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強國之基在養蒙 固須早教勿失機

強國之基在養蒙 固須早教勿失機

文/杜利平

1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最近美國打擊華為事件,讓國人充分認識到了「科技創新」對於富國強民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民族的百年大計和當務之急。

然而,怎樣才能在我們這麼一個注重教育的人口大國,培養出足夠多的創造性人才,而不是更多的「高分數卻缺乏潛力」的應試性人才呢?

5月21日,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面對面》記者專訪時,特別要求要講講基礎教育與基礎科研的重要性。這是因為,這位多年奮戰在科技創新一線的企業家,在三十年的實踐探索中,看到了創新性人才與基礎教育的重要關聯。

清代林紓有詩云:「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於人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須從基礎教育階段抓起。

對於這一教育規律,我國古代教育家顏之推也在《顏氏家訓.勉學》中強調過:「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代幼兒教育和心理學研究發現,0--3歲是嬰幼兒的心理胚胎期,兒童的個性建設階段為0--6歲。只有抓住了少兒心理和個性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來開發培養他的創造性,才算是抓住了創造性人才培養的「牛鼻子」。在這個階段形成的性格特徵,會內化為人的潛意識,支配人一生的思維特點和行為模式。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幻想家、發明家和理想家,有著無限的生命活力和創造力。我們教育者只要不過度打壓孩子的天性,就是在保護孩子的創造性。

首先,尊重個體的差異。不要用一張統一考捲來衡量每個孩子。更不要用所謂「標準化答案」來過早固化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一顆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孩子們之間只有不同,沒有優劣。金克木說「獨創有兩方面:一是形式的新穎,一是個人人格的化入。」先有了千差萬別的人,才會有千差萬別的創造發明。

其次,允許質疑。物理學家李政道說「一個人想做點事業,非得起自己的路。要開創新路子,最關鍵的是你會不會自己提出問題,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開了創新的第一步」。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就不迷信老師教授的珠算方法,在對傳統的珠算方法進行了改進後,節省了珠算時間。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第三,允許犯錯。創新就是在生活中發現了古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犯錯是必經之路。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既然像螃蟹這樣的東西,人們都很愛吃,那麼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只不過後來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個勇士。」在科學研究上,每一試錯都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

最後,鼓勵兒童遊戲和幻想。所有科學領域都需要幻想,如果沒有幻想,就沒有發明創造。所以要給兒童留下足夠遊戲和幻想的空間。宋代的畢升,看到兩個兒子玩「過家家」遊戲,用泥做成了鍋、碗、桌、椅、豬、人,隨心所欲地排來排去,受到啟發,就用泥刻成單字印章,發明了可以隨意排列成文章的「活字印刷術」。

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寶礦,他們才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我們終會退避讓位。在清退之前,我們要做的是誠心欣賞、鼓勵、陪伴孩子們,讓他們成長為獨具特性和創造力的人。而不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就瞄準未來的高考成績,逼迫他們亦步亦趨地重複做練習題,背標準答案,考高分數。這樣只會是揠苗助長,扼殺兒童的創造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不同的,有活力的兒童,才會是未來「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的創新性人才,才會撐起一個精彩新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別讓兒童節 變成「兒童劫」
如果家不再是家 我們「何以為家」?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