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老祖宗的話,有何科學道理?

俗語: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老祖宗的話,有何科學道理?

俗語: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老祖宗的話,有何科學道理?

在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時代,人們主要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種植莊稼,可以說糧食的收成能影響人們的整體生活。

在種植莊稼的季節,除了吃飯睡覺,人們一天中一大半時間的生活都與農作物有關,農作物的收成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那個時代科技水平落後,人們只能通過微不足道的力量儘可能讓莊稼收成好一些。

農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經歷、不斷總結經驗,以防在之後的工作中出現同樣的錯誤而造成收成的損失。他們將這些經驗總結成句子,傳給自己的下一輩人,防止他們走了沒必要的彎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句俗語: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看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吧。

中國古代有一套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就是二十四節氣。芒種就是其中一個,在人們的經驗中,如果芒種這個節氣在端午節之後,那麼就說明這一年都會風調雨順,莊稼就會在適宜的環境中生長,這一年就能大豐收,人們的生活也能更輕鬆一些。

莊稼收成好了,人們的收入就能更多。在過去人們的娛樂項目少,大部分的收入都用在吃穿上,為了慶祝收成好,人們就能購買酒肉,享受一下生活。

除了這一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梅雨季節推遲,人們就有充足的時間搶收小麥,晒乾出售,還能及時播種夏季的農作物,農時沒有被耽誤,糧食的產量就能更高一些。

在長期的農事活動中,人們只能通過微不足道的人力來對抗自然。不過不得不說,這些通過生活經驗做出的總結在過去是最有用的指導,但是放到今天就沒什麼大的作用了。

首先是因為人類的生產活動對自然產生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導致現在的氣候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的農事活動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其次是現在的生產技術更加先進,不必再像過去一樣靠天吃飯,至少有一點能力反抗。比如遇到旱情可以打井灌溉,就算是下雨,也能憑藉著先進的機器收割莊稼或者是插秧。

雖然古人們的經驗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需要我們學習和傳承,但是也是要看時代變化的。儘管現代科學水平發達,工業進步,但是人類仍然需要吃飯,農業仍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先人們的農作經驗仍然需要我們學習和使用。

但因為時代變化,許多事情已經改變。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傳統文化也需要我們進行分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是我們對傳統文化所應該有的態度。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交流俗語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不會做飯的看鍋,下一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