了。」

而且他始終相信,「基本的情義精神是不會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