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太宗追擊察哈爾失利,借道突襲大明,除樹威外還為一大生計耍賴

清太宗追擊察哈爾失利,借道突襲大明,除樹威外還為一大生計耍賴

向敬之

1

在己巳之變中,皇太極貌似輕蔑明軍的抗擊,被清修正史大唱讚歌,但是,史官們還是在《清太宗實錄》卷五中專門提及皇太極曾想與明休戰謀和,因與督師袁崇煥多次議和失利後,派人曉諭蒙古科爾沁等部,尋求滿蒙聯合伐明之路。

天聰二年六月乙丑,「上諭諸貝勒大臣曰:戰爭者,生民之危事。太平者,國家之禎祥。從前遣白喇嘛向明議和,明之君臣若聽朕言,克成和好,共享太平,則我國滿漢蒙古人等,當采參開礦,與之交易。若彼不願太平,而樂於用兵,不與我國議和,以通交易,則我國所少者,不過緞帛等物耳。我國果竭力耕織,以裕衣食之源,即不得緞帛等物,亦何傷哉!我屢欲和而彼不從,我豈可坐待?定當整旅西征。師行時,勿似先日以我兵獨往,當令蒙古科爾沁、喀爾喀扎魯特、敖漢、奈曼諸國,合師並舉」。

科爾沁部最早投入後金陣營,以滿蒙政治聯姻關係強化了女真對其的軍事保護。

努爾哈赤去世前征服喀爾喀五部,繼立的皇太極開始向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滲透。

奈曼和敖漢為察哈爾八大鄂托克(部落)成員,夾在兩個強悍之主林丹汗、皇太極之間,為緩解兩者對立關係甘當調停者。皇太極暗中拉攏二部,激怒林丹汗出兵平叛。

奈曼、敖漢不堪林丹汗的壓力,於天聰元年六月背叛林丹汗,而與皇太極訂立盟誓。

清太宗追擊察哈爾失利,借道突襲大明,除樹威外還為一大生計耍賴

《獨步天下》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劇照

皇太極自知實力尚不足以直接向關內的明軍宣戰(此前,他已在寧遠、寧錦二役領教了袁崇煥麾下關寧鐵騎的厲害),故而邀約需要其保護的蒙古諸部,以聯軍西征攻擊屢屢東犯侵凌諸部的察哈爾部,實際上已在暗自謀劃伐明大業。

他們最初獲悉的情報是,察哈爾部在明宣大境外停留,當滿蒙聯軍抵達時,早已不見林丹汗所率的察哈爾部蹤跡。

2

初時,皇太極發出後金大汗之令,並以要為久受「殘虐不道」的察哈爾蹂躪的蒙古諸部伸張正義,應該隱藏了一個大陰謀,即搶佔察哈爾在蒙古的勢力範圍,欺騙蒙古諸貝勒率兵助戰,當其攻明嚮導,助成其創造巨功,以威懾女真統治集團內部,建立自己的大汗之威。

他最初打出的旗號,是西征察哈爾,若為定議,又怎會沒有偵知察哈爾部的遁逃呢?

當然,他最初之意,確實在察哈爾。天聰二年二月,他以使臣被殺為由,親率精銳之師征戰察哈爾。他命其弟多爾袞、多鐸為先鋒,率精兵先進,合兵襲擊了住牧於敖穆倫的察哈爾的重要部落多羅特部,俘獲萬餘眾,進而迫降喀喇沁部。

在皇太極的操縱下,察哈爾諸部紛紛歸附。皇太極統領大軍,夜襲察哈爾的錫爾哈錫伯圖、英湯圖等地,俘獲大量人畜而還。

征戰察哈爾,林丹汗西去,皇太極決意再次叫板曾被林丹汗襲擾成功的明朝。

清太宗追擊察哈爾失利,借道突襲大明,除樹威外還為一大生計耍賴

林丹汗

他想以輝煌的戰功,證明自己是後金真正的大汗。

此時的他,只是後金名義上的元首,實權仍掌握在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的手上。皇太極亟須以不世之功,以改變自己不得不屈服三大貝勒的政治命運。

在他即位之初,先是代善、阿敏兩大貝勒率一萬精兵征服蒙古喀爾喀扎魯特部,生擒巴克貝勒父子及喇什希布、戴青、桑噶爾寨等十四貝勒,帶動蒙古諸部來朝。繼而,阿敏率岳托等,領兵東征朝鮮,攻城略地,迫使朝鮮王請和,簽訂城下之盟。莽古爾泰也在蒙古戰場,建立殊勛。

天聰元年五月,皇太極親統大軍,傾巢而出,對明發動寧錦之戰,初時也攻克了大凌河、右屯衛,但遭到袁崇煥及時調集薊鎮、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馬出關迎敵,堅壁清野,會同禦敵,大敗皇太極大軍於寧遠、錦州城下。

皇太極西進計劃流產,損兵折將,慘敗而歸。就連皇太極的中軍大帳,也被袁崇煥的大炮擊毀。

皇太極即位後親自指揮的第一戰,無功而返,還導致了貝勒濟爾哈朗、薩哈廉及瓦克達身負重傷。

3

皇太極的厄運不斷。

寧錦戰敗,他本有痛定思痛,可國中出現大饑荒,米價飆升,達到每斗米需八兩銀子,有些地方出現了人吃人的悲劇。

皇太極向新征服的朝鮮索糧納貢,朝鮮王李倧拖到了第二年初才復函:「貴國以民人食乏,要我市糴。屬在鄰邦,不可忍視。但本國兵興之後,八道騷動,倉庫一空。」(《清太宗實錄》卷四,天聰二年正月庚寅)金國遭遇天災,李倧有些幸災樂禍,不恭敬地視為宗主國,而稱為對等的「鄰邦」,繼而說上年春雨過多、夏旱嚴重造成水旱災難,使農業歉收、百姓艱苦,同時曆數皇太極此前興兵來伐,攻略劫掠,導致百姓流離、土地荒蕪。

李倧自嘲暗諷了一番,但不敢嚴詞拒絕,於是說得很無可奈:「我國與貴國之事,非不欲竭力,而計無所出。然在我之道,不可不盡。今僅得米三千石,以副貴國之意。又開中江之市,同兩國之貨,令京外行商及西邊兩屬遺民之願贖其父母妻子者,各出米穀物貨以赴之。其為貴國市糴之計,可謂盡矣。」(《清太宗實錄》卷四,天聰二年正月庚寅)你發動不義之戰來攻打我,然我還是待之以道義。雖然我籌措的糧米,是杯水車薪,但我開市通商,還要求百姓儘快帶著糧食財物去贖回被金兵擄走的奴隸。

清太宗追擊察哈爾失利,借道突襲大明,除樹威外還為一大生計耍賴

李倧

如此的以德報怨,足以讓皇太極看得臉熱心慌。

人家不但有自身未能倖免、艱苦忍受的天災,還被金國製造了攻城略地、燒殺劫掠的人禍。

人家以德報怨,施以人道主義的援手,僅僅三千石糧食放在往常微不足道,而今按金國米價每斗八兩銀,十斗一石,那也是足足送去了價值不低於二十四萬兩白銀的巨額援助。

皇太極縱有羞辱之感,也只能赧顏羞澀,繼而將強壓的大汗之怒轉向明朝:「滿洲國皇帝致書於明國諸臣,爾國事日非,如大廈將傾,文武諸臣尚執迷不悟,近復修葺城郭,欲何為焉?爾國兵革繁興,日無寧興,苛征橫斂,百姓困窮,國勢敗壞,殆已極矣。比聞察哈爾汗罷棄耕種,欲就爾食,窺伺邊境,加兵於爾,事在旦晚間耳。我亦將率各路外藩蒙古兵,築城逼居,以俟秋成,取爾禾稼。」(《清太宗實錄》卷四,天聰二年五月辛未)

帝王耍賴使潑,皇太極也算是極盡角色。

此書為後來修改而成,故將後金的天聰汗寫成了傲視「明國諸臣」的「滿洲國皇帝」,但沒有掩飾其急欲樹威於內、強悍叫囂於外的丑狀。

皇太極先是曆數明朝國勢衰敗,積極征斂備戰,勞累百姓,貌似仁君情懷。只見其筆鋒一轉,揚言察哈爾林丹汗意欲攻明,自己也將趁火打劫,威脅明廷和議。

原來他在與袁崇煥議和不果的情勢下,積極以開戰求取同明朝議和。於是,他準備西征察哈爾,試圖打開攻明的另一道口子,尋機塑造大汗的天威。

但他的目標竟然是「以俟秋成,取爾禾稼」!

解決大饑荒,竟然是他發動侵襲戰爭的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鄔先生算中年羹堯等的厄運,有一人不聽規勸,卻獲雍正的最大富貴
帝王家族的誓約最不可信,皇太極登極秀,唯有一份文件落到實處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