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重視這3點,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重視這3點,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文:vipJr

最好的教育不是把答案放在孩子的面前,而是引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來看看今天的文章怎麼說吧!

這兩天,熱搜女王楊冪再一次佔據了微博熱搜。

在最近的一期綜藝節目里,原本一臉輕鬆的楊冪看到牆上貼著對孩子殺傷力最大的五句話時,表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

隨即在接受採訪時,楊冪也談論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要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及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很多網友對楊冪的親子觀讚不絕口,紛紛表示很羨慕在這種觀念下長大的孩子。

稻盛和夫說過:獨立思考,是生存於世的首要技能。

愛因斯坦也說過:「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將失去生活的最大樂趣。」

能夠獨立思考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對自己的人生也比較有計劃和安排。

所以,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無論在學習還是日後的生活里,都有比較強的核心競爭力。

一、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未來差不了

小侄子以前也是一個「問題兒童」,腦海里只要冒出一點小疑問。無論何時何地,勢必要打破沙鍋問到底。

有好幾次在吃飯的時候,小侄子一臉好奇地問了一堆問題,嫂子一臉不好意思地把手機遞過去,讓他安靜一點,不要打攪大家。

漸漸地發現,小侄子真的安靜了很多,不再嘰嘰咋咋地鬧,抱著手機津津有味。

互聯網可以給予一種陪伴孩子高效率的假象,但卻無法保障陪伴的質量。

英國心理學家表示:當孩子沉迷手機或者平板遊戲時,他們正在發育的大腦可能會受到永久的損害。

孩子和手機的互動,是單向的互動。

孩子的思想、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反饋,只是一味地接收,久而久之,思想就會固化,獨立思考能力就會下降。

臨床心理學家安妮 · 麥克馬克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調查了1000名 2-10歲孩子的媽媽,結果發現:孩子在普通的一天里,幾乎都會問200個左右的為什麼。

研究還發現,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如果父母很耐心地回答或者引導,孩子就會順著父母的答案展開發散思維,繼續深入思考。

由此可見,父母有質量的陪伴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

孫儷在一次訪談中也提到,在信息發展的時代,要讓孩子接受手機或者平板,但是不要讓它們為孩子生活的主角。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要放下手機,專心地陪伴孩子。

家長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多帶孩子多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豐富孩子的生活,從而增長見識。這一切,都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二、好奇心被保護的孩子,未來差不了

日本一檔科普電視《像烏鴉一樣思考》一播出,引發了廣大家長關注。其中的「烏鴉思考法」,很值得家長學習和借鑒。

片子提倡在「觀察中思考」,主要是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去觀察日常生活中一些習以為常的現象,然後引導孩子去思考。

在平時乘坐地鐵或者火車時,我們總會聽到哐當的聲音,列車的聲音從哪裡來的呢?通過觀察火車,孩子發現了這個一個疑問。

家長先讓孩子觀察火車的軌道,然後當孩子內心有了一定的設想後,就帶著孩子做了一場模擬的實驗。

果然驗證了,當輪子行駛過縫隙時,聲音就產生了。

還有很多類似的觀察,類似的實驗,孩子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後在自己假設論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從而鍛煉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著名的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經常對學生說:「應當先學會觀察,觀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

觀察,是發現問題的開始。而發現問題,則是思考的動力。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疑問,葉子為什麼在秋天的時候變化?小鳥為什麼不怕下雨天?打雷的時候為什麼不要放風箏……很多的問題都值得孩子去思考。只是是很多的時候,家長都會選擇通過讓孩子看書獲取答案。

當然看書是一種途徑,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時間一久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就會慢慢地弱化。而且這樣「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倦,當答案不是現成的時候,孩子也沒有能力尋求正確的答案。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關鍵在於讓孩子學會「怎麼樣思考問題」和「思考什麼問題」。

而生活中那些微小的事情,往往更容易引發孩子的思考。而且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有持續的探索的慾望。

三、敢於質疑的孩子,未來差不了

在美國,一個9多歲的小女孩大膽地質疑了佛羅里達州的考試製度。

小女孩站在快比自己還高的講台里,氣勢十足地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女生,可是,有了這個考試之後,我在學校5年的努力就變得一文不值!」

接下來,女孩更是條理清晰列表述了自己看法,認為這個考試不可以衡量自己全部的知識和能力。她甚至還反問:「它怎麼樣才能準確滴考察我的知識呢?如果不可以,為什麼我要花一年的精力來準備這一場考試呢?」

女兒義正嚴辭地發出了「靈魂深處的拷問」,在場的大人聽了,都忍不住地站起來鼓掌。

在女孩的眼裡,沒有「權威」,沒有「標準」,她只是在表達自己的看法。而這樣的自信的無畏,恰好是孩子獨立思考的產物。

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給開顱半麻的試驗者瀏覽幾百張圖片,觀察每一個人的反應,結果發現每個人大腦的「敏感點」都不同。

這個實驗證明了,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作為家長,我們也要避免用「標準答案或看法」而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孟子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

要保持獨立思考,關鍵在於要敢於質疑。而讓孩子敢於質疑,關鍵在於家長的「包容」。

當孩子提出一些看起來莫名其妙的看法時,家長不要急於反駁;當孩子表達一些看起來格格不入的言論時,家長也不要馬上發怒。

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聲音。我們要尊重孩子合理的求情,且能放手讓孩子做選擇。

最好的教育不是把答案放在孩子的面前,而是引發孩子去思考、去探索。

叔本華在《思想隨筆》里,寫道:

從本根上說,只有獨立思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靈魂。看一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通過他的眼神就能看出,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他們的眼神充滿從容和淡定。

畢竟在孩子漫漫地成長道路上,總會遇見很多人,碰到很多的問題。或許他們會妥協,或許也會迷茫,可是無論怎麼樣,終究還是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走下去。

只是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會多了一個堅強的內心,可以更好地堅持自己的想法,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父母的格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眼界決定境界!
尖子生的秘密:連晚上學習都是有套路的!很實用,轉給孩子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