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愛國奮鬥,書寫新時代青春之歌

愛國奮鬥,書寫新時代青春之歌

人們總喜歡把歷史比作長河,有曲折轉彎處,有波濤驟起時。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樣的轉彎處並不少見。近現代以來一百多年的這段河流,轉彎處尤為密集和劇烈,使後來者感受到前人篳路藍縷的艱辛、開天闢地的巨大魄力與勇氣。

一個關鍵時間,一起重大事件,可能就會扭轉歷史走向,把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推向全新局面。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就是這樣一次偉大的轉折。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它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鬥的偉大傳統。

「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來認識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基於大歷史觀的精闢論述,為我們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論。

(一)由青年學子發起的一場歷史性運動恰似春天的第一聲驚雷,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它是這個古老國度壓抑已久的集體吶喊,它孕育著一個偉大政黨的誕生,並改變了此後100年中國歷史的走向。

一個大學生模樣的高個子男青年屹立在人群中,右手高高揚起,正發表激情洋溢的演說。四周傾聽的,是一個個同樣年輕的面孔,他們有男有女,多是大學生模樣,也有幾個看上去像是產業工人或手工業者。青年們打著旗幟,神情堅毅,緊握雙拳。

這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的八塊浮雕之一。100年前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以靜態形式雕刻在漢白玉上。那場由年輕人發起的偉大青春風暴,即便只是某個定格的瞬間,也足以穿越時空,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在那個風雨如晦、國步艱難的時代,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是「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100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正大踏步走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早已不再畏懼任何外部勢力的威脅與挑戰。五四那一代青年的強國夢想,終於在百年後成為中華大地上的生動現實。

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繁榮富強,正是百年前五四一代青年的艱苦奮鬥和流血犧牲換來的,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而在這場偉大的運動中,一批日後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傑出青年走上歷史舞台,燃燒著青春與熱血。

距離北京1400多公里的長沙,一個26歲的年輕人站在了聲援五四運動的最前線,他就是剛從北京返回湖南家鄉不久的毛澤東。1919年5月中旬,北京學生聯合會派鄧中夏到湖南聯絡,向毛澤東、何叔衡等人介紹北京學生運動情況,並商討恢復和改組湖南學生聯合會問題。7月,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1919年3月,周恩來寫下了這首《無題》詩,表達了為國家富強而不懈奮鬥的壯志與豪情。五四運動後不久,他在天津主編《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和《覺悟》,以宣傳群眾,指導天津的學生工作。

五四運動中,15歲的少年鄧小平也積極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歷史洪流中。這一年,他到重慶為赴法勤工儉學作準備,開始書寫人生新的篇章。

五四運動彷彿一面巨大的旗幟,愛國、奮鬥是寫在這面旗幟上最鮮亮的主題詞,它吸引著那個時代最優秀最有活力的一批青年投身到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偉大事業中去。其中不少人後來組成了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先鋒隊,並為兩年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鄧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張太雷、王盡美等一大批在五四運動中湧現出的傑出青年,先後走上革命道路,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激情燃燒的五四運動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偉大時代即將到來,一場全新的偉大戰鬥就此打響。此後的100年間,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像一把火炬,照耀著一代代青年不斷奮鬥,接力前進,其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至今不衰。

時光的指針來到了20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靜園草坪。整整100年後,在五四運動的主要策源地,一場名為「百年追夢路,時代圓夢人」的青春詩會舉行。當代青年們詩誦祖國,詩誦青春,他們手持五星紅旗,為祖國放歌。

銘記過去,是為了照亮未來。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對青年一代的深情寄語歸納為「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為」六點要求。不難發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殷囑託中,愛國、奮鬥仍是核心辭彙。

事實上,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自己的崗位上,以愛國奮鬥的熱情,書寫著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還需要一代代青年繼續奮鬥:新的山峰等待他們去跨越,新的河流等待他們去橫渡。希望在前方,挑戰同樣在不遠處。

(二)理想,愛國,擔當,奮鬥,10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凱歌前行,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事業,凝聚起了屬於中國青年的精神元氣。新時代中國青年,將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以剛健勇毅的青春,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潮頭,總書記表達了對青年的殷切希望。

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的未來。有了理想信念,就有了追夢的激情,就能凝聚起強大的青春力量。

「嫦娥四號」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3歲,在青春飛揚的年齡,他們承受著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壓力,終於在月球的背面留下了「中國印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團隊成立十多年來,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加入其中,研製出我國第一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這些年輕團隊,以無悔的堅守,把磅礴的青春力量注入了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世人相信,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

有了理想信念,人生才有方向感。有理想信念的青春,方能志存高遠,方能激發奮進潛力。在河南省鎮平縣伏牛山區,有一位名叫張玉滾的普通小學校長,從最初每月拿30元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堅守大山深處18年,支撐他的信念,就是「看著自己教的學生走出大山」;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嚴克美,紮根重慶市巫山縣基層十餘年……這些執著奉獻青春的人,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升華著自己的人生境界。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中國青年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他鼓勵青年人要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

今年五四前夕,一項有3萬多名青年用戶參與的網路調查,描繪出了一幅「當代新青年畫像」,其中近九成青年有強烈的報效祖國的願望。

幾千年來,無數愛國志士的崇高氣節和優美詩篇,已經化成了濃濃的情感激流,深深地浸漬著青年的心,並由一代代青年,重重地書寫在雄渾的中國大地上。這種愛國情感,像「快閃」中《我和我的祖國》的歌聲那樣自然真切,每一個音符,都表達著青年一代對國家的深切歸屬感,對身為中國人的認同感。調查顯示,近八成青年認為最不可或缺的素質是愛黨愛國。當代中國,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愛國主義的這一本質,在新時代中國青年身上,已經表現為一種情感和理性自覺。

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情感和理性自覺,是在中華民族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時代里發育成長起來的。這個偉大時代給了青年人堅實的依靠和從容的底氣,新時代中國青年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愛國情感更加自信和理性,大多數青年對國家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更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著精彩的人生。上百支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參加了走進延安、服務革命老區的「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以持續紮實的行動服務基層群眾,取得顯著成效;南開大學8名大學生應徵入伍,用行動獻身國防和軍隊建設;河北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放棄工作和深造機會,到萬里之遙的新疆且末縣中學任教,在大漠寫就青春篇章……新時代中國青年,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找到了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

永久奮鬥,是中國青年運動的革命傳統,是中國青年最亮麗的青春底色。新時代中國青年,正以砥礪奮鬥的勇氣,擔當起屬於自己的時代責任。

獲得了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調試團隊,常年紮根於貴州山區,做星空的守望者,創造了屬於中國天文人的奇蹟;在今年「3·30」木里森林火災撲救中,26名森林消防員壯烈犧牲,用血肉之軀保障森林消防安全……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青春綻放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勇敢奔跑的英姿,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中追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無盡活力!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90後北大女生宋璽「不愛紅裝愛武裝」,「千里赴戎機」護航亞丁灣;史超妮大學畢業後,從老家山東奔赴千里之外的南疆深度貧困地區……在激情中奮鬥著的新時代中國青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著,理想、愛國、擔當、奮鬥,沒有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這個偉大的時代,以奮鬥和擔當抒寫著屬於自己的青春詩行。

(三)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回望過去,無數中國青年滿懷熱忱,為人民戰鬥、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放眼未來,新時代中國青年還需苦練本領,提升修為,創新創造,讓青春在提升自我中定格,在創業奮鬥中升華,在創新創造中閃光,以新氣象、新面貌走向未來。

青年,走在時代前沿,未來可期可盼;青春,正值美好韶華,人生鼓帆啟航。但啟航的征程,註定需要知、德、行的全面修鍊,離不開過硬的專業本領、高尚的品德修為、持之以恆的創新創造。

青年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幹的黃金時期。無論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還是擔起時代的神聖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華、不負青春,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鍊過硬本領。苦練本領的青年,是最美的青年;孜孜以求的青春,是最美的青春。

苦練本領,要像「時代楷模」郝井文那樣,提高內在素養,勇做行業楷模——在祖國的藍天之上,他苦練精飛、矢志打贏,被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獲空軍首屆對抗空戰比武「金頭盔」。他像作戰一樣訓練,像訓練一樣作戰,被譽為搏擊長空的「領頭雁」。

苦練本領,要像「百米飛人」蘇炳添那樣,充滿緊迫感,採用科學方法訓練,提高專業技能,挑戰自身極限,不斷創造中國短跑界的奇蹟——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百米賽場,他完成了中國幾代人突破10秒大關的夙願。

苦練本領,要像清華女博士後萬蕊雪那樣,對科研保持專註,堅持不懈。在靜悄悄的一方實驗室,她專註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獲得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她用毫無旁騖之心做科研,托舉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矢志不渝的科研強國夢。

有為的青年,必有過硬的本領。但有為的青年,不只需要真本領,還需要高尚的品德修為,方能更好錘鍊自我,破繭成蝶,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高尚的品德修為背後,是無私奉獻。就像新時代的奮鬥者王繼才那樣,在黃海前哨的開山島上,除去幾排空蕩蕩的營房,只有滿山的野草和呼嘯的海風,但他無怨無悔守島衛國32年,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品德之典範,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修身立德」的深刻內涵。

高尚的品德修為背後,是明辨是非。就像壯鄉青年楷模韋壽增那樣,在中越邊境的安寧鄉,身為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堅決抵制礦老闆巨額利潤誘惑,始終過著節儉生活,用實際行動為如何修鍊品德做了鮮活註腳,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青年如何保持定力。

高尚的品德修為背後,是懂得感恩。就像當代大學生楷模徐萌那樣,自2005年起累計捐款3.8萬元,資助16名貧困高中生和大學生,用一己之力回報家鄉。他的長期付出、知恩回報,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樹立了飲水思源,感恩黨和國家、社會和人民的榜樣。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最有活力的群體,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展示著不可遏止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擔當著時代大任。

就像立志奉獻「三農」的江利斌,在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北委泉村,用10年時間把漫山遍野的野生核桃楸子樹改接成有經濟價值的食用核桃樹和麻核桃樹,使當地20多戶農民增產增收。就像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劉江團隊,在胚胎髮育研究領域,克服研究材料缺乏的難題,在國際上首次研究出人類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機制,揭示了人類胚胎髮育和進化的奧秘。就像全國勞動模範崔根良,在江蘇南部的吳江,克服重重壓力,歷盡艱難險阻,努力依靠科技創新,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打造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產權的民族企業,帶領所在集團創造了多個「第一」。創新精神,正在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成為青春搏擊的強大能量。

青年,正處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歷史賦予青年以重任,歷史要求青年拿出無比的勇氣與銳氣,融入祖國發展之大勢,融入時代發展之洪流。新時代中國青年面臨著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歷史呼喚廣大青年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這是青年的歷史使命,也是青春的最好註腳。

(四)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關鍵時期,人生髮展黃金期與民族復興關鍵期歷史性地疊合在一起,既懷揣夢想,也面臨著挑戰與考驗。

人生的路啊,怎麼越走越窄?1980年,《中國青年》雜誌發表了一封署名「潘曉」的來信,這封信吐露的彷徨、苦悶、迷惘和懷疑,一下子打中了剛剛經歷了「文革」的億萬青年的心。短短數月,就收到了6萬封來信,引發了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大討論。

就在不少人為人生意義迷惘之時,燕園內的北大學生,在為中國男排的勝利歡呼時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排球項目的巨大突破,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能行」,而在那個改革開放剛剛啟幕的時代,這句口號如同一面旗幟,鼓舞著整個中國社會投身改革、激蕩夢想。

誰的青春不曾迷茫,但奮鬥始終是青年的主旋律。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從寧靜的校園到忙碌的工廠,從科技創新的潮頭到大眾創業的前沿,從鱗次櫛比的城市寫字樓到山清水秀的田園鄉村,處處都有幹事創業的舞台,處處都留下了青春奮鬥的腳步和火熱的激情。生逢偉大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既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千載難逢的歷史榮光,更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搭建了無比廣闊的人生舞台。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雖然青年也面臨一些來自學業、工作、買房、婚戀、生育等方面的壓力,部分青年甚至選擇了「佛系」,抱持著「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醉心於自己的小天地。但是,朝氣、夢想、創新、擔當才是青春的關鍵詞,大多數人的青春,正因奮鬥而美麗、而發光。

重大科研項目中的年輕科研人員,戍邊守疆搶險救災的人民衛士,精準扶貧誓拔窮根的駐村幹部,風雨兼程的快遞小哥、外賣員,都是這個時代激揚青春、砥礪奮鬥的代表。這些在不同領域內努力奔跑、勇敢追夢的青年,讓我們看到了五四精神在新時代中國青年中的傳承,看到了青年與國家時代同頻共振的擔當。他們正在用個人鮮活的青春夢想,支撐起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宏大敘事,書寫奮鬥青春的主旋律。

祖國的未來屬於青年,重視青年就是重視未來。關心和幫助青年成長,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青年、關懷青年、信任青年,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同時也提出嚴格要求。

從囑託青年「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並為之終生奮鬥」,到告誡青年「不要妄自菲薄,同時要自強不息」「年輕人不要總熬夜」;從勉勵青年「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到要求全黨「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青年中間,與青年談心,給青年回信,為青年鼓勁,為廣大青年指引人生航向、送去溫暖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關懷,振奮了廣大青年的精神,也為全黨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青年做出了榜樣和表率。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面對青年的迷惘與焦慮,最關鍵的是幫助廣大青年把握住人生航向,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引導廣大青年把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把個人的夢想融入民族振興的偉業當中。

(五)今日的中國正昂首闊步走向世界舞台,並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新時代中國青年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人類命運相連,沒有任何國家、任何人可以安安靜靜做孤島。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他曾寄語全球青年:「世界的未來屬於年輕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擔當,人類就有希望,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於培傑,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女兵班班長。被派駐到南蘇丹時,她不過26歲,而她所在的維和步兵營最小戰士才19歲……從1990年開始,中國先後參與了20多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3萬多人次維和人員。這是一支平均年齡不超過25歲的年輕隊伍,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戰亂地區的民眾撐起了一片和平的藍天。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注入了強大的中國和平力量。

張廣軍,甘肅醫生,被派駐到馬達加斯加還不到兩個月,就遭遇20個大區同時發生上萬例麻疹病例的疫情爆發,他和隊友只能靠步行前往最偏遠的村落義診;羅傑,中國科學院動物學博士,兩年多一直在潛心研究,幫助印度尼西亞恢復海底珊瑚和沿岸海礁;張廣瑞,志願者,在野生動物盜獵猖獗的辛巴威,他冒著生命危險和森林警察一起開展巡查行動,與盜獵分子做鬥爭……他們以自己的青春力量,推動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為世界講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李大釗暢想這一圖景之時,中國還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機,而今天,中國已經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中華民族已經巍然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青年主動融入世界全球化大格局、大趨勢、大潮流中,更加自信、包容,更有擔當,他們以實際行動書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青春篇章。中國思考、中國方案、中國行動,正跟隨他們遍及全球的腳步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掀起波瀾。

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之下,新時代中國青年正在放飛青年夢想,扛起使命擔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上書寫青春風采。我們相信,一代一代青年接力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終將成為現實。新時代中國青年用愛國、奮鬥書寫的青春之歌,必將響徹寰宇。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5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體驗人工智慧新技術
「人工智慧+教育」如何深度實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