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來源:山西教育微信公眾號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本文共 2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 錢理群,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博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什麼是教育?就是愛讀書的校長和愛讀書的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書。就這麼簡單。

01

這些年我們把教育越說越複雜,越糊塗。現在應該返璞歸真,回到常識上來。

教育是幹什麼的?老百姓有一個最樸實的說法:孩子上學,就是「去讀書」。讀書,這就是關鍵。引導學生讀書,是教育的根本職責。

我們現在教育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不讀書,老師不讀書,學生也不讀書;或者說,老師只讀教學參考書,學生只讀和影視有關的書,學校里完全沒有自由閱讀的空間和時間。

現在,我們要恢復教育常識,就是要重新營造自由讀書的條件,環境和氣氛。

在我看來,要辦好教育,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是要有好校長。而好校長的一個重要品質,就是喜歡讀書。

第二是有好教師。好校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養一批好教師。什麼是好教師?應該有三愛:愛教育,愛學生,愛讀書。

第三是有一個好的圖書室。裡面不能只有與應試有關的書,應該有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適合孩子讀的好書。

現在是網路的時代,圖書室里還應該有電腦設備。即使現在難以做到,以後也要創造條件,完善網路設備。要知道,網路將是年輕一代主要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在這方面落後了,將處處落後。

什麼是教育?就是愛讀書的校長和愛讀書的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讀書。就這麼簡單。但真要做到,還不容易。

中小學教育是幹什麼的?也是三條:

一是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是教給學生好的讀書方法。

三是養成讀書的習慣。

做到這三條,學生就會一輩子讀書,受益無窮。

除了引導學生讀紙質的書,還要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學習。

應該引導學生讀「生活」這本活書、大書。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腳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與父老鄉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種適合於在自己鄉土上生存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並形成了相應的地方文化與地方知識。

我們的教育,特別是鄉村教育,應該編寫鄉土教材,開設鄉土課程,引導學生學習地方文化和地方知識,從而和養育自己的這方土地建立精神聯繫。以後學生長大了,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自己的根。

通過讀書,養成了讀書興趣、方法和習慣;又通過鄉土知識的學習,在自己的家園紮根,這樣就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終生學習的底子,一個終生精神發展的底子。有了這兩個底子,以後無論遇到什麼,都能從容應對。培育這兩個底子,我們基礎教育就盡職盡責了。

02

我為什麼不談教育呢?坦白說對教育非常熟了,我很強烈感覺到我們的追求和我們能做的東西之間的矛盾實在是太大了。可是,看到了一線老師就看到了希望,還有一個讓我看到希望的是「志願者」。

這樣的群體,我們應該怎樣去做事情?我逐漸形成了一個理念,我把它叫做「靜悄悄的存在變革」。

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從改變自己存在和自己周圍的存在開始,老師從改變課堂開始,校長就從改變學校開始。志同道合地一起來改變我們的教育存在,這樣肯定有希望。所以改變自己的教育存在是什麼意思呢?我叫靜悄悄的存在改革,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我不跟你玩兒,我自己玩兒。

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面,我們共同開闢一個第二教育。我們這群人有共同的教育理念,按照我們的教育理念一起做事情,能做多少算多少。但是有一個前提,不認為我努力就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拯救一個算一個。老師別想著讓全班同學都聽你的,不可能。

第一,要有清醒的估計,對我們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估計和認識,不要幻想通過個人的努力,或者通過一群人努力就能改變我們的教育面貌,但是我可以局部地改變。

現在不是大有作為的時代,但是我們是可以「小有作為」,如果我們努力可以「中有作為」,就很不錯,就很了不起了。我們要靜悄悄地一點點地做。在幫助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你自己也改變了,你也感到你的生命力有價值。

第二, 我們這一代理想主義和你們這代理想主義是有區別的,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改變世界,我們有無限犧牲自己的精神,燃燒自己點亮別人。但你們認為,首先燃燒自己是在說大話,我這麼做是我自己活著快樂,我自己覺得有意義,我自己要做低調的理想主義。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03

理想主義背後是有信念的,我自己有三大信念:

第一相信人性是向善的,每一個孩子的心裡都有善的種子。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人性就是善惡並舉的。好的教育,就是揚善抑惡,壞的教育就是揚惡抑善。對人性要充滿信念。

第二對孩子的童年和青春時期要充滿信心。他在這個階段就有好奇心,有學習的慾望,本身就有這個慾望。一個人的童年有沒有美好的記憶,對他的一生影響是很大的。我們現在的孩子,特別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童年一點快樂都沒有。我們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在剝奪孩子活的自由。第一剝奪孩子的好奇心,第二剝奪孩子的親情,第三剝奪孩子的快樂。

第三對教育本身要有信心。我始終認為教育是理想主義的思維,教育和其他的工作不一樣,沒有理想主義,根本上和教育是合不攏的。

我們做的事雖然得不到別的方面的支持,但是我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是符合人性,符合孩子要求的,也是符合教育本性的。我們做好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你做好了,自然有人向你學習,或者參與進來。我對志願者組織很有信心。做好了以後,第一我們影響有限,第二要看到影響逐漸擴大。

如果大家聚集在一起做,就會有希望。歷史是合力的作用。首先改變自己,另外改革周圍的現狀,聚集起來,就會起非常大的作用。

最後,還有一個建議:

我們要推動教育改革,也可以考慮從組織讀書會開始。現在教師中組織讀書會,校長也以普通讀書人的身份參加。定期共讀一本書,邊讀邊討論,不僅讀教育的書,還要讀文學、社會、歷史方面的書。

一本一本讀,就會形成某種共識,然後大家商量著共做一些關於教育改革和鄉村建設的事情,把讀書與實踐結合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學校的教學骨幹隊伍,這樣逐漸積累,就會在學校里自然形成讀書的氛圍。我把它叫做「靜悄悄的教育存在改革」。

不聲不響地,實實在在地,一點一滴地做,而且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就看你是不是有心人。

聲明:此文系轉載,僅作為分享用。如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

- End -

公號責編:小悅君

錢理群:辦好教育,三個條件就夠了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026-026-4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悅讀 的精彩文章:

王安憶:大自然的環境,為男人與女人創造了兩種不同的理想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