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Cambodia高棉的微笑——柬埔寨遊記

Cambodia高棉的微笑——柬埔寨遊記

當飛機在金邊國際機場降落的時候,一陣東南亞熱帶國家特有的濕暖空氣撲面而來,讓我這個從中國北方的寒冬中逃離過來的人很不適應。我叫了一輛開往市區的三輪 「蹦蹦車」(在這裡被稱為Tutu),開始了柬埔寨的探險之旅。在多數人的印象里,柬埔寨除了吳哥窟和大皇宮似乎就乏善可陳了,但我始終相信,每個國家都有值得發掘的驚喜。

圖|文 靳博陽

文章源於《數碼攝影》雜誌2019年5月刊

初識金邊

金邊建城已經接近600年,公元1431年,由於之前的國都吳哥陷落,當時的國王篷黑阿亞特一世第一次遷都於此,經過幾百年的數次變動,直至1867年,諾羅敦國王才最後一次將國都遷回。置身金邊街頭,彷彿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只見滿街的摩托車、Tutu車在汽車的縫隙中來往穿梭。路邊低矮的平房下支著一排由破布搭成的小攤,賣雜貨的小販們低頭各忙各的,一群在路邊光腳嬉戲的孩子可能會沖著你咧嘴一笑。嘈雜、熱鬧中透著活力,這便是我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

Tutu車在這裡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價格便宜,招手即停,穿越大半個金邊可能也只需要20塊人民幣。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款很實用的手機軟體:PASS,這就相當於柬埔寨的滴滴,只不過專門用來打Tutu。作為一名攝影師,坐Tutu時便是你進行街拍創作的絕好機會,它的車速適中,剛好可以讓你來得及對焦,又不至於照片發糊。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觀察金邊的,一路上,我看到了虔誠的僧人、熱絡的小販、懶散的保安和穿著時尚的姑娘,這個國家雖然不富足,但在他們的國民身上你並不會發現太多的負面情緒,可能這就是佛教給人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吧。

金邊乃至柬埔寨的文化遺產,可以從四個維度來理解和體悟——它是一個佛教國家,有自己的君主和王室,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又在上個世紀經歷了紅色高棉的浩劫。因此,首都金邊的每一個景點,你都可以管中窺豹,看到歷史遺留的痕迹。

王宮與監獄

金邊的母親河——洞薩里河畔,矗立著一座座威嚴雄壯的金色建築,那就是金邊王宮。它修建於法國殖民時期,有著150多年的歷史,是王室生活和辦公的場所。在王宮乳黃色的波浪形牆外,你可以和穿著軍裝的禁衛軍侍衛合影。正中央的檢閱台十分壯觀,屋頂重檐精緻,中央一個高高的尖頂直衝雲霄。檢閱台對面的草地上,普通的金邊市民們攜家帶口,或嬉鬧或坐卧,享受著美好的休閑時光。遊客如果想入內參觀,則需要從側門進入。

進入王宮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甬道,在樹叢的掩映下,一排雕刻在石柱上的佛系惟妙惟肖。走出甬道,便可以看到巍然佇立的加冕殿。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風格取材於吳哥古迹,樓梯的扶手上雕刻著七頭蛇娜迦,兩旁由獅子護衛,中央則矗立著刻有四面佛的尖塔。加冕殿是禁止入內及拍攝內景的,如果有不聽話的遊客掏出手機想要拍照,會立馬遭到旁邊工作人員厲聲呵斥,只能悻悻而走。我在加冕殿旁還遇見一隊僧人,他們友好地同意與我合影。他們一襲黃色的僧袍和後面的大殿相得益彰,十分協調。

繼續沿著小巷行進,就來到了王宮旁邊的王室寺廟,前後修建著白色的骨灰塔,四面的迴廊上,栩栩如生的壁畫向人訴說著柬埔寨的歷史。寺廟一側,立有諾羅敦國王的騎馬像,紀念這位將國都遷回這裡的偉大國王。

參觀完王宮,我又來到了位於金邊南部的S-21監獄博物館。這裡本來是一座高中,紅色高棉時期被徵用,成為關押犯人的集中營。臭名昭著的波爾布特對柬埔寨人民實行滅絕政策時,這裡曾經關押了上萬名知識分子和平民,而當這裡被解放時,只有7名倖存者。步入博物館,首先參觀的是左手邊的三層小樓,這裡每個房間原來都是教室,沒有擺放其他多餘的陳設,只在中間放著一張已經生鏽的鐵床,床上則擺著一幅鐐銬,陽光從釘了木板和鐵柵欄的窗戶投射進來,有一種說不出的陰森。而牆上的黑白照片,則還原了犯人在這裡遭受折磨的情景,令人目不忍睹。但可怕和殘忍,遠未足矣。

另一幢教學樓(C樓)才是真正的人間地獄,它的外貌和之前的建築迥異,外面覆蓋了厚厚的鐵絲網,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為了防止犯人跳樓自殺。走進C樓,裡面的教室被磚或木板分隔成了極小的囚室,大概只有一平米左右,大部分沒有窗戶,一個人躺進去都很困難,很難想像被關押在這裡的囚犯的慘狀。但不管囚禁的條件如何,最終都殊途同歸,即指向死亡。最後一個展廳中,實物和繪畫向我們展示了紅色高棉使用過的各種刑具和殺人手法,令人膽寒,參觀到最後,整整兩柜子的遇難者頭蓋骨也在向遊人做著慘絕人寰的控訴。我想,經歷了這種無法想像的災難而又重新屹立的民族,值得世界的尊敬。

吳哥勝境

離開金邊,我搭乘夕發朝至的卧鋪大巴,前往暹粒,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吳哥窟的所在地。探訪吳哥,不可錯過的一景便是在吳哥寺觀賞日出。看著太陽從吳哥寺背後緩緩升起,為前方的寺廟群勾畫出精緻的剪影,與水中的倒影和蓮花相映成趣,讓人神醉。

吳哥寺既是供養毗濕奴大神的寺廟,也是蘇利耶跋摩二世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走過浮橋,來到吳哥寺的內部,可以看到整個寺廟布滿了雕塑,甚至連走廊上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穿過寺中央寬闊的石板路,眼前便是象徵君權神授的須彌山。由於吳哥寺本身是一座印度教寺廟,在須彌山西側的迴廊里還雕刻著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人物眾多,雕刻精美,令人嘆為觀止。吳哥寺內層樓梯修建的十分陡峭,上下都需要排隊,爬到最高點,吳哥寺整體盡收眼底,蔚為壯觀。

除了吳哥寺外,周圍還有很多寺廟值得一游,如塔布倫寺、聖劍寺和女王宮。塔布倫寺是吳哥國王蘇利耶跋摩七世獻給他母親的神廟,其中建築錯落有致,其上布滿青苔。最奇特的一點就是其中樹木生長茂密,有一些參天大樹甚至從寺牆中橫插斜出,與建築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震懾人心的生命力,也難怪這裡會被選為《古墓麗影》的拍攝地。

而聖劍寺則與塔布倫寺相對,是耶跋摩七世為他父親修建的。其建築風格和塔布倫寺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這裡修建得更加工整,從正門進入後,可以一眼看到後殿。穿過不計其數的門廊,就能到達位於寺中央的佛塔。聖劍寺內殘存的佛像都十分精美,但更多的佛像都在戰亂中被人盜走,令人唏噓。

距離吳哥建築群稍遠,還有一處不可錯過的神殿,那就是女王宮。女王宮是供奉濕婆神的神殿,在印度教教義中,濕婆掌管生殖與毀滅的雙重性格,因此這裡雖然叫女王宮,但其實和女王沒有任何關係。

女王宮的中央區域有三座高塔,被繩子攔住,看似不能進入。但由於我是清晨第一個遊客,守在裡面的三個警察居然主動和我搭話,問我們願不願意花5美元走到禁區內部,我有些遲疑,他們很快自己降價到3美元,我同意了,也獲得了難得的和女王宮雕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女王宮的建築採用的是紅色砂岩,因此整個建築呈現出特別的粉紅色,警察特別指引我到一處嫵媚的女性雕塑前,告訴我這是東方蒙娜麗莎。我仔細觀賞,雕塑上女神的笑容果然惟妙惟肖,不負盛名。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個女神是仙界的舞蹈之神阿帕薩拉(Apsara)。

如果來訪吳哥窟而不去崩密列的話,那麼你的行程說不上完整。這座寺廟獨立於吳哥建築群之外,只有單獨買票才能進入參觀。崩密列是荷花池的意思,它的設計風格與吳哥寺一致,也被叫做東吳哥。

其實崩密列修建於11世紀末,而吳哥寺則在12世紀修建,說崩密列是吳哥建築之濫觴可能更為合理。原來的崩密列的正門已經崩壞,遊客都從南門進入。穿過狹長的林間小路進入崩密列內部,隨處可見的倒塌的石磚和廊柱,有的磚堆甚至高達數十米,樹木雜草在期間瘋狂生長。整個廢墟與自然融為一體,帶來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神秘感和厚重感。人類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建成壯觀的建築,大自然也可以用自己的神力將一切歸於塵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攝影 的精彩文章:

「一席談」(三):《寥寥》
「一席談」(一):《綠皮車廂》

TAG:數碼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