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被歷史忽悠了,即使沒有司馬懿和晉朝,五胡亂華也是不能避免

別被歷史忽悠了,即使沒有司馬懿和晉朝,五胡亂華也是不能避免

大家在翻開歷史的時候,都會發現在浩瀚都三國史之後,中華大地並沒有出現一個穩定的大統一局面。相反,出現了五胡亂華這樣的大災難,整個中國地區出現了幾百年的大分裂時期。可以說這是中華歷史上的一次大災難,很多人都說這次事件的起因都是因為司馬懿家族的不作為導致的,以及後來晉朝的八王之亂直接引爆了五胡亂華。

其實即使沒有司馬懿,或者在三國之後不是晉朝而是魏國或者其它的朝代,也會發生五胡亂華,當然可能名字不是這樣叫。首先我們明確一點就是,早魏晉之前,中國北方一直就會受到游牧民族的騷擾,規模或大或小,但是一直能夠被中原王朝壓制住,但是到了晉朝時期為什麼就會出現這樣大規模的入侵,並且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吶?

首先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胡人非要來騷擾入侵中原地區吶?大家就不能相安無事,我種我的田,你放你的羊,和平共處為什麼就這麼難吶?而且游牧民族來搶奪的時候還要冒著被漢人軍隊誅殺的風險。這是由兩個文明之間的差異決定的,農耕文明由於自然會產生聚集效應,導致整體的文明程度較之於分散的游牧文明程度會更高。這就使得胡人在平時生活中需要鍋碗等用具等,自衛用的刀箭等都需要從中原地區獲取。而他們只擁有毛皮可以用於交換,相對來說東西比較單一,一旦中原地區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毛皮不受喜愛就只能通過搶的方式來獲取生活的必須的物資。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生存的壓力,胡人才會冒著巨大的風險來搶奪。但是歷史上胡人出現的歷史又不是僅僅在晉朝的時候才出現,為什麼以前的秦漢都能擊敗胡人,春秋時也能擊退北方狄戎,到了晉朝之後就不行了吶?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看待這些問題。

首先,是馬鐙、新型馬鞍的出現。特別是馬鐙,使得善於騎射的胡人在馬背上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當年白登之圍的時候,就是因為沒有馬鐙,匈奴騎兵對抗漢人步兵的時候還是以騎射為主,騎兵沒有馬鐙,在馬背上非常不穩,所以即使將劉邦包圍了也不能有效的殲滅劉邦的步兵軍團。但是在馬鐙出現之後,騎兵對抗步兵的時候就會有著巨大的優勢,這個時候在馬背上的騎兵既不容易掉下來,雙手也能夠被解放出來揮動雙手武器。

其次就是胡人的軍事革新,從東漢開始漢朝對待胡人的策略就是採用分化的策略。那些願意歸降的胡人部落就被遷徙到漢族領地中來,並且擁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要向中央王朝服兵役。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講胡人分化成不同的利益集團,使得胡人不容易建立一個強大的部落。但是隨著三國時代的到來,常年的混戰導致漢族地區人口大量減少,為了補充兵力,魏、蜀都徵發了很多內附的胡人作為兵員。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漢人嚴密的軍事制度,以及嚴厲的軍事紀律,賞罰明確的軍功制度等等都傳到了胡人部落之中,這就使得原本只是依靠個人散兵游勇的胡人開始用嚴格的軍事制度來組建軍隊。所以在之後的戰爭中,北方胡人軍隊的戰鬥力一下就超過了漢人軍隊。

最後吶,這個就要怪中原王朝自己太作了。內部來說,三國之後,中原地區的人口從將近六千萬下降到不足八百萬人。雖然有草原鼠疫的影響,但是戰爭無疑是大瘟疫的催化劑,晉朝建立之後不久又發生了八王之亂,再次導致中原地區大規模減員。從外部來說,從東漢以來,一直都有大量的胡人內遷,但是中原王朝對待胡人的辦法基本都是不怎麼管理,導致很多地方胡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比較大,比如一些漢人地主認為胡人是未開化的野人,就強行將胡人抓到自己家中作為奴隸,政府也不管這些事情。導致胡人在中原地區的生存狀況比較惡劣。而且在晉朝初期的時候,北方的胡人有一百多萬人,大部分地區都是一半漢人一半胡人。同時胡人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才導致了胡人的反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侃天下 的精彩文章:

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會對中印產生什麼影響?我們還好印度最慘
歷史中的經濟邏輯,經濟和歷史的關係,從經濟的角度看歷史

TAG:歷史侃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