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影響健康,會反應在身體的四個部位:皮膚、肌肉、骨骼、臟腑

濕氣影響健康,會反應在身體的四個部位:皮膚、肌肉、骨骼、臟腑

去濕氣,先明白兩件事: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該不該去濕氣?

很多人都明白「去濕氣」是什麼意思,但是濕氣具體怎麼區分並不清楚,也就是了解一個籠統的常識,每個人身上都有濕氣,有些人比較嚴重,所以就能從身體的反應癥狀上能看得出來,北方還是南方都有不同的情況,這些癥狀基本上跟個人的體質有關係,其實,去濕氣的過程就好像養胃的過程一樣,需要長期關注,並非一次性就能去除乾淨徹底,因此,要更應該關注這個情況,預防措施也要隔三差五的做,以保證身體健康。

一、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有濕氣?

濕氣分為四個等級,輕度濕氣在表皮,比如面部暗黃,皮膚瘙癢,長濕疹,頭髮油,中度濕氣在肌肉,比如酸、困、累、乏,重度濕氣在骨骼,比如肩周炎,頸椎病、腰疼,風濕,關節炎,非常嚴重是濕氣在臟腑,比如脾虛,腸胃不好,口臭,胸悶,大便不成形,消化不良等。

輕度濕氣的表現癥狀都是在表皮,祛除的時候自然就比較簡單,要真正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濕氣,精神煥發。

二、夏季宜防暑祛濕:

飲食調養重點長夏時節,天氣潮濕悶熱依舊,人體受到濕邪侵襲,胃腸道疾病、感冒、關節炎等病症常會「不請自來」,烈日炎炎的長夏,讓人食不佳、睡不寧,有些人會因此消瘦許多,祖國醫學認為,長夏主脾,「脾」又主水谷、水濕,主運化,因此,中醫專家指出,夏季消暑防病重在祛暑濕,做好防暑祛濕的工作,就能消暑防病。

暑熱與潮濕交替侵襲人體,加上體內因炎熱攝入冷飲或茶水多,使脾受水濕困阻而運化失常,暑濕之邪聚而為患。表現為或不思飲食,或體倦乏力,或食滯不化,或為泄瀉,或為水腫,尤以脾胃腸道疾病為多見。人體欲抵制暑濕之邪,就必須先行健脾使其運化功能正常,而順應長夏特點加以食養,是健脾益胃的重要方面。

三、祛濕清熱宜健脾:

健脾利濕益養生 夏季高溫與悶濕並存,濕度過大危害人體健康,中醫稱之為「濕邪」。當濕度上升時,身體會從腸道吸收水分,因而呈現浮腫,醫療上稱為「氣象綜合征」,人體脾胃受「濕邪」影響時,會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還會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舌苔白膩或黃膩等,若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運動減少,加上心情不舒暢,還會導致脾胃功能欠佳。因此,專家指出,夏季養生重在謹防腸胃病,健脾化濕,此外,專家強調,夏季調理脾胃飲食應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

四、長夏防濕要淡補:

淡補為先 ,藥味平和或偏於涼性的益氣滋陰類中藥和食物是調補的首選,如以生曬參、西洋參、百合、麥冬、女貞子、沙參為代表的中藥材,長夏之時,外濕與內濕互結困脾,使脾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宜常吃健脾利水食物;薏苡仁、扁豆、赤小豆、冬瓜等,均以健脾利水居優勢;宜多增吃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草頭、百合、蘆筍、蘆薈、枸杞葉、慈姑等,都屬味苦或微苦,功在清泄暑熱,健脾利胃,增進食慾;脾胃虛弱的人還可將蓮子、枸杞子、荷葉、麥冬、絲瓜、大棗、山楂、砂仁等中藥材做成藥粥,以健脾、益氣、消食。

五、祛濕健脾美食推薦:

1.推薦美食——苦瓜炒百合:百合200克,剝瓣洗凈;苦瓜250克,去瓤子洗凈切片。同放熱油鍋內加調料,炒熟佐餐。苦瓜、百合均性屬寒涼,前者味苦,後者微苦,合炒為菜,開胃健脾,除暑邪,解疲乏,養陰清熱,寧心安神。適於中暑下痢,熱病後餘熱末清。

長夏汗多最易丟失津液,又胃酸分泌減少,宜增吃酸味食物;番茄、檸檬、草莓、烏梅、楊梅、葡萄、山楂、獼猴桃等;其中酸味既斂汗止瀉,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生津解竭,有健脾益胃消食之效;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

2.推薦美食——山楂粳米粥:山楂30克,洗凈切碎。粳米100克,淘凈放鍋內加水煮至七成熟,投入山楂,續煮至粥稠食用。山楂、粳米均入脾、胃二經,又山楂為酸甘之品,功能消食化積,抑菌除蟲。粳米專主脾胃,補中益氣,除煩解渴。此粥微酸適口,健脾益胃,養陰生津。適於脾胃虛弱,食滯不化,不思飲食,脘腹脹滿,腹痛泄瀉,腸炎腹瀉。

綠豆百合粥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止渴、降膽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綠豆湯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氣的功效。蔬菜應多吃綠葉菜及苦瓜、絲瓜、南瓜、黃瓜等,水果以西瓜為好。適宜的膳食有清拌茄子、綠豆南瓜湯、苦瓜菊花粥、綠豆湯等,均有清熱通竅、健脾和養胃功效。

六、祛濕防暑分清乾熱、濕熱:

夏季到底喝什麼才能消暑防病?專家指出,綠豆湯、酸梅湯、涼茶屬寒性,不適宜寒性體質的人飲用。從中醫學觀點來看,暑熱致病可分濕熱型和乾熱型兩種。高溫、高輻射也就是俗稱的乾熱,強烈的太陽照射和較高的溫度導致人體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就非常容易中暑;高溫高濕度,即夏季常見的濕熱天,人體不能正常排汗,皮膚血流量和心輸出量大大增加,心衰發生率和心臟病死亡率也會增加。

專家建議,乾熱型暑熱者應選取益氣解暑、養陰清熱類中藥,如麥冬、玄參、西洋參等。濕熱型暑熱者應選取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類中藥,如菊花、薄荷、金銀花等。

(1)清心涼肺茶:鮮竹葉15克、鮮桑葉50克、甘草5克。上三味用適量水同煲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清心涼肺,除煩止咳,對心煩、咳嗽者適用。

(2)解暑利尿茶:荷葉一片、西瓜皮150克、冬瓜皮80克;上三味與水同煮30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清熱解暑,利尿除濕,適合口渴、汗多、尿少而黃者。

(3)清暑祛濕茶:鮮扁豆花、鮮荷葉、鮮玫瑰花各20克;將荷葉切成細絲,與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內,加水500毫升,煎成濃汁,加適量冰糖,代茶飲用。

七、推薦葯膳:祛濕解表、化濕和胃:

藿香既是一種常見中藥,又是一種烹飪的材料,在某些生僻的菜肴和民間小吃中,利用其豐富的口味,可增加營養價值。中醫認為,藿香味辛,性微溫,具有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的功效。常見的藿香正氣液,即是以藿香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當身體出現濕熱較重時,可以遵醫囑適當服用。而且,藿香對於胃腸型感冒,尤其是由於夏季暑濕較重而出現的胃脹胃痛、嘔吐腹瀉,都有顯著的療效。

推薦葯膳:藿香粥

材料:鮮藿香300克(干藿香30~50克),大米100克,白糖或蜂蜜適量。;做法:取鮮藿香洗凈後,在清水中浸泡5~10分鐘,如選用干藿香則需浸泡30分鐘左右,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或蜂蜜,共同煎煮至水開後關火,待湯汁涼至室溫。取湯汁,加入100克大米,按常規方法熬煮至米粒爛糊即可。

功效:緩解由氣溫高、空氣濕度大引起的頭身重痛、胃脹胃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不過,藿香的芳香之氣較濃烈,並非人人均可接受,還需結合個人喜好進行選擇。而且,過度祛濕也是對機體平衡的一種破壞,故此類葯膳服至癥狀明顯改善即可停止,不宜久服。

八、看你身體內濕氣有多重:

1.吃飯時,看食慾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2.清早洗漱時,看面色和舌苔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3.入廁時,看大便

大便稀爛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較軟,而且大便完了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

確認是否脾濕看大便,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4.感覺一下,你的體態

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 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征,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5.工作時,看精神狀態

是否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感覺四肢或身體沉重甚至有渾身酸疼的感覺?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活動時關節發緊,好象不靈活?有頭昏沉、頭腦不清爽的感覺?易睏倦,有時記憶力減退?

古人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說明脾與肺的功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脾氣虛到一定程度,肺金失養,就容易出現短氣、少氣懶言,動則氣促等肺氣虛的表現。

6.小腿肚子發酸發沉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發酸發沉,這也是體內有濕氣的典型特徵。

九、祛濕小妙招:開胃湯

把炒黃了的米繼續炒,就炒黑了,炒黑的米,比黃色的米粉具有更加顯著的消食功效。民間有一個單方,叫做"開胃湯",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飲食偏少、消化不良有奇效, 具體做法是:用一兩白米,放在鍋內完全炒黑炒焦,再加進去涼水,煮開後,連湯帶米服下。

為什麼會有這種功效呢? 炒黑的米,除了清潔腸胃外,還能暖胃、健脾、利濕,正是這麼多功效同時起作用,這個單方才有如此明顯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華蘋果 的精彩文章:

要想養好身體,每天用黃芪泡水喝,能調和脾胃,強壯身體

TAG:文華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