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歐亞大陸盛況空前:三個中等強國展開競賽 一個月下水3艘准航母

歐亞大陸盛況空前:三個中等強國展開競賽 一個月下水3艘准航母

利刃/五月花

5月25日,義大利海軍下水了其最大,也是歐洲最大的兩棲攻擊艦(LHD)"迪利亞斯特"號;再往前的20日,韓國海軍"獨島"級兩棲攻擊艦二號艦"馬羅島"號完成舾裝工作,開始進行海試;而在月初的4日,土耳其人剛剛發生了火災的"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也宣布下水。短短一個月之內,歐亞大陸上接連下水三條直通甲板的兩棲攻擊艦,如此盛況在冷戰結束以後還是第一次出現。

義大利"迪利亞斯特"號下水盛況

那麼這些小國,為什麼都不約而同的要建造兩棲攻擊艦這種戰艦呢?

兩棲登陸作戰作為最艱難的作戰樣式之一,在人類漫長戰爭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其作戰節奏其實是非常緩慢的,無它,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登陸工具,只能採取乘坐大船抵達海岸線附近,再換乘小艇衝擊登岸的方式。這種登陸樣式在二戰時期隨著小型平底登陸艇的出現達到頂峰,並在之後的冷戰時期連帶催生出了能攜帶這種小型登陸艇四處作戰的船塢登陸艦(LSD)。

LSD經典型號——美國"惠德貝島"級船塢登陸艦

但在上世紀50年代首批船塢登陸艦在美軍服役的同時,美軍突然發現,即使是這些擁有巨大船塢的新船也無法滿足美軍未來的登陸需求。因為此時直升機已經開始普及,作為世界上最早大規模運用直升機的軍隊,美軍發現這些會飛的蜻蜓簡直就是為兩棲登陸這種作戰樣式量身定做的。"垂直登陸"、"超視距登陸"這些圍繞直升機發展出的兩棲作戰新概念在上世紀50年代在美軍中紛紛破土而出。

直升機的大規模運用讓兩棲作戰進入立體作戰時代

於是到6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種以直升機為主要登陸工具的兩棲戰艦"硫磺島"級在美軍手中誕生。這種直升機登陸艦與傳統登陸艦最大的區別在於,將艦體甲板改成了航母式的直通甲板,從而保證直升機起降作業的效率最優化。而在70年代開始服役的後續艦"塔拉瓦"級上,又增加了傳統船塢登陸艦的塢艙,從而讓這種"直升機航母"也具備平面登陸能力,兩棲登陸艦(LHD)就此正式成型。

"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儼然就是一條直升機航母(注意船尾沒有塢艙)

受到美軍啟發,世界各國隨之掀起一股建造兩棲攻擊艦的熱潮:英國、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甚至日本和韓國都紛紛下水自己的兩棲攻擊艦。但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對於龐大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而言,排水量動輒數萬噸的兩棲攻擊艦是必不可少的作戰工具,但對義大利、韓國乃至日本這些小國而言,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什麼目標需要這些小國動用數萬噸的兩棲攻擊艦去打登陸作戰么?

甚至連韓國人都造了"獨島"級趕這個時髦

當然是不存在的,這些小國建造兩棲攻擊艦的目的,其實另有原因,並且這種原因還是多方面的:

第1, 對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而言,跟隨美國南征北戰是其既定國策,而要實現這種戰略目標,兩棲攻擊艦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國的海洋級兩棲攻擊艦,現在被巴西買去趕時髦了

第2, 對法國這樣存在不少海外利益的西方國家而言,兩棲攻擊艦能攜帶大量物資和人員在遙遠的海外執行複雜而長時間的多樣化干涉式作戰任務,是維持其海外利益不可或缺的工具;

法國的"西北風"級LHD,為海外干涉量身定做,比較強調車輛搭載能力

第3, 對於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而言,維持海上貿易線路的暢通事關國家生死存亡,而兩棲攻擊艦的直通甲板與大量的直升機攜帶量可以保證其在反潛護航方面具有天生優勢,龐大的船體也可以攜帶更多的編隊作戰指揮、參謀人員,充當海外戰鬥群的旗艦(當然日本還有為造航母練手的小算盤在其中);

日本"出雲"級比較特殊,放棄了塢艙,但比之前的"日向"級又增加了兩棲部隊的攜帶能力,是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多功能母艦

第4, 隨著恐怖襲擊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威脅的增加,海外撤僑、解救人質、人道主義救援等非傳統作戰任務也成為現代海軍的必修課,而兩棲攻擊艦憑藉龐大的直升機攜帶量和機庫、甲板剩餘空間,物資攜帶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在這方面也具備傳統軍艦不具備的優勢。

"出雲"號內部,寬大的機庫在撤僑或災害派遣時作用巨大

總的來說,兩棲攻擊艦在任務多樣化適應能力上沒有任何其它種類的軍艦能與之相比,這時的兩棲攻擊艦已經更像是一種多功能遠洋戰艦。而冷戰後不再需要面對傳統高強度海上作戰的環境也讓義大利、韓國、土耳其之類的小國有餘力去擴展自己在海外的存在感,自然會對大型而多功能的兩棲攻擊艦青睞有加。

當然這些小國青睞兩棲攻擊艦,其實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原因,那就是:這些兩棲攻擊艦也能搭載戰鬥機。

由於缺乏彈射器和攔阻索,在噴氣時代才出現的兩棲攻擊艦,雖然有著航母般的直通甲板,但卻已經失去了搭載噴氣式戰鬥機的機會。但在1966年,隨著英國人研發的一種叫做"鷂"式的可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首飛,美軍突然發現,自己的兩棲攻擊艦完全可以搭載這種戰鬥機,搖身一變成為小型航母。

"鷂"式的垂直起降能力具有戰略意義

而這一下兩棲攻擊艦的戰略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這意味著即使是那些負擔不起航母費用的小國,也能用一兩艘兩棲攻擊艦搭載著十來架"鷂"式戰鬥機,組成一個頗具規模的海上航空戰鬥群進行遠距離機動打擊作戰。換句話說,兩棲攻擊艦 垂直起降戰鬥機這對組合,一下子就將航母俱樂部的准入門檻大大降低了。

甚至連泰國人都能靠"鷂"式一圓航母夢

當然由於"鷂"式戰鬥機自身的性能缺陷,比如不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以及作戰半徑和載荷都與正常戰機存在巨大差距,導致其整體效費比並不高,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小國都對此只保持觀望態度,只有美國海軍陸戰隊憑藉自己的規模優勢和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掩護能力,裝備了數百架"鷂"式戰機,成為美軍的第二航母艦隊。

但隨著F-35B這種跨時代STOVL戰機的出現,這些小國最後的疑慮也煙消雲散了。憑藉先進的設計理念,F-35B固然與同級別的四代戰機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用來碾壓大多數國家還在使用的第三代戰機,已經是完全足夠了。

同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F-35B

總的來說,2010年代後各國建造的新一批兩棲攻擊艦最大的特色,是其使用大都是圍繞F-35B為核心,並且排水量都偏小(相對於美軍五六萬噸的同行們而言),以此保證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一支堪用的小型航母作戰力量,從而讓這些小國也能靠自己的力量維護自己的海洋和海外利益,提高其在地緣戰略上的獨立性。

這種場景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個擁有兩棲攻擊艦的小國海軍中

縱觀我國身邊,已經有韓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個國家具備或即將具備這種能力,這對我國而言,是必須警惕的潛在對手發展趨勢,畢竟這種小型的航母戰鬥群,對依然缺乏遠洋作戰能力卻又極度依賴海上貿易和石油線路的我國而言,確實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我國軍迷設想的075兩棲攻擊艦。由於缺乏STOVL戰機建造技術,我國的兩棲攻擊艦還是相對比較"傳統"的兩棲攻擊艦,但和法國海軍一樣,這個問題可以靠專業的航母來彌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一樁婚姻毀掉一架超級戰機!論飛行員情感生活的重要性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