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於想嘗試平衡介面的你,不妨先對此了解一番

對於想嘗試平衡介面的你,不妨先對此了解一番

如果你是一名剛剛入坑HIFI圈的初燒玩家,相信在實體店把玩各式各樣的HIFI播放器的時候,經常會發現除了常規的3.5mm耳機孔以外,還會有一個以「BAL」標識的插口在旁邊,那個其實就是發燒友口中常說的「平衡介面」。

平衡介面相對於3.5單端在聲音素質方面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你會發現平衡介面的勢頭正在每年逐步擴張,從以前幾千上萬的高端旗艦才具備的平衡介面,如今已下放到許多千元出頭的入門和中端播放器當中。相信看到這裡,你已經開始迫不及待地想購入一款帶有平衡介面的HIFI播放器,以及體驗平衡介面與3.5mm單端之間的聽感差別。不過在那之前,你還需要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各個主流的平衡介面之間的區別和優劣。

2.5mm平衡:隨身主流

2.5mm平衡是由播放器大廠「艾利和」所推出和主導的介面規格,由於推出時間相比於其他平衡介面要更早,所以成為了目前隨身市場平衡介面的主流選擇。正因為如此,2.5mm平衡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市面上可選的播放器種類比較多,使得你更容易找到符合你聽音風格的款式。

值得一提的是,2.5mm平衡也是筆者聽歌常用的平衡口首選規格,而所使用的播放器正是近期人氣和熱度相當之高的山靈M5s。正常來講,播放器平衡口的素質表現與內部的DAC晶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山靈M5s搭載的兩顆AK4493EQ DAC晶元相比市面常見的AK4490EQ(EN)具有更加優秀的信噪比和失真度表現,加上所運用的OSRD技術以及山靈經驗老道的調音韻味,使得山靈M5s平衡口上的表現超出了筆者原本的預期,時至今日一直是筆者聽歌的主力機型。

不過,2.5mm平衡有個先天性的缺陷,那就是相比於傳統的3.5mm單端,它的耐用性並不強。由於插頭部分的直徑過小,所以經常伴隨有插頭彎曲的可能,並且插口部分的焊點和觸電也比較小,導致在後續長期使用中出現故障的概率也要比其他規格的平衡介面要稍高一些。

4.4mm平衡:後起之秀

在談完2.5mm平衡之後,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當然是4.4mm平衡,這是由索尼在2016年全新發布的平衡介面規格。雖然發布時間稍晚,但相比於艾利和發布2.5mm平衡的時期而言,它的市場普及速度則明顯要快不少,尤其是近期發布的國產HIFI播放器中就有不少帶有4.4mm平衡介面。

正因為是後起之秀,4.4mm平衡完全改善了2.5mm平衡的插頭耐用性差的問題,成為了目前相對而言比較成熟的平衡介面規格。如果硬是要說一個它的缺點的話,可能就只有碩大的插頭導致不方便攜帶這種雞蛋裡挑骨頭的問題。當然,以目前的市普及率來看,它與2.5mm平衡還有非常明顯的差距,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在以非常快的速度接近。

3.5 Pro平衡:未來之星

3.5 Pro平衡其實是從HIFIMAN早期的3.5mm平衡介面標準的基礎上全新研發的規格,而在2018年7月5日召開的中國電子音響行業協會耳機分會會員代表大會上,由37個品牌組成的3.5Pro平衡標準聯盟正式成立,並承諾未來將會推出符合該標準的一系列產品。由此看來,雖然3.5Pro平衡正處於剛剛建立的階段,但其表現出來的潛在勢頭似乎要比2.5mm平衡和4.4mm平衡都要強悍,不免讓許多發燒友感到期待。

相比於早期的3.5mm平衡,3.5Pro平衡在插頭底部增加了一段直徑為5mm,長度為3.5mm的防誤插柱體,方便用戶與傳統的3.5mm單端區別開來。而從目前所找到的官方信息來看,3.5 Pro平衡的優點不少,比如相比於2.5mm平衡口擁有更好的加工性和穩定性,杜絕了長期使用容易出現故障的缺陷;另外,它還具備優秀的兼容性,不僅兼容早期使用HIFIMAN的3.5mm平衡標準的播放器,而且也能直接在普通的3.5mm單端上使用。

在看完上述平衡介面的介紹之後,相信你多多少少對它們有了大致的了解。對於近期想要購買體驗平衡介面的燒友們,筆者這裡比較推薦2.5mm平衡,一方面它在市場的成熟度方面相比另兩者更高,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播放器和耳機,另一方面,即便後續更換了帶有4.4mm平衡的播放器,也能通過轉接的方式進行轉換。至於眼饞新推出的3.5Pro平衡的用戶,這裡還是建議根據後續的市場環境來判斷是否需要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章魚燒 的精彩文章:

給耳邊一點顏色,同時給自己一點舒適
其他EDC都可以不要,但ThinkPad 翼480必須在身邊

TAG:科技章魚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