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勸祛疑生信(5)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勸祛疑生信(5)

原著:印光法師

白話翻譯:圓濤法師

恭誦:王勇

勸祛疑生信(5)原文: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學愚夫愚婦,顓蒙念佛,須致恭致敬,唯誠唯懇。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此種疑心,徹底脫落。則佛之有無,己之有無,入佛之門徑,彼岸之確據,何待問人。若不專心致志念佛,而於別人口裡討分曉,亦與看《金剛經》,而不知實相。看《凈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信心。以業障於心,不能領會。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見光相,與未睹時無異也。倘復其明,則一睹即見光相矣。念佛一法,乃復明之最切要法。欲見實相之相,當竭誠於此法,必有大快所懷之時矣。真我欲親見,非大徹大悟不可。欲證,非斷惑證真不可。欲圓證,非三惑凈盡、二死永亡不可。若論所在,則閣下之長劫輪迴,及現今之違理致詰,皆承真我之力而為之。以背覺合塵,故不得真實受用。譬如演若之頭、衣里之珠,初未嘗失,妄生怖畏,妄受窮困耳。【書二】二七

世間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現所住之天地),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世界)、別業(根身)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滅,果亦不能不生滅也。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譬如虛空,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數數成,數數壞,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汝以世間之樂,難極樂之樂。極樂之樂,汝未能見。虛空汝雖未能全見,當天地之間之虛空,汝曾見過改變否?須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故佛(指釋迦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以根身則蓮花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無成、住、壞、空之變。雖聖人亦有所不知,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書二】六二

凈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之法門也。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上而至於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以故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出廣長舌,一音讚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謂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敘宿因。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令其聞者,信受奉行,以究竟暢己出世之本懷而已。然此法門,甚深難測。雖經諸佛、本師交相勸信,而世之疑者,猶復甚多。不但世智凡情不信,即深通宗、教之知識,猶或疑之。不但知識不信,即已證真諦,業盡情空之聲聞、緣覺,猶或疑之。不但小聖不信,即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即法身大士,雖能諦信,尚不能窮源徹底。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我輩凡夫,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獲實益。若得聞此不思議法門,便是多劫深種善根,況信受奉行乎哉!【序】九

勸祛疑生信(5)白話譯文: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等等理論,如果您感覺混亂不好區分。您只要學習愚夫愚婦老老實實念佛,恭恭敬敬,誠誠懇懇。久而久之,業障消退智慧明朗了,等障垢乾淨,福德逐漸豐滿了。以前的種種疑心就會徹底脫落。那麼佛是有還是無,自己是有還是無,包括入佛道的門徑,西方極樂世界是否確實存在等等,有了確實證據就不需要再去問別人了。如果不能專心致志地念佛,而想從別人那裡得到答案,就會和看《金剛經》但不知道實相;看《凈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出信心,這是因為內心有業障,不能領會。就好像盲人看太陽,太陽固然在天上,也用眼睛去看了,但就是看不見陽光,看和沒看沒有區別。假如這個人復明了,那麼一看就看見陽光了。念佛這個辦法就是盲人復明最切要的法子。如果想見到實相,就應當竭誠地使用這個辦法,那麼一定能讓您覺得疑雲消盡,真正暢快的時候啊。如果想見到實實在在的「真我」,非大徹大悟不可;想親身證到「真我」,非斷惑證真不可;想圓滿地證到「真我」,非到見惑、思惑。無明惑這三種惑都除盡了,分段生死、變異生死這二種死永遠消亡的地步不可。您信中這些言論,會使您永遠處在輪迴之中。以及你現在不依靠佛理而諮詢這些疑問,都是承托「真我」的不可思議之力。由於你違背菩提正覺之路,卻契合五欲六塵之境,所以得不到真實受用。好像演若多達的腦袋、衣服里的明珠一樣,自始至終並沒有丟失,只是冤枉生起了恐懼怖畏心,冤枉過著窮困的生活。

譯者按:演若達多,又稱作延若達多、耶若達多。這個名字出自《楞嚴經》卷四,富樓那問,一切眾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佛陀回答了這個問題,舉了一個演若達多的例子來比喻說明。演若達多是印度室羅城中的一個怪人,經中說他是「忽於晨朝以鏡照面,愛鏡中頭,眉目可見,嗔責己頭,不見面目,以為魑魅,無狀狂走。」佛陀通過這個怪人來說明虛妄無因的道理,並進一步說明此事既非因緣亦非自然,經中有一段非常繞人的論述:「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這裡是通過演若達多這個人的特徵來比例妄執無因的道理,既然是比喻,那麼就是為了更生動地交待要表述的內容,拿來比喻的這個事情就應該是為我們所熟知的,但是對這個演若達多的特別之處,我們似乎並不是很熟悉,佛陀有諸如迷人四方、翳目空華以及舟行岸移、搖目動水等比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讓人理解,但這個演若達多的例子,就相對顯得繞一些,那麼演若達多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幸運的是,這種人今天還有,在現代精神病學分類中可以準確的找到這種病人,拿老百姓的話來說,演若達多是一個瘋子。【書二】二七

世間所有的現象,像正報根身,也就是我們的身體,象依報世界,也就是我們所住的天地,都是因為眾生生滅心中,相同的業力感召世界的情景;不同的業力感召身體的情況。這些都有生成與壞散的時候,都不會長久地存在。身體有生、老、病、死,世界則有成、住、壞、空。也就是物極必反,樂極生悲等都是這個道理。因為成因既然是生滅的,果報也不能不生滅。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的佛性,隨心所現的不思議稱性莊嚴的世界,那裡的樂是沒有窮盡的。就像虛空一樣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然成了壞、壞了成,無有窮盡,然而虛空畢竟沒有增減。你以世間的快樂難以理解極樂的快樂。極樂的快樂你不能見到。虛空你雖然也不能全部看見,現在天地之間的虛空,您曾經見到過它的改變嗎?要知道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所以釋迦佛讓我們念佛求生西方。以便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也能夠得到受用西方極樂世界,那不生不滅快樂的機會。因為那裡眾生的身體是蓮花化生,沒有生、老、病、死的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沒有成、住、壞、空的變化。這些就算是聖人也有所不知,何況用世間生滅法來懷疑極樂世界呢?【書二】六二

凈土法門是如來徹底悲心,普度眾生的法門。讓那些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斷除惑業證得真如本性的凡夫眾生,真信切願執持六字洪名,就能生了脫生死,和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同為伴侶。上等根機的人修行位至等覺菩薩,馬上就可以證到佛果,尚且必須往生西方,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道。凈土法門至極圓滿頓然超越,貫通上下根器。超越佛陀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佛說《彌陀經》時,六方諸佛全部出廣長舌,一音讚歎,稱為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說我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而我世尊,自己講述過去世的因緣。說我在五濁惡世作宣傳這件事非常困難,得證菩提妙果,又為一切世間說這個極難信的法,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讓聽聞到這個法門的眾生仰信佛言,接受佛教,奉行凈土法門,以便究竟暢快地表達佛陀出世的本懷而已。然而這個法門非常深奧,難以測度。雖然經過六方諸佛、以及本師釋迦牟尼佛交相勸信,然而世間懷疑這個法門的人還是非常多。不但一般普通人不信,就是深通宗門、教下各種知識的人仍然或許懷疑它。不但這些人即使已經證得真諦,業盡情空的聲聞、緣覺,仍然或許也懷疑它。不但這些小果聖人不信,就算權位菩薩仍然或許也懷疑它。即使是法身大士雖然能夠有真實的信心,尚且不能徹底地了解凈土法門的本源。因為這個凈土法門是以佛陀的果覺為眾生的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徹底明白凈土法門的究竟,不是這些有智慧的人所能夠知道的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仰信佛言,依教奉行,自然就能夠獲的真實的利益。就算能夠聽聞到這個不思議法門,那也是我們多劫深種善根成熟的機緣,何況我們能夠真信、接受、修行凈土法門,那麼我們所獲得的利益一定是不可思議的啊!【序】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光法師 的精彩文章: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勸祛疑生信(2)
印光法師:凡一切讀誦禮拜,及諸善行,皆成凈土助行

TAG:印光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