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早送娃上幼兒園,會破壞娃的安全感?其實做到這些就能讓娃入園

過早送娃上幼兒園,會破壞娃的安全感?其實做到這些就能讓娃入園

最近寶媽群里一直都有寶媽在不斷的諮詢,自己家2歲的娃可不可以送托!自己家的孩子不到三歲可不可以送幼兒園裡去。因為這些寶媽決定送自己孩子去入托或者入園的時候,每次都會有很多的人說:"3歲前不要送孩子入托或入園,因為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琳琳的媽媽就聽懊悔的,當初就是因為自己要工作,沒辦法就送琳琳去了幼兒園,結果孩子沒有準備好,琳琳媽媽也是狠心當成沒有看見,結果導致現在琳琳的性格大變。而且每次去幼兒園都使勁的扯著琳琳媽媽大聲的嚎哭。琳琳媽媽每次都不敢送女兒上學,但是每次琳琳從幼兒園裡回家後,就變得超級黏人,讓琳琳媽媽簡直是寸步難行。所以琳琳媽媽是見人就說不要過早的送孩子去入托或者入園的話。那麼孩子真的是不能三歲前入園嗎?其實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一個話題。如果說,家庭,孩子,媽媽都做好了以下這幾點,那麼讓孩子入園就不是什麼問題!

第一:媽媽是否做好孩子入園的準備了!從情緒到身體!

首先:現在很多的媽媽之所以選擇送寶寶入托或入園,要麼是因為要生二胎,實在是騰不開手,要不就是自己要上班,忙的分身不顧。所以就想著,把孩子送去入托或者入園,以此來解決眼前非常麻煩的境遇。之前君君媽媽就是因為生了二寶後,覺得自己分身無暇,陪伴大寶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大寶的情緒也開始反覆無常,變得愈發的無理取鬧,君君媽媽就開始思量送君君上幼兒園。但是君君媽媽的這種做法,我是非常的不贊同的,給寶媽千萬記住:不要把孩子送去託兒所或者幼兒園在解決自己"麻煩"的途徑!這種方法是得不償失的一種做法。

為什麼這麼說:很多送孩子入托或者入園的過來人家長都知道,在孩子剛剛入園或者入托的前半年,"麻煩"是只會越多不會越少。不是寶媽覺得我送孩子入園了我的麻煩就沒有了。而恰恰相反,孩子入園後,由於分離焦慮引起的上學前的各種哭鬧,以及回家後變得超級無比的粘人,還有孩子因為和同齡人接觸多了,導致疾病的發生也多了起來。而這是和很多媽媽想像的送孩子入托及入院後,麻煩減少的情況是恰恰相反的。所以媽媽的情緒上就會很容易煩躁,不耐煩,易怒,所以就會把本來孩子入園的正常反應給無限應的擴大,覺得這孩子是不是安全感缺失,怎麼其他的孩子就沒有這樣的,我家孩子是怎麼了。可是媽媽卻是忘了,孩子剛剛入托及入園的階段本該是你給予孩子更多愛更多幫助,讓孩子邁向獨立的時刻。

其次:媽媽是否捨得對孩子放手了。作為媽媽我真的很清楚那種愛孩子的情緒。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適應或者孩子做不到,而是我們作為母親的不適應及做不到。像之前我給家裡二寶斷奶時,其實二寶已經接受了,但是我卻捨不得,最終還是沒有斷成。送孩子去託兒所或者幼兒園時,媽媽會很捨不得孩子。但是這個經歷是每個媽媽都要走到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媽媽的情緒是否到位對於孩子影響很關鍵。我記得我家大寶初入幼兒園時,家長可以陪同,有一位同學的媽媽,是兒子哭她就跟著哭,其結果就是孩子入園失敗。所以媽媽的情緒對於孩子是否能適應入園就很關鍵。當孩子表達不舍而哭鬧時,媽媽的情緒要平靜對待,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對於他能做到的信心。畢竟這年齡的孩子語言很難理解,但是情緒他們可以輕鬆的秒懂。

第二:你家的孩子是否準備好了?從身體到心理!

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們最好先要了解孩子是否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要知道,一個老師管著十幾個二十幾個孩子,肯定不可能會面面俱到。所以首先就是要讓你家的孩子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最起碼的可以告訴老師,我要上廁所,或者我要喝水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再有就是自己能夠穿脫褲子及自己可以吃東西等這些生活技能。這些是關乎到孩子在幼兒園裡是否舒適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孩子身體還達不到這些就不要送孩子入園。

其次就是孩子成長都是分階段的,比如孩子在3歲之前對於小孩子是不感興趣的,他們更感興趣的是大人,願意和大人互動。所以經常看到3歲前的孩子尤其是1歲半到2歲的孩子們,哪怕是幾個孩子坐在一起,也是各自玩各自的。這就是孩子們成長中的第一階段:獨自玩耍。而要孩子入托或者入園,就必須要孩子社交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就是平行玩耍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還是平時各自玩各自的,但是起碼不會對於其他的孩子在視若無睹了。也開始逐漸的表現出對其他孩子的一個興趣,願意開始和周圍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出現社交萌芽,所以需要一個穩定的社交圈來幫助他們進入一個良好的社交能力的發展鍛煉。所以只要是孩子的身體及心理上達到上述的條件就可以讓孩子入園。尤其是後者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了。

這個是很多媽媽特別害怕的,也是很普遍的說法。因為很多的孩子入托及入園的第一反應就是,媽媽離開了,這種分離焦慮症會讓孩子開始嚎啕大哭。所以媽媽就覺得孩子不喜歡所以哭,肯定是安全感不夠的問題。其實這之間並沒有關聯。那麼孩子的安全感該怎麼去衡量呢。畢竟看不見摸不著的一個東西。學齡前的孩子由於各項都在飛速發展,所以很難把一個問題就歸於某一個因素上。所以不是孩子哭就是安全感不足。相反,孩子與大人哭其實是一種溝通方式。比如像剛出生時的嬰兒,他們不懂的語言表達,只是用哭聲告訴我們,他餓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而媽媽就是在孩子哭聲時及時給予回應,讓孩子明白:我提出需求,就會有人來回應我。這也讓父母學會,孩子的哭到底需求的是什麼及怎麼回應。

所以你看,孩子的哭聲其實就是一種跟父母的溝通方式,所以沒有必要一棍子打死說去幼兒園哭就是安全感的缺乏。我覺得願意跟父母溝通的孩子反而是最好的。至少孩子還願意跟你溝通交流。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還是有的。知道了這道理後,媽媽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溝通的渠道建設放在平時點點滴滴中,而不是等到孩子年齡大了自然的水到渠成,而這個"渠道"也就是安全感的建立就是需要父母平時高質量的陪伴,關注與及時回應。因為要知道,即使你家的孩子一開始時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入了園,以後也會有面臨各種情況的發生,所以父母需要把安全感這個渠道不斷的強化加固。

所以說孩子入托或者幼兒園讓安全感不會缺失,不是年齡的問題,而是以上三點是否做到的問題。你家準備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寬哥撩育 的精彩文章:

管教孩子除了命令式的吼罵外,其實這些才是最該去做的

TAG:寬哥撩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