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武林幽幽,獨嘆大俠歸道山

武林幽幽,獨嘆大俠歸道山

2017年4月6日,武俠小說名家黃易先生離世,令人嘆息。

黃易,原名黃祖強,1952年出生於香港。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專攻國畫,出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1986年11月,他應《武俠世界》雜誌的徵稿,以「黃易」的筆名寄出了一篇一萬多字的徵文《破碎虛空》。一年後,小說發表出來,獲得了好評。從此,黃易走上了武俠小說創作之途。1989年,黃易辭職,專心於武俠小說創作。專心寫作的黃易創作量極豐,幾乎每月出版一本小冊子。如果將這些小冊子稱作為卷,黃易的作品可能已經達到了近二十部,二百餘卷,一千多萬字。

「金古黃梁溫」是20世紀後半葉港台新武俠的五大宗師。80年代以後,金庸、梁羽生、古龍分別退出江湖,黃易以其特有的大俠風貌與溫瑞安一起支撐著武俠世界。

黃易對中國武俠小說的貢獻,是提出了武學的「天道觀」。黃易認為,天下武學有三道:武道、俠道和天道。武道是將武學與人格合二為一,什麼樣的人格往往有什麼樣的武功;俠道是將武學與社會奉獻相結合,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黃易認為,這些都是建立在實體生命上的道德武俠,還是一種世俗層面的武俠觀。在他的心目中,真正的大俠是超越道德、超越世俗的,是「借道以窺天道」。

究竟何為「道」?何為「天道」?黃易並沒有系統的闡述。不過,從他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他所說的「道」,是追尋自我生命價值的路徑,這些路徑不是單一的,而是包含多個方面,有歷史的思考、宇宙的探究、醫術的摸索、兩性的關係等,它們都是達到「天道」的路徑。路徑雖有多條,但「天道」只有一個,那就是「天人合一」。黃易筆下的「天人合一」不單純是道學意義上的人的生命與自然界運行的規律合拍,而是一種武學闡釋,是要借天力而激人力,是人的精神理念一旦合乎天之運行規律,其力量將達到無窮大,就是所謂的「小宇宙爆發」。在黃易看來,只有達到了這個境界,才是真正的大俠。

沿著這樣的思路出發,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易武俠小說的創作特色。他的小說也運用金庸小說的「成長模式」,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最後總是成長為一個拯救國家與人民於水火之中的君子;黃易小說中的人物最後則成長為與天地日月共運轉、熟知天下萬物之奧秘的智者。金庸小說的人物成長過程是明事理、辨是非的過程;黃易小說中的人物成長過程是通靈犀、運天地的過程,是對生命奧秘的體悟、獲取和發揮。

因此,阻礙人物成長的最大的困惑不是社會,而是人自己。人之所以不能達到最高境界,不是外界的迷惑,是自己對自己的束縛。這些束縛有客觀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觀障礙,衝破這些束縛就能活出自己的最高境界,而能夠衝破這些束縛實在不易,沒有幾個人能夠達到。所以達到者可稱為大師。

與這種「窺天道」相匹配,在武功的表現中,黃易認為,最上乘的武功不是武術,更不是武器,而是武力。最上乘的武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感悟,這往往與人物生命價值的認識並向而行,越是感悟到人的生命價值,武功境界就越高;二是殺敵,達到最高境界的武功一定是無招勝有招,不是消滅對方的生命,而是直擊對手的心靈深處,摧毀對手的心靈意志。

與其他作家一樣,黃易很喜歡在小說中寫各種世俗的知識,但是他的小說中的知識闡釋不是趣味的佐料,而是知識存在的運行規律,及其小說主人公如何探尋其中的奧秘。因此,他的小說中的知識描述雖然繁雜,卻每一樣都有靈性。

同樣是寫愛恨兩難、悲歡離合,同樣是寫朝代的更替、離奇的江湖世界,黃易小說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寫的「天道」,追尋的是人的生命真諦和存在的價值。生命真諦是一種超越實體的性質而懸浮於空中的精神所在,生命的價值是與天地運行渾然一體而自由揮灑,如此的闡釋正合於中國傳統之「道」的虛玄與奧妙,又落實到「天道實難假他人而成」的生命內生屬性,進而演變成黃易小說的生命美學。

黃易的武俠世界由「玄幻」與「異俠」兩大系列構成。玄幻系列的代表作是 「凌渡宇」系列,包括《月魔》《時空浪族》等作品;異俠系列包括《破碎虛空》《荊楚爭雄記》《尋秦記》《大唐雙龍傳》《邊荒傳說》等作品。

黃易的武學「天道觀」在這兩大系列中各有側重。玄幻系列主要表現為玄機和幻想。玄機建立在中國道學思想上,顯示出玄妙和變化,如《月魔》。月魔的存在與蘇醒暗合於中國道學的天地之間的陰陽轉合;月魔的邪惡與附身又如同道學世界中的妖孽轉世。幻想則是一種想像,顯示出小說奇妙的情節。黃易的想像是上天入地,是現代與歷史的穿越,是科學技術與傳統武力的旋轉。

黃易說過:「武俠是中國的科幻小說。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說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無遠弗屆,馳想生命的奧秘,與中國各類古科學結合後,創造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動人天地。」科幻小說是建立在科學技術客觀性上的思考,是一種技術主義的存在,雖是想像豐富,卻是一種理性的思考;黃易的玄幻想像是運用傳統道學的玄妙,展開古代科學的現代馳想和科幻闡釋,是一種非理性的思考。

相比較而言,他的異人系列小說寫得更好。何為黃易筆下的「異人」?有多種不同的解釋,其實最好的解釋就是最簡單的解釋,即一批不同於傳統的武俠人物的人物形象。最能體現黃易異人特色的小說當屬《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

《尋秦記》中的異人是項少龍,他的身份是當代特種部隊中的精英戰士,卻穿越到了秦代。一個掌握現代科技手段、了解歷史發展知識的當代人穿越到秦代,當然會帶來情節上的新奇。然而,小說引人入勝的地方不僅在情節,而是有更為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一種歷史命運與個人生命的切合,是人的生命價值在適應的環境中淋漓地釋放。項少龍之所以能在秦代如此地揮灑人生、表現才幹,是他對人生真諦的認識和歷史轉合的理解超越時代,是環境造就了他,放在當代社會,他不可能表現得如此出色。

同樣,《大唐雙龍傳》中的兩位主人公寇仲和徐子陵本是一對小混混,最後成為了絕代武俠大師。外緣因素固然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天資聰穎、異於常人,是他們獲得與天地相應的人的生命價值的真諦。傳統武俠大師的形成是奇遇和苦練結合而成,說的是一種機遇和進取;黃易小說中武俠大師的形成是特有人群在特有環境中的得天獨厚,說的是天資、感悟和時機。

黃易還是中國網路武俠小說的先行者。傳統武俠小說的分類是風格分類,進而分成類別,形成流派,例如俠情、神魔等;網路武俠小說的分類是文類分類,不同的文類有不同美學方式,例如玄幻、修真、穿越等。網路武俠小說這樣的文類分類,追根溯源來自於黃易的「玄幻」系列和「異俠」系列。傳統的武俠小說主要基於中國傳統文化;網路武俠小說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混合和穿越。

網路武俠小說中龐雜的文化也來自於黃易。傳統武俠小說無論是什麼流派,為國為民總是俠之大者的標準;網路武俠小說強調個人生命意識的健全和個人潛在意念的挖掘,這同樣源自於黃易。黃易繪畫出生,知識龐雜,酷愛電玩遊戲,他的小說中,人物的成長就是意念修行的不同層面升級,而這樣的意念升級又往往伴隨著不同的場景、不同畫面和不同的文化知識的闡釋。打開當下的網路武俠小說,無論故事如何光怪陸離,其基本思路幾乎都是「黃易型」。

現代武俠小說自1923年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始,進入江湖;自金庸小說始,進入文化;自古龍小說始,進入現代;自黃易小說始,進入網路。這些作家的境界和成就各有高低,但都是引領現代武俠小說進入新階段的大家。

往期回顧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近代交通史研究再思考
馮從吾論「講學」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