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位金融專家看了任正非訪談後的深度思考:我們欠孩子真正的「邏輯課」 ……

一位金融專家看了任正非訪談後的深度思考:我們欠孩子真正的「邏輯課」 ……

檁子:楊均明是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金融專家,數學功底很好,對數學這門學問也充滿興趣。

最近,受華為掌門人任正非訪談的啟發,他撰文表達了這麼一個觀點:咱們的數學課中,需要特別加強的其實是邏輯教育。邏輯和數學息息相關;而東西方文化差異、文明衝突,很多方面,也是與包括「邏輯思維」在內的中西思維方式差異有關。

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7門基礎學科中的第二門,僅次於數學,《大英百科全書》把它列為五門基礎學科之一。

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講的是「邏輯」這麼高級的問題,不過讀起來很流暢,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花友中希望加強孩子「邏輯教育」的大有人在,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耐心讀下去,會有收穫。

此外,前一陣子和大家分享過一部得到很多好評的邏輯啟蒙紀錄片:BBC 《邏輯的樂趣》-The Joy of Logic...也放在文末了,特別建議收藏起來,有空和孩子一起看看。

本文作者楊均明為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發於公眾號「國信研究」。題圖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最近網上最熱議的無疑是任正非先生的談話記錄,任正非說:國家若要強盛,數學是基礎。

看到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說了數學很重要,數學老師挺直了腰桿,理所當然會要求學生多做數學題,家長也找到了理由,逼迫孩子學習奧數課,外面的培訓機構更是躍躍欲試。

我們習慣性地用這種實用的、短視思維來思考問題,這樣的思維模式很難培養出思想大家,很難會有創造性的思維。特別是奧數這門課,大多是一些解題的技巧,會嚴重製約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和推理性思維,只有極少部分孩子適合(大概5%左右)。

我提兩點建議,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一是加強幼兒園、小學階段的通識教育,就是說多學點常識性的知識。

我反覆強調邏輯思維在創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邏輯是大自然運行最基本的原則之一。但是任何邏輯體系需要前提假設,就像我們談論問題總有一個前提一樣,不然會變成胡攪蠻纏、不可理喻。可是邏輯的前提並不複雜,它只需要常識就夠了。一個具備堅實常識的人,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擁有巨大的創造力!

二是在小學階段開設基礎邏輯學課程。

西方把邏輯學作為小學五門必選課之一。同時建議把辯證法的教育放到大學階段才學習。辯證思維固然也是想描述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運行規律,但它更多地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運行法則,對大自然的描述是模糊的、不精確的。人在成年以前是很難理解社會運行法則的,理解人類社會需要自身經驗的積累和生活的體驗。

一個民族要培養整體的邏輯思維的能力,估計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但是任何時候開始也都不算晚。中國人如果兼具了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兩種能力,在不同環境下可以自由切換,我們中華民族就會更上一層樓!

之所以在這裡強調邏輯學,因為很大程度上,邏輯學就是數學,數學就是邏輯學。(數學是自然界運行規律最簡約的表達方式。大到宇宙、小到微觀,每一個層面的運行規律都可以用一個數學邏輯體系來表達。)

東西方先哲,

思維模式真的不一樣

三千年前,中國的先哲總結了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歸納了我們先民思維方式的要點,相傳周文王就是《周易》的作者。周易的主要思想是變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陰陽之間相互作用、共生相剋的結果。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由兩條魚組成的陰陽八卦圖,這張圖很好地總結了我們的先民對世界萬物運行規律的理解,也很好地總結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特點。

這樣一套哲學體系,我們簡稱為陰陽哲學,幾千年以來我們一直詮釋著這樣一套哲學體系,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智慧。直到鴉片戰爭,我們突然發現一直堅持的東西如此不堪一擊,如此脆弱,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從洋務、立憲、共和、民主、科學等等,一次次地尋找根源,直到今天我們的民族還在尋找其中的原因。

差不多同時代或稍晚一些,幾何學、數學在古希臘興起,畢達哥拉斯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到了歐幾里德時代,他全面總結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幾何原本》一書。

正是這本書全面總結了古希臘人對世界的理解、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模式,對後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個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傳承比後世所有科學成就的總和還要大。

《幾何原本》之所以會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是一個完整的形式邏輯體系。

古希臘的先哲一直對邏輯有深入的探討。歐幾里德以天才的構思,總結了古希臘人的思維框架,即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結論。這樣一套思維模式絕然不同於中國的陰陽哲學思維模式。

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近代科學、現代世界的格局等等,無不是在這樣的思維框架下產生的。我們中國人如果不理解西方的思維方式就永遠不能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就像他們也不能理解我們一樣。

中國思維模式的特點與短長

要理解西方人邏輯思維框架與我們有何不同,就得先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前面已經說到我們奉行一套陰陽哲學體系,這不但是我們的世界觀、也是我們的方法論。

在我們理解的世界裡,有兩種或多種力量一直在競爭鬥爭,他們共生相剋、有妥協平衡、有退讓中庸,這都是我們三千年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但最好是置對手於死地,唯我獨尊。也有智者認為雙方是相互依存的,中庸是必然的選擇。

三千年來,我們的思想成果主要是在為這一陰陽哲學做注釋,有智慧但沒有真理,有感悟但沒有創新。

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當我弱勢時可以苟且偷生、唯唯諾諾、中庸隱忍,當我們強勢時就可以為所欲為、氣吞山河,所謂的強弱勢也。

我們的哲學是陰陽,我們的軍事止於奇正、虛實,我們的政治不過左右、強弱,我們的現代經濟發展的思維模式也離不開放水、收縮。

這樣的二元論的思維模式,是理解中華文明的核心密碼,是我們的生存基因。

這套世界觀的最大特點是它的適應能力,就像抱著的兩條魚,任何一方隨時要適應對方的變化,活下去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意義。我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決定了中華民族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我們不懼變化,認為變化就是生活的本質,我們也隨時準備著適應世界的變化。這決定了我們的文明可以延綿不絕。

其次是它的包容性,我們明白物極必反的道理,自身存在的前提是對手的存在,所以適度的中庸退讓是我們理性的選擇。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和文化能像我們一樣,是從心底里認同與敵人是可以共存的。我們明白一個對立體消失後新的對立體就會立刻出現。

但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創新的能力,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缺點。為什麼會缺乏創新能力,這一點要和西方的邏輯文明對立起來比較,後文我會專門討論為什麼創新是也只能是邏輯思維體系下的必然結果。

其次是缺乏可操作性,我們的知識主要通過人的經驗相互傳授的,缺少明確的規範和可操作性。還有就是缺少長期效率。毫無疑問,我們的哲學體系具有極強的短期效率,我們隨時會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

正因為這樣,我們很難做出一個長期的計劃、制定一個長期的目標。即使有這樣的目標或規劃,一旦遇到變化,也會變得面目全非。即使達到了設想的目標,一定是事情本身演繹的結果,而不是規划出來的。所有人都追逐眼前的利益、適應短期的變化,導致沒有人可以做出長期的安排,劣幣驅逐良幣是必然的結果,除非引入強制的手段。

邏輯思維方式的框架與過程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說起來很簡單,我們小學就開始學習,做各式的證明題目,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幾何原本》開篇是五個關於點、線、面的幾何公理,接著又給出了五個一般性的計算公理,接著又給出了23個定義。開篇關於點線面的五大公理是無法證明的,但好像又是不需要證明的常識,這五大公理之間互不矛盾,也不可以相互證明。後面的五個計算性公理也只是加減乘除一般性的常識,用來計算和推演。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通過合理的前提假設,後面所有的定義、定理、各式結論都是從前面的十大公理推導出來的,推導的過程實際上是等量置換和不等式置換的過程。最後推導出各種神奇的結論,這些結論都是可靠的,或者說在平麵條件下都是對的。

邏輯思維整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合理的假設——演繹(等量置換,不等式置換)——結論。

邏輯思維過程三者中核心是前提假設能力,是常識、經驗、判斷、價值觀,而不是演繹能力,演繹能力未來計算機都可以實現。

這裡又談到奧數,學奧數的本意是希望培養孩子的邏輯演繹能力,但實際上這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過於注重演繹能力而忽視了社會常識的培養,缺少前提假設能力的培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老感覺中國孩子相比國外孩子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卻缺乏創新思考能力。

這樣一套簡單的思維模式在西方世界漸漸生根落地。文藝復興後它和實驗科學結合在一起,於是現代科學誕生了,將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顛覆一切固有的勢力,新的世界出現了。

邏輯思維是

推動人類進步的內在力量

首先,邏輯思維是現代科學的基礎。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已經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事情了,中間經過了將近兩千年的積累和醞釀,直到文藝復新,邏輯和實驗科學結合,誕生了現代科學,期間印度的數學和中國的四大發明極大地推動了這一進程,但現代科學的基礎就是邏輯學。

可以豪不誇張地說,一切現代的科學都是建立在邏輯體系之上的,邏輯導出的結果再用實驗加以驗證,如果不符合就再考察前提條件是否合理,這樣不斷循環地前進。

近代面對西方的突飛猛進,中國人曾經十分迷茫,眼看著一切新東西都是西方人發明創造的,我們甚至懷疑我們的民族是不是不如人家。五四運動提出了科學和民主的口號,這看到了一些問題但還不是根源。

其實只是中國的文化里沒有邏輯思維的傳承,我們的民族缺少邏輯思維的「基因」,我們的語言文字也難以描述邏輯,我們的思維方式和邏輯的思維模式格格不入。我們所謂的聰明在西方人看來有些不守規矩,西方人的循規蹈矩我們又認為他們很笨。

其次,邏輯思維是創新的源泉。

邏輯體系告訴我們,合理的假設、縝密的演繹、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些正確的結論都是新生事物,就是創新。

當我們在讀西方勾股定理的時候,一定忘不了補充一句,我們的祖先也發現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規律,這無疑是我們先民的智慧,但是不藉助邏輯體系,我們就永遠得不出a2 b2=c2這樣的普遍規律,更何況勾股定理只是平面幾何里許多普通定理中的一條。

我們再看看愛因斯坦是如何運用邏輯體系構建他的相對論的。

狹義相對論現在看起來也十分簡單,它就是一個簡單的邏輯系統,最後得到實驗的驗證。兩個前提條件分別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在愛因斯坦以前已經有不少科學家闡述過,愛因斯坦只是天才地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其實,當時麥克斯韋的方程已經得出一個不依靠參照系的光速常數,只是愛因斯坦是從其他路徑來天才假設的)。後面的推導過程並不複雜,大學三年級的理科生都可以勝任,所用數學工具主要是微積分、代數等十分可靠的工具。但是得出的結論卻十分驚人E=MC2。

可以說現代的創新絕大部分都是邏輯推導的結果,最後用實驗加以驗證。邏輯思維是創新的真正源泉。

再者,邏輯思維也是現代西方社會科學的基礎。

馬克思的《資本論》,以生產剩餘價值為邏輯前提起點,全面考察資本主義的運行本質,演繹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最後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繫起來,產生巨大的社會能量。

除了邏輯,西方社會也了解社會關係的複雜性,也有一整套辯證思維論述,特別是在德國,辯證思維發展得非常完善。辯證思維和中國傳統上的陰陽哲學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只是他們希望把辯證思維發展成為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

當然中國傳統上也不是完全沒有邏輯思維的影子,其實一個真正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思想,本質上一定是個自洽的邏輯體系,只是自已不自覺地運用而已。但總體而言,中國社會幾千年文明,有相對完整邏輯體系的文章不多,大多是一些感悟、經驗、智慧,甚至是詭辯。

文明的競爭優勢

在於其效率和適應能力

前面簡要地闡述了西方的邏輯思維和中國的陰陽哲學,不同的哲學體系最後形成了兩種差異很大的文明。目前的種種衝突,很大程度上是文明的衝突,但最根本上是思維方式的衝突,以及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的社會文化、心理、組織、生活習慣、傳統等等的不同。

西方的思維特點決定他們長於創新、精於科學、長期效率高,缺點是變通能力差。

中國的思維特點是適應性強、包容性好、短期效率高,缺點是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如果能夠客觀地看清事物的本質,我們對待面臨的種種問題,就可以不帶民族情感、不帶歷史包袱、不卑不亢地接受一切先進的文化,努力改造自己。就像日本的民治維新,用很短的時間就走上了強國之路。

邏輯文化形成的效率和中國陰陽哲學形成的效率對比已經不用贅述。我們只有不斷吸收先進的文化,特別是吸收西方的邏輯思維能力,保留我們自身優秀的基因。認真思辨、去偽存真,揚長避短,才能在這場生存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點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德國總理默克爾說過,世界正在中國化,大家聽了以後不知是竊喜還是憂慮。我們現在遇到的中美衝突有很大因素也是這個因素導致的。這是利益的衝突,也是文化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

但是中華民族要在這場生存競爭中勝出,我們只靠傳統的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敞開胸懷,向全世界學習。但首要任務是搞清楚各種文明的本質差別,認清我們傳統文化中既頑固又不足的地方,才能看清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文明的競爭,核心是效率的競爭。我們要學習西方高效的思維方式,又要保留我們自身靈活、適應性強的特點。真正建立起一個誠信、有序、理性、自由、公平、高效的的社會,實現與世界文明的融合。

本文作者楊均明為國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發於公眾號「國信研究」;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關於中國的邏輯教育,你怎麼看?歡迎投票和留言哦!

最後,順便給大家推薦一部給孩子看的邏輯紀錄片,好評如潮的BBC紀錄片《邏輯的樂趣》,點擊看詳細介紹

邏輯到底是什麼,邏輯的樂趣在哪裡,終於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方式 - 看紀錄片 - 給孩子講清楚了。。紀錄片的講解方式簡單生動、深入淺出,幽默感十足,介紹了邏輯學的重要概念,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有趣有價值。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話說思維和方法

周三:怎麼閱讀,怎麼學英語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實踐

周六、日:美好生活畫報、熱點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花生網 的精彩文章:

做了17年留學顧問,深度接觸一千個家庭後,我和你聊聊子女教育中的核心問題……
5歲女兒的英語啟蒙,總結這兩年半里我們的學習路線……

TAG:小花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