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十多年前割麥的童年,看哭了

二十多年前割麥的童年,看哭了

二十多年前,

中國農村幾乎還沒有自動收割機,

人們都是這樣用鐮刀割麥子的。

割完麥子,

還得把它拉到場里,

這時候是有牲口的用牲口,

沒牲口就得用人力。

俗稱軋場

軋好了,就得起場,

下面就是起場用的叉子和耙子。

兒時的打麥場,

大人的繁忙場,

孩子的歡樂場。

那時的麥秸垛,

就是孩子們的蹦蹦床,

無所顧忌,不怕磕著碰著。

等過了麥季,依然可以玩耍,

沒準兒還能摸出倆雞蛋。

沒有麥粒的麥秸稈堆成麥秸垛,

堆出一個既穩定又漂亮的麥秸垛,

也是需要技術含量的。

揚場

趁有風的時候,

用木掀把軋下來的麥粒迎風拋向空中,

借用風力吹去麥糠等雜物。

麥子入囤之前還得晒乾了,

要不會生蟲。

最後就是裝袋運回家了。

無人玩耍的麥秸垛,

顯得異常孤單。

麥秸垛,青麥芽,大石磙,

這一雨後初晴的鄉村景象。

老人也喜歡在麥秸垛上曬暖兒…

好的麥秸垛,必須是有角有楞,

規規矩矩,一看就很漂亮。

曾經的麥秸垛,

是鄉村的一道風景,煞是漂亮。

麥秸稈不是喂牛,

就是用來燒火做飯。

割過麥,也代表著夏天正式來臨!

池塘成了天然的游泳池,

一到傍晚就有孩子偷偷來玩水了。

看著就想吃的小白瓜

甜瓜,

以前基本上加家家戶戶都會種的。

西瓜,

自己種的,天然無公害。

新鮮的豆角,

雖然有那麼幾個小蟲子。

青椒綠油油的,

城裡好幾塊錢一斤呢!

什麼時候吃,

什麼時候摘,保證最新鮮!

晚上幾個小孩玩老鷹抓小雞。

偶爾趕個集。

.End.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註是一種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君談史 的精彩文章:

68歲朱明瑛、61歲蘇小明、60歲鄭緒嵐近照曝光,美呆了!

TAG:煮酒君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