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三、四年前,小探一位朋友有一天突然神秘兮兮地對小探說,「我家最近晚上,天天在鬧鬼!」 他說,每晚半夜三更、夜深人靜之時,他的卧室房門底部,就會傳來一陣陣堅持不懈的撞門聲,斷斷續續,持續很久。在萬籟俱寂的夜裡,撞門聲顯得格外大...

終於有一天,在神經衰弱邊緣的他鼓足勇氣打開房門。電光火石的一瞬間,還沒等他反應過來,腳下的掃地機器人就歡快地一溜煙躥近主卧吸塵去了... 原來,是他的掃地機器人出了故障,每晚自動開機打掃衛生。

幾年過去了,掃地機器人發展得如何了呢?掃地機器人到底值不值得入手?現在又有哪些新趨勢?

iRobot 新款:懶出新境界

提起掃地機器人,不少人估計都聽說過大名鼎鼎的 iRobot,它給掃地機器人的流行起了不小的作用,在其之後生產的掃地機器人,很多也有它的影子,說它是家用掃地機器人的開山鼻祖之一併不為過。

就在上周,生產 Roomba 的公司 iRobot,推出了兩款新的清潔機器人,叫 Roomba s9 +和Braava Jet m6,而且它們倆還能互相 「通話」,合作清潔: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左為 Roomba s9 +,右為 Braava Jet m6,圖自 iRobot)

簡單粗暴地說,Roomba s9+ 約等於 「用掃把掃地」, Braava Jet m6 則約等於 「干、濕拖把拖地」。用戶可以通過配套的手機應用,給這兩個機器下達命令,先讓 Roomba s9+ 吸塵,再讓 Braava Jet m6 除灰、擦地。

iRobot 此次新款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Roomba s9+ 能把邊邊角角打掃得更乾淨。雖然扮演著拖把角色的 Braava Jet m6 與去年發布的 Roomba i7+ 也能匹配,但 iRobot 稱,此次新款能把房間里的邊邊角角打掃得更乾淨,因為新款機器人的刷子更寬,而且還配了一個新的專門刷角落的刷子,這個角落刷能把灰塵從房間的角落掃出來,掃到路中間讓吸塵器吸走。iRobot 還表示,Roomba s9 +的吸力比以前的型號高出四十倍,並且其內置過濾器能夠清除黴菌和花粉過敏原。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Roomba s9 + 的斜刷,可以打掃邊邊角角。圖自 iRobot,版權屬於原作者)

第二,吸塵完畢後不用手動倒灰。Roomba i7+ 及此次的新款還配備了一個能讓機器人自動清空吸塵里垃圾的檯子,機器人打掃完畢,回到充電座後,該設備能透過吸力將機器人集塵盒裡剛剛掃來的垃圾吸入充電座中的一次性集塵袋,避免揚塵二次污染,而且別看檯子不大,它約可裝填30個集塵盒體積的灰塵和污垢,省得每次打掃完畢後都要人工倒灰。對懶癌晚期患者來說,這是不是很誘人呢?

這個檯子長這樣: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圖自 Gizmodo,版權屬於原作者)

與負責吸塵的 Roomba s9+一樣,負責擦地的 Braava Jet m6 在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了清理房間裡邊邊角角的問題,而且它也有和它的吸塵兄弟相同的 「智能地圖」 功能。使用時,用戶只要換上乾的或濕的抹布墊子,就可以讓它除塵(干拖地)或擦地。如果是擦地的話,這個新款還加了一個小的 「精確定位噴霧」,用來在拖地前把眼前這塊地板灑上水打濕。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辛苦擦地的 Braava Jet m6,圖自 iRobot,版權屬於原作者)

不過除此之外,Roomba s9+ 的功能和之前推出的 Roomba i7+ 並無太多不同,比如走一圈後構建出用戶家的地圖,讓用戶可以通過相應 App,告訴它具體需要清潔哪幾間屋子、哪些角落,如果之前已經買了 Roomba i7+,新款就顯得比較雞肋。

小探看完這兩款新機器人的感想就是 —— 高級是真高級,但價格也是真的很高冷:吸塵的Roomba s9+ 要價1299 美金,拖地的 Braava Jet m6 則要價 499 美金。兩個機器人也可以單獨使用,不過一起用才 「配合使用效果更佳」。而單買清空基站也不便宜,價格為 349 美元。三個加起來要 2147 美金,約等於 14800 元 … 不過壕請隨意哈!

因此小探建議不買 Braava Jet m6,改用以下方法拖地: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掃地機器人:大公司與創新公司的混戰

根據美國市場觀察機構 Market Watch 的預測,清潔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在 2024 年超過 40 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 16%。

這個市場是如何細分的呢?

以連接方式劃分,清潔機器人則分為藍牙、Wi-Fi 等;

以控制方式劃分,則市場被細分為用 App 控制的清潔機器人、自動機器人和數字助理控制(digital assistant control);

以使用場景劃分,清潔機器人分為家用和商用,其中家用機器人又進一步分為清理地面的機器人、打掃游泳池的機器人、清潔玻璃的機器人、打理草坪等不同種類。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購買者寥寥的某款擦窗機器人。那截電線是怎麼回事... 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現階段不論是從普及程度、媒體曝光量,還是從實打實的銷售額來看,清理地面的機器人無疑是發展最成熟、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 iRobot,則是這個領域的領軍公司之一。此外,其他主要玩家還包括飛利浦、Ecovacs、Infinuvo、大家都不陌生的戴森 Dyson、三星、以及 LG。

其中,又以 iRobot、三星、LG 的家用掃地機器人更受到消費者歡迎,小探在網上查資料時也發現,選擇售賣這三個品牌的綜合性商店也明顯更多。而以手持式吸塵器成為吸塵器里白富美的戴森,在掃地機器人方面動作並不頻繁。

除了這些大公司,也有不少小公司想擠進人口群體龐大的 「懶人市場」 分一杯羹。

成立於 2016 年、來自矽谷 Santa Clara 的機器人初創公司 Trifo 就是其中之一。Trifo 想進入的市場 —— 家用吸塵機器人市場 —— 難度較大。與清潔機器人的其他細分領域相比,這個領域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 。

那麼,他們的進入市場策略是什麼呢?在今年年初的 CES 上,Trifo 推出了價值 299 美元的智能家居機器人吸塵器 Ironpie,並表示他們這款新機器人 「性能優於對手,並且價格更低。」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Ironpie 外觀。圖自 Trifo,版權屬於原作者)

據 Trifo 稱,Ironpie 使用感測器、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軟體演算法的組合,比其他家用吸塵機器人清潔的效率提高 10%。所謂 「效率更高」,指的是它知道哪裡已經吸塵過、哪裡需要吸塵,這樣就能避免有沒打掃的死角,也能避免一個地方多次吸塵,避免冗餘。

該公司還表示,他們在這款機器人上裝有多個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以幫助機器人適應很亮或很暗的環境(比如夜間),而其 「避障功能」 還能幫助機器人避免一頭撞在用戶的傢具上,對傢具或機器人造成損壞。

據 Crunchbase 上信息顯示,2018年末,Trifo 融資 1100 萬美元,以進一步開發其機器人真空市場系統,其投資方包括三星資本(Samsung Ventures)等。

但在暗潮洶湧的清潔機器人領域,Trifo 能走多遠仍是未知。其創始人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曾表示,掃地機器人的未來 「應該在能保證高質量的吸塵和清潔的基礎上,與人類交流更自然,比如它應該能夠自己找路、自己探索周圍環境、能與人進行交流,比如用戶應該能直接和機器人說 『去把客廳沙發底下吸一下』。」

這個想法當然非常好,但近期一批如由 MIT 教授成立的家庭社交機器人鼻祖公司 Jibo(LG 曾給這家公司投資)、家庭機器人 Mayfield Robotics、和曾登上蘋果發布會舞台的輔助機器人 Anki 之類曇花一現的機器人初創公司的接連啞火,給包括清潔機器人在內的家庭機器人領域帶來了不小陰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製造 Roomba 機器人的公司 iRobot 作為機器人公司里已 29 歲 「高齡」 的 「老古董」 公司,表現仍然強勁。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2013年蘋果 WWDC 大會上,Anki CEO 介紹 Anki)

不過,據未經亞馬遜官方確認的報道,亞馬遜也正在開發一款可作為伴侶使用的家用機器人,但如果 iRobot 能夠發揮其先發優勢,說不定即使在強敵如亞馬遜的面前,也能在這個領域贏得一線生機。

不同的機器,適合不同的 「懶」

美國科技媒體 The Verge 認為,之所以 iRobot 敢把這款新型掃地機器人的價格定得如此之高,就是因為他們篤定儘管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價格相對便宜的掃地機器人,但消費者還是願意多花點錢買個質量更好、更耐用的掃地機器人。

很難說消費者是否願意買更貴的機器人,但這個價格在目前市場上的確算非常昂貴的了。如果想入手一款掃地機器人,其實有不少更接地氣的選擇。

說了這麼多,到底哪款機器人值得一試?小探結合了 Mashable、TopTenReviews 等多家媒體及測評網站的點評,以及亞馬遜的銷售量及好評度,發現綜合下來,以下幾款掃地機器人的風評不錯:

最省錢:ILIFE V3s 掃地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性價比非常高,只需 160 美金,而且在亞馬遜等購物網站上評價普遍較高。好處是它充一次電能跑兩小時,且由於體型小巧,能輕鬆鑽進床、柜子底下吸塵。但是!它不能擦地,也不能在地毯上運行,沒有相對應的 App、更不能與 Alexa、Google Assistant 等智能設備相連,而且也沒長著能識別家裡地形的 「眼睛」。

因此,如果你不需要花哨的功能,只是個家裡裝著木地板的 「日常款懶人」,或許可以從它嘗試起。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圖自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

最適合小空間:Eufy 11S

在小探看的幾個掃地機器人排行榜里,對這款機器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 「適合狹小空間」。這款比上面那款略貴,要 230 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 1600 元),但它裝有能避開障礙的感測器,因此行動靈活,不會自己不小心掉下樓梯,也不會把自己卡在牆角出不來。此外,它名字里的 「S」 是 slim 「苗條」 的意思,而其只有 7 厘米厚度的機身也對得起這個稱呼。

因此,小探認為它很適合住在相對較小公寓里、想省心的懶人。

我家離豬窩,只差一個機器人的距離 | 矽谷洞察

(Eufy 11S 的厚度與一個棒球相當)

最 「全面發展」: Roomba 960

Roomba 960 像是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沒有哪方面特別突出,但發展全面、各方面都不錯,也因此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 這麼多款機器人里,它的評論人數最多、得分還最高,在亞馬遜上得了 4.2/5,在 Best Buy、塔吉特等商場的數千人評分里也有 4.5、4.6 的高分。

這款售價 550 美金(約合人民幣 3800 元)的機器人有一些很有用、但又不太花哨的智能功能,比如能分辨大理石、地板、地毯等不同表面、其攝像頭能讓它更準確地清掃。而且它能像人類一樣,重點清理更髒的部分,而不是一股腦地按事先規劃好的路線吸塵一遍就算完事。

與上面兩款不同,它能用 App 控制,也能連接到智能家居上(不過一般來說,這個價位的機器人都能做到這點)。缺點是續航能力有限,充一次電只能運行 70-75 分鐘,適合腰部沒有問題、不介意常常需要彎腰充電的懶人。

最壕:Roomba i7+,和上周剛剛發布的 Roomba s9 +

科技媒體 Mashable 對這兩款機器人評價極高:「給 『簡化生活』 賦予了全新的定義。」

這兩款掃地機器人全套下來要兩千多美元,除了貴沒缺點,因此非常適合土豪或潔癖。它們能滿足你對掃地機器人的所有期待與幻想,甚至人家還會自己把灰塵倒出來,你可以從頭到尾癱在沙發里,欣賞家裡一點一點變乾淨。

不過,小探前一陣剛嘗試了亞馬遜 Home Service 上的三小時清掃服務:90 美金三小時,一位專業清理人員幫小探的家(zhu)里(wo)收拾得窗明几淨、閃閃發光,依稀收拾出了樣板間的感覺。小探在感激之餘不禁想到:Roomba 新款的價格,都夠小探請 23 次人打掃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保健黑暗面的警告 | 矽谷洞察
教老師編程、實現水果自由!矽谷初創公司都在搗鼓些啥?|矽谷洞察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