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懷孕時被拋棄,活成讓前夫刮目相看的女人,晚年坦言,餘生沒有恨

懷孕時被拋棄,活成讓前夫刮目相看的女人,晚年坦言,餘生沒有恨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22年秋天,詩人徐志摩從英國劍橋留學歸國,石破天驚地發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離婚通告。通告中就包含開頭這句話。

圖|張幼儀與徐志摩

這個通告立刻轟動全國,轟動的原因倒不是這篇通告寫的有多麼文采斐然(實際上寫的確實不錯),而是因為這個通告造成了近代史上頭一宗西式離婚事件,挑戰了百年前中國的封建婚姻制度。

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張幼儀,此時已與徐志摩一起生活了七個春秋(1915年結婚),在徐志摩強硬的要求離婚時,張幼儀已經懷了徐志摩第二個孩子——彼得,而當兩人在德國簽字離婚時,小彼得已經出生,但是此時的徐志摩已經不在乎這些,在他的眼裡離婚似乎比孩子重要。

當張幼儀在離婚書上簽字後,徐志摩彷彿完成了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急不可耐的發表通告,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他的「喜事」。

圖|張幼儀

在這場婚姻中,張幼儀是不幸的。早在徐志摩的父親將張幼儀的照片拿給徐志摩看時,徐志摩冷冷的說:鄉下土包子。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真以為張幼儀是鄉下土包子啊,實際上還真不是。張幼儀出生於大戶人家,她的父親當過官,張幼儀的二哥張君勱是著名的哲學家、學者,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在張幼儀結婚前就已經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

雖然在徐志摩眼中張幼儀是土包子,而在同時代人的筆下,張幼儀則是標準的大家閨秀:「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

雖然當時徐家是江南富商,但是無論怎麼比,張家與徐家聯姻,都是徐家求之不得的,而且在政治背景上,徐家完全不能與張家比。

圖|張幼儀的四哥張嘉璈

離婚後,張幼儀到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並隨其去了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這次離婚對張幼儀的打擊是巨大的,還好有幼子彼得,這個兒子成為張幼儀在異國他鄉唯一的慰藉。

但是老天似乎還覺得她經歷的坎坷不夠,1925年,張幼儀的愛子彼得因病去世,孩子的去世讓張幼儀瀕臨崩潰,她再也沒有心情在德國生活下去。

1926年夏,張幼儀被八弟張禹九接回上海,不久她又帶長子阿歡去北京讀書,直到張母去世,她攜子回滬。

回到上海後的張幼儀逐步調整自己,經時張嘉璈已經是中國銀行副總裁,並主持上海各國銀行事務,而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也把海格路125號(華山路范園)送給張幼儀,使她在上海衣食無憂。

在生活和愛情的打擊面前,張幼儀沒有沉浸在往日的痛苦中,她打起精神,出任雲裳公司總經理。

當時上海極其周邊的時尚女性,都以穿上雲裳公司的衣服為榮,雲裳時裝也成為了當時的一個時尚標誌。

此時的張幼儀,終於活成了讓徐志摩刮目相看的女人,看看,當年徐志摩瞧不起的鄉下土包子,究竟是誰在引領上海灘的風潮。

圖|張幼儀與她的晚輩

不僅如此,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張幼儀還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

張幼儀最初是個金融方面的門外漢,雖毫無經驗,但她以學徒的心態從零做起,勤力奮勉。

同時固執地將辦公桌擺在銀行大廳的最後頭,這樣銀行的全景就能一覽無餘。由於潛心學習,篤志於此,張幼儀沒過幾年便如魚得水,並連續多年當選為銀行董事。

當時的銀行職員後來這樣回憶道:

那年她約40歲左右,腰背筆挺,略顯高大,神情端莊大方,有大家風範。她就在我們營業廳辦公,準時上下班,除接電話外,很少說話,總是專心看文件。我經常要將報表和裝訂好的傳票本請她蓋章,有時聽到她打電話時用德語。

張幼儀管理銀行期間,恪守信譽,管理有術,即使在戰時,女子商業銀行歷經波折也巋然不倒。

此時的張幼儀已經不再是土包子,而是一個做事幹練、有膽識有智慧的女強人。

1954年,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婚前,張幼儀寫信給兒子,徵求意見。

兒子的回信情真意切: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此時的張幼儀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圖|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照

徐志摩如此對待張幼儀,那麼張幼儀恨不恨他呢?答案是不。

徐志摩雖然對張幼儀薄情寡義,但是張幼儀卻對徐志摩極其家人禮遇有加,甚至是有恩於徐家。

1931年,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失事,陸小曼傷心欲絕,大慟之下根本無力操持喪事。

徐志摩曾經深愛過的林徽因,也只是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飛機殘骸,掛於卧室以供憑弔。

關鍵時刻,只有徐志摩的這位髮妻挺身而出,以她的冷靜果斷的處理一切。甚至,在徐志摩罹難後,張幼儀每月都要寄錢幫助貧病交加的陸小曼。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編輯出版的。

而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張幼儀以乾女兒的身份為他們送終。

圖|張幼儀與兒子徐積鍇

可以說,徐志摩,最對不起的人就應該是張幼儀了。

晚年,張幼儀曾對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晚年的張幼儀已經看淡了一切,此時她的心中早已沒有了恨,我想,她才是徐志摩應該珍惜的女人。

1988年,張幼儀病逝於紐約,享年88歲,是與詩人徐志摩有過情感生活的人當中,活得最長的人。晚年的她兒孫滿堂,相比徐志摩的早逝與陸小曼晚年的凄涼,她無疑是人生的最大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談風雲 的精彩文章:

TAG:笑談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