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八路軍與侵華日軍拼刺刀時,總是可以佔到便宜?

為啥八路軍與侵華日軍拼刺刀時,總是可以佔到便宜?

在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在白刃戰的時候,一般都是會先將子彈退膛,然後就開始拼刺刀。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邊,這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所發生的作用,但其實真正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根據日軍自己當時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之後,保留步槍子彈所造成的損失是要比收穫更大的。而其中的原因就是:

根據日軍當時所配發的三八式步槍的特點來說,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就使得三八式步槍的射程很遠,打得也很准,十分適合白刃戰。

但是,當然也是存在缺點的,因為彈丸的初速高,質量又很好,所以,在被命中之後,殺傷力很小,一槍打在身上,最多也就是會造成貫通傷,一打兩個眼,對於周邊的組織破壞性並不大,在殺傷力上,是遠不如中國軍隊所使用的中正式步槍。

在白刃戰中,這個缺點也顯得分外的突出,因為在白刃戰中,雙方人員一般都是屬於一種互相重疊的狀態,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往往會殺傷自己人。

其次,三八式步槍很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於正前方,常常會因為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就已經被刺倒。

而八路軍就不一樣了,因為本來自身的裝備就比較的差,所以就需要特別注重戰術訓練。

任何一場戰爭,我們都一定是以勝利作為最終目的的,所以,八路軍在強化拼殺能力的同時,也同樣訓練出了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如何在肉搏中開槍的戰術。在當日軍與八路軍即將進行拼刺刀的時候,八路軍就會將槍中的子彈在統一的號令下,進行奇射,因為距離的原因,目標又十分密集,所以這樣就更加具有殺傷力了。

而且,八路軍也有很多基層的指揮員會拿著毛瑟手槍,趁機去對日本亂開槍,由於八路軍與日本拼刺刀的時候,戰術很多樣,所以也常常可以取得一些小的成果。

在八路軍中曾經有一位叫做呂俊生的戰士,他身高1.9米,1937年在抗戰爆發之後,八路軍駐紮到太行山區,後來去往山東。1938年,他跟著部隊在山東夏津參與戰鬥,在這場戰鬥中,他一個人刺殺了27個日本鬼子。

1950年,他被評為全國戰鬥英雄,1970年11月22日,因病逝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眼中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許世友逝世,鄧公為何指示不準開追悼會不準立碑,不準登報宣傳?
慈禧第五世外孫女公開,長相十分相似,性格差異卻很大

TAG:歷史眼中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