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永不加賦」的清政府,為何得不到百姓認可?換種方式壓迫罷了

「永不加賦」的清政府,為何得不到百姓認可?換種方式壓迫罷了

自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以後,滿清人就取代了李自成,成為了中原的新主人。剛剛入關的清兵,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清軍在戰鬥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燒殺搶掠,沒能得到老百姓的好感,反而激起了百姓的怨恨。還有各地依舊殘留著前朝軍隊,這些都是能對大清朝形成威脅的隱患。

在清兵入關三十年後,也就是康熙初年,明朝舊部吳三桂就打出了反清復明的口號,史稱三藩之亂。三藩之亂給年輕的大清朝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起義大軍一呼百應,頃刻間各地舉起起義大旗,更為重要的是,百姓更支持起義軍。

儘管三藩之亂並沒能反清復明成功,吳三桂勢力也被鎮壓。但是這次事件卻給了年輕的清政府一個沉重的教訓,那就是得民心者才可得天下。

於是為了得到百姓的認可,清政府開始了一些列的改善民生的方法。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提出了「永不加賦「政策。所謂永不加賦,就是無論以後人口數怎麼發展,每年的徵稅額度,都已康熙五十一年的賦稅數為準。

眾所周知,賦稅是國庫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保證國家能夠穩定運轉的重要手段。儘管在歷史上,也有過減稅的民生政策,但是卻從未有過永不加稅的政策。永不加稅,這反映了康熙為了改善民生的決心,即使國庫空虛,也要得到人心。

然而這一重大舉動卻並沒有得到老百姓的認可。康熙帝制定永不加稅的政策,一直實行了二百多年。但是這二百年間,百姓卻並不那麼太平,他們先後發動了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太平軍起義、捻軍起義等農民起義活動,短時間內有著這麼多的起義活動,這在歷史上也是少之又少的。

為什麼清政府都永不加稅了,人民對朝廷還是那麼不滿呢?究其原因,還是永不加賦並沒有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清朝的稅收,分為按土地徵收的土地稅,和按人口徵收的人口稅,以及其他稅收。「永不加賦「政策,卻僅僅是針對人口稅的,而土地稅,對人民來說依舊是個沉重的負擔。雍正時期,出台了一項政策,名為」攤丁入畝」。即把人口稅納入到土地稅里,直接徵收土地稅,由此開始,永不加賦的政策,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此外,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家所需要的錢糧也就越多。國庫沒有足夠的收入,國家便難以運行下去。但是不能違背永不加賦的祖訓,清廷就想出了一些五花八門的稅收種類,例如浮收、火耗、厘金等等,這些稅種本不應該是百姓繳納,但卻被強行徵收。

由此可見,永不加賦政策看上去是有利於民生的百年大計,然而卻只是一個糊弄百姓的噱頭。百姓依舊有著沉重的負擔,自然免不了武裝暴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小記 的精彩文章:

乾隆把盛世交給嘉慶,嘉慶的「努力」依舊讓清王朝走了下坡路

TAG:春秋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