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端午節快要來了,送上三首好詩詞,給大家過節助興

端午節快要來了,送上三首好詩詞,給大家過節助興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盼望著在一起吃團圓飯,更是沿用各種習俗盼望著全家上下都四季平安。節日臨近時,大人和小孩在一起歡快地包粽子、吃五黃,祭先人、許心愿,有些地方更是賽龍舟、采草藥、制涼茶等,一片歡樂祥和的氛圍。端午節快要來了,下面送上三首好詩詞,給大家過節助興!

1、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葯,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重五」,即端午節,宋寧宗慶元元年,71歲的陸遊當時在家鄉紹興隱居。這首詩開篇點題,山村裡無絲竹之亂耳,也無案牘之勞形,這裡民風淳樸,佳節的氣氛熱烈,還有盛開的石榴為人們助興,令詩人心情愉悅。

詩人暫時放下滿腹的憂憤,也被節日的歡快氣氛感染。他先吃了長了兩隻角的粽子,又在高冠上插著艾枝。接下來又忙著儲葯、配方,希望餘生能平安無病。晚上忙完這些事情,又開心地喝著小酒。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讓讀者感到這歡樂中暗藏著傷感,在閑適中流露出無奈。細細品味,便覺得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風光就浮現在眼前,字裡行間的閑適愜意也蕩漾在胸間,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貝瓊,字廷臣,元末時到處戰亂,他隱居在鄉村種田捕魚,張士誠屢辟不就。後來接受了明初洪武皇帝的初聘修元史,並擔任國子助教。此詩作於明太祖洪武二年夏曆五月初,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看到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心中感慨寫下此詩。

端午節這天風雨大作,天氣昏暗,汨羅江上杳無人煙,詩人心中傷感,然而開放的榴花似乎還在嘲笑他自尋煩惱,只好自嘲地引用陶淵明的事迹,縱然如陶淵明這樣曠達的隱士,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也絲毫未減。作品將榴花擬人化,一個「笑」字,讓全詩生動而蘊含趣味,詩人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才不經用的情感。詩中巧用了陶淵明的典故,看似自嘲,其實是超脫自我,表達了詩人對隱士們高尚人格和精神的嚮往。

3、臨江仙

宋代: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詞為作者流寓湖南邵陽時作,詞人當時在此避亂,恰逢佳節,他追憶過往不免凄然悲傷。作者以淡筆寫深心,尤覺思遠意長,婉曲沉摯。開篇就一語驚人,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心緒和壯闊胸襟。他深感流落天涯之苦,節序匆匆,自己卻報國無志。「榴花不似舞裙紅」,作者用燦爛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可是他心思無從訴說,滿簾生風,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神態。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沉,詞人一聲長嘆,包涵了多少感慨。詞人以牆邊的葵花自比,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自己年老流落他鄉,但一股豪氣卻始終不渝。最後三句傾注了滿腔豪情,表達了對屈原的懷念。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突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深情憑弔,「橋下水,今夕到湘中」,令人陷入無限遐想之中。

逝水東流、無法挽回;活在當下,珍惜親情。願所有人都能開開心心地過一個快樂祥和的端午節,也祝願國泰民安,一切都欣欣向榮。再次祝願大家節日快樂,闔家團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十首歸路的古詩詞,天涯芳草迷歸路,病葉還禁一夜霜
作者被稱為女中詩豪,這兩首詩看似平淡,卻寫作技法超凡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