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1

有句話講,酒不可與飲者,為歡場之害馬。出處是唐人皇甫菘的《醉鄉日月》。

意思就是說,在飲酒作樂的場合,那些沒法一起喝酒的人,簡直就是盧瑟(註:loser,失敗者)。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古到今,眾人皆醉,喝酒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事。從《詩經》開始,酒就被賦予了禮儀、社交等諸多涵義,宗法秩序與人倫關係描摹出中國飲酒傳統的雛形。

再之後,雅一點,有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流觴曲水,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俗一點,則如《韓熙載夜宴圖》,攀關係,講交情,觥籌交錯,夜夜笙歌。

而獨自飲酒,幾乎只會發生在三種情況之下:窮困、孤獨或者不得志。不管怎麼說,就是不得勁。畢竟,連李白這麼深諳酒中趣的人,喝酒都要講究對影成三人。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喝酒是一個集體行為,需要推杯換盞的氣氛

舉杯、碰杯、乾杯,三位一體的過程少不了呼朋引伴的參與,這種飲酒的傳統熱鬧而喧囂,人們還賦予它了一個名字,集體主義飲酒觀。

集體主義這個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到了民間,關係社會、血緣社會、熟人社會……「主義」被轉移到人際關係之中。

一旦喝起來,集體主義的酒桌就好比今天的推特,社交功能是重中之重。

2

從古時的宴會酬酢、祭享祀頌、君臣綱常,到今天的吹牛辦事、哥們兒互訴衷腸,酒精在這樣的語境下總是會被賦予更複雜的功能。

尤其在喝酒大省山東,集體主義飲酒觀開枝散葉,山東人不僅好客而且能喝的形象,發展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程度。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山東人喝酒不僅喜歡呼朋喚友,還特別能喝

對了,寫《蘭亭集序》的那個王羲之,就是山東人。整體泡在酒里的李白,據說在山東也住了23年。

「山東勸酒的水準達到了一種藝術的高度,浸染著一股善良的霸氣。」據說上海某大學教授張海斌到山東出差,回滬後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山東歸來不喝酒》。

山東人勸起酒來,每一杯有每一杯的說法,他們旁徵博引、信手拈來,甚至還能搬來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目的就是讓人喝空眼前這杯酒。

山東勸酒三段論:

大前提:山東人啊,好面子

小前提:你來了山東

結論: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好客山東的好客,百分之八十都體現在了酒里,只有把客人喝到桌子底下去,才夠朋友,才象徵著盡到了地主之宜

喝酒幾乎成為了社交儀式,每當夜色降臨,總能看到一群山東人從室內喝到室外。第一頓喝了白的,還要續個攤緩一緩,啤酒按照整箱的速度被消耗,噸噸噸噸噸是這座省份最精準的背景音樂。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噸噸噸噸」是山東的天然bgm

酒杯是個媒介,至於喝到最後,喝的是什麼酒,喝到嘴巴里是什麼味道,大部分人都醉到記不清了。

一代又一代人的人被喝吐在齊魯大地上,第二天再帶著宿醉的頭痛醒來,直到某天,曾經對酒桌文化敢怒不敢言的年輕人們長大,他們開始覺得,喝酒應該是自己的選答題,而不是應酬場上的論述題。

3

「喝酒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和不熟的同事吃飯可以,喝酒,絕對不行。」一位極愛喝酒的朋友這樣說道,「絕對」兩個字被加了重音。

如果兩個不怎麼熟絡的人一起喝酒,容易帶著戒備和小心翼翼,心裡盤算著最近有無八卦可聊、找不找得到合適的話題……這些事情足夠心煩意亂,酒精本可以帶來的放鬆與安全蕩然無存。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喝不到一起去的兩個人,酒精本可以帶來的放鬆與安全蕩然無存

如果這個局恰好又有一個不怎麼能喝的年輕人,礙於面子來了,那對雙方都是一場災難。一方面,想喝酒的一方不好意思盡興,另一方面,不喝的一方又不好意思拒絕,整個美好的夜晚毀於一旦。

於是,在很多年輕人身上,集體主義飲酒觀慢慢鬆動。

這種變化,就喝酒這件事本身來說,是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分庭抗禮。個人被從某個固定的歸屬集體中抽離出來,從傳統中抽離出來,為自己做每一個決定:喝什麼、喝多少、什麼時候喝,全憑自己。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一個人喝酒,享受的是身體和精神上的自由

慢慢的,在團建時,大家開始心照不宣地淺嘗輒止,比如十四個人的聚會,不多不少就帶兩瓶紅酒,把美好的祝福舉兩次杯,酒也就見了底。然後該喝健怡可樂的喝健怡,該喝蘇打水的喝蘇打水,誰也不強求誰。因為說不定這一局散了之後,有人還會跑到三里屯和熟悉的Bartender要上杯特調。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飲酒觀的轉變,大家一起喝酒的時候誰也不強求誰

而就喝酒的人來說,非集體主義式飲酒,則是平日的996和加班沒有加班費、不加班也得在家工作的煩悶造就的

試想一下,一天里至少有12小時被工作佔據,一周里至多有一天可以休息,一杯酒無疑是最唾手可得最便捷的遊樂場和避難所。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日本人習慣下班之後喝杯酒(《和歌子酒》劇照)

每個夏天到了,酒杯外壁掛著水珠的雷司令值得擁有姓名;冬天到了,不加冰的威士忌可以溫暖身心;甚至在每個平凡而又疲憊的夜晚,樓下居酒屋冒著氣泡的嗨棒,就足以讓人放鬆身心。

相比於一群心猿意馬的人匆匆碰杯,如今更常見到的,是在燈光昏暗的酒館裡,原本不太熟識的人由於一杯酒聚在了一起,有一搭無一搭地閑聊,後來變成了朋友。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在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里,男女主角便是因為一杯又一杯帶有不確定性的啤酒聊到了一起,喝下一杯啤酒大概需要20分鐘,一杯又一杯的20分鐘,可以完全屬於自己,也足以承載許多故事。

4

村上春樹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一書里,他描寫了這樣一段喝酒的場景:

老人把威士忌拿在手裡,靜靜地端到唇邊。酒館裡十分嘈雜,但看樣子他幾乎不以為意,也不像多數人常做的那樣靠著櫃檯回頭四下打量。那裡存在的,唯獨他和他手中的酒杯。這意味著他已經徹底放鬆,而目睹如此放鬆之人的機會,在漫長的人生中恐怕不會有很多次。

我曾經在一個非常平淡而又無聊的夜晚,在一家幾乎兩三天就要拜訪一次的小酒館裡,喝到了一杯三四十年前的蓮花白,這種生活里不可多得的驚喜,可以讓每一個飲者都相信自己是味覺的唯一獨裁者。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一杯三四十年前的蓮花白,是獨飲時的驚喜

當沒有了社交帶來的繁文縟節,喝酒開始變得自由了起來,在恰到好處的時間裡喝光恰到好處的酒,十全十美。這時候,目光重新聚焦回了酒本身,酒的性質和味道會得到充分尊重,酒的特點和層次會被重視和享受。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你可以在角瓶威士忌里加檸檬加蘇打水,也可以往牡蠣上澆拉加維林,我們對酒的所有感同身受,都來自原子化的個人,不再根植於集體。

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尋找自己喜歡的酒,然後去體悟酒杯里的宇宙,這樣的經歷,除了我們自己,再沒人可以提供確切的解答了。

5

所羅門,這位古希伯來智慧的作者,寫到:生死在舌頭的權下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熟悉的社會,無陌生人的社會,酒從作物到消費品再到與人產生出巧妙的聯繫。對於酒,如果我們總是太多概念、太多預設、太多追隨、太多知識、太多傳聞,而捨棄了本來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覺和具體細節,著實可惜。

一杯好喝的酒,就應該只是一杯酒,不需要觥籌交錯,也不需要紙醉金迷。

於是,一杯足以使人生觀發生變化的、簡簡單單的酒,推波助瀾,誘發出此時此刻心裡更深刻的感受,使我們不至於因為匆忙和隨意而變得麻木,矯正扭曲、不正常的都市生活。

年紀輕輕,咋就一個人喝酒了呢?

就像電影《杯酒人生》里,男主角喪氣起來,會覺得自己只是摩天大樓玻璃窗戶上的一枚指紋,或者倒進汪洋大海里的一袋垃圾,然而一杯黑比諾下肚,很多無意義又會變得值得。

「人生的喜樂畢竟只有那麼小小一杯,使我們不經意將其喝乾飲醉。」

文:林愛肉

圖:部分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大口美食榜 的精彩文章:

TAG:一大口美食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