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碧桂園:授人以漁 探索長遠之計

碧桂園:授人以漁 探索長遠之計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如何激發脫貧的內生髮展動力,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是值得思考的重大問題。

作為參與扶貧事業的社會力量之一,碧桂園從2010年在廣東英德建立首個新農村幫扶點,到如今結對幫扶全國9省區14縣(市、區),正通過一場「試驗」開啟探索精準扶貧新征程。同時,也為釋放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潛能,激活鄉村發展動力乃至提振經濟信心打造了一個全新樣本。

近日,記者走進廣東、江西等地實地調研,深入了解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聆聽群眾的心聲,切身感受當地的積極變化。沿著碧桂園的扶貧足跡,來一窺這家民營企業對於精準扶貧的特殊理解。

英德的初試驗

碧桂園集團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始在英德市樹山村試點駐村幫扶。

以英德市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等項目為代表,碧桂園在扶貧中幫助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實實在在地改善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對於碧桂園而言,英德不僅是一次「初試驗」,更是探索扶貧之路的原點。

位於廣州200多公里外的清遠市英德市西牛鎮樹山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共有347戶(2010年戶籍資料),總人口1582人。

過去,樹山村道路狹窄泥濘、房屋低矮破舊,人畜混居、污水橫流。村裡沒有自來水,沒有通訊網路,居民用電也極不穩定。每當雨季來臨,屋頂漏雨、地面冒水是村民們的日常,更有山體滑坡、房屋塌陷等安全隱患。靠天吃飯的村民,沒有任何農耕之外的經濟收入。惡劣的生活條件,閉塞的交通情況,阻礙了村子的發展,村裡30%的農戶都是特困戶。

2010年,碧桂園選定樹山村作為首個新農村建設幫扶點。先後投入6000萬元,改造並完善樹山村的基礎設施。滿足村民基本生活條件只是第一步,鄉村可持續發展還要靠產業。經過多次考察研究,碧桂園將公司發展需求與樹山村優勢相結合,推出「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資金運轉模式,採用「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合作模式幫助樹山村發展綠色苗木產業。

「碧桂園成立苗圃示範基地,並派駐技術人員,免費對村民進行培訓,按照市場價提供種苗,引導村民成立合作社,村民提供土地和勞動力,苗木達到一定條件後,由碧桂園按照市場價或保護價負責收購。」

樹山村人、英德市碧桂苗木專業合作社骨幹李洋東告訴記者,碧桂園為農戶墊付50%-90%的種苗款,農戶賣了之後再還本,賺錢歸農戶,還本後發展下一批苗木時可以再借,只要勤勞肯干,一定可以脫貧致富。

其實,李洋東不僅是樹山村綠色產業的帶頭人,也是勤勞致富的受益者。

1994年,考上廣州一所中專的李洋東,算是村中第一個靠讀書走出大山的人。畢業以後,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有人照顧,他就想著回家做一點什麼事情。後來,恰巧遇到碧桂園集團到樹山村做扶貧工作,開展苗木種植項目,免費提供苗木,並為村民提供培訓機會。李洋東不顧父母反對,辭掉城裡的工作後,用歸零心態回到家鄉務農。

「當時沒有回頭路了,就試著放膽搏一搏。現在種了幾年苗,掙了有60多萬元,不僅在鎮上買了房,存摺上還有一筆存款。」嘗到致富甜頭的李洋東,決心帶動更多的村民一道戰勝貧困。「

我用實際行動給他們看,常常到他們的地里走走,看看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你主動用心和他們溝通,鄉里鄉親他們更願意相信我說的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良好互助氛圍。」他坦言。

目前,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項目已惠及23個自然村(組)187戶92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4戶94人。已發展187戶農戶種植苗木400餘畝,產出已超過2500萬元,村民實際獲益1200多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約7萬元。收入超過100萬元的農戶有1戶,超過50萬元的有4戶,超過10萬元的有20戶,初步形成了先富帶動後富的良好局面。

在經過樹山村的試點駐村扶貧階段後,碧桂園於2017年開啟大規模駐村扶貧計劃:投入5億元幫扶英德整縣78個貧困村;與粵桂川三省份多個貧困地區結對幫扶,帶動4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地方走向全國

解決好「扶貧誰」、「誰來扶」的問題,更要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這也是精準扶貧的關鍵所在。如果說「英德樣本」只是一次初試驗,那麼接下來碧桂園開啟的就是精準扶貧的新探索征程。

2018年5月20日,碧桂園正式組織召開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行動啟動儀式,與全國9省區14縣(市、區)達成結對幫扶協議,結合扶貧創新、同步開展鄉村振興,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道路。

在碧桂園幫助下建立的竹鼠養殖基地

事實上,全國各地經濟、社會、地理、生態、人文等實際情況多有不同,碧桂園在廣東的扶貧經驗和模式能否推廣到其他地方,這本身就是一項挑戰。在統一部署規定動作外,碧桂園結合當地實際和貧困群眾的實際需求,因地制宜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興國縣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於三國始建縣,是全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烈士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這裡走出了肖華、陳奇涵等56位開國將軍。紅軍長征路上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倒下。由於山區自然條件的制約,經濟基礎差的影響,興國建檔立卡貧困戶40015人,深度貧困村36個,脫貧任務形勢艱巨。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推進經濟建設的首要任務。碧桂園在結合企業自身優勢的前提下,挖掘當地特色發展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產業扶貧工作,已落地苗木花卉基地、種茶產業、竹狸產業、灰鵝產業等當地特色產業扶貧項目,讓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農場務工、種植、養殖等模式實現脫貧。

同時,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打造了碧鄉、碧家和鳳怡三家社會企業,分别致力於扶貧農產品、文創產品、扶貧游線路的開發,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打通集團酒店、食堂、社區等市場,累計推廣消費扶貧產品4000多萬元,鏈接超30000貧困人口,打通消費扶貧「最後一公里」。

興國碧桂園苗木花卉基地

記者了解到,碧桂園以「五星級園林」馳名,在園林綠化上,具有巨大的優勢和大量需求,結合這一業務特點,碧桂園在興國因地制宜開展苗木種植產業,並助其銷售。

截至2018年底,碧桂園在全國12個幫扶縣推廣苗木種植近2000畝,帶動近8000名貧困群眾增收,不到一年已實現產值500萬元。極大解決了當地貧困戶務工難、路程遠的問題,實現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近上班脫貧。

「家裡的幾畝地因為靠近苗木基地所以租出去了,現在自己也開始種一些苗木。」興國當地一名深度貧困戶告訴記者,之前在碧桂園苗木花卉基地工作過一段時間,幾個月的時間掙了1萬多元,現在她自己種的苗木,碧桂園也會經常收購一些。儘管距離完全脫貧還有一段距離,但她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

山茶油、魚絲、紅薯干、大灰鵝,被譽為「興國四寶」,來過贛州市興國縣的遊客一定不會對此感到陌生。而生產「興國四寶」的百丈泉公司,在19年前還只是一家生產礦泉水的小企業。歷經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為江西省的「老字號」企業。

「興國四寶不僅為興國縣的企業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農民的脫貧致富。」百丈泉項目總監劉小明透露,百丈泉實行「公司 基地 農戶」和「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組建了「興國縣百興種養專業合作社」、「興國縣灰鵝專業合作社」和「興國縣厚道人油茶專業合作社」,引領和扶持農民發展油茶、草魚、紅薯、灰鵝等農林產品種植和養殖。

龍下村灰鵝養殖基地

如今,隨著碧桂園在興國縣開展結對幫扶,並通過「碧鄉」、「鳳凰優選」等平台加大 「興國四寶」等特色農副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對推動興國農產品銷售,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具有切實作用。

探索長遠之計

碧桂園集團把扶貧列為主業之一。碧桂園明確「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的定位,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發揮集團自身優勢,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堅持精準方略,推進黨建扶貧扶志、產業扶貧扶富、就業扶貧扶技、教育扶貧扶智,以及因地制宜實施精準扶貧項目的「4 X」精準扶貧模式,並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積極探索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長效機制。

實際上,碧桂園一直把扶貧著力點放在「造血」上,黨建扶貧讓貧困戶擺脫思想意志貧困,形成「我要脫貧」的共識;教育扶貧讓貧困學子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就業扶貧讓貧困戶有一技之長,提升貧困戶的內生髮展動力;產業扶貧提高致富能力,實現穩定脫貧。

通過扶志扶富扶智扶技相結合,精準施測、對症下藥,找准當地發展「命脈」,將扶貧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致富路。

同時,碧桂園將公司的規範管理引入扶貧工作,打造制度化的扶貧工作模式;並創新建立扶貧「四庫」,即產業項目資源庫、就業崗位資源庫、專家智庫、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庫,為打好精準脫貧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基礎支撐。

通過實施「五個一」規範將「4 X」扶貧模式標準化,為廣大有志於扶貧事業的企業、社會組織提供一套科學、有效且規範的管理模式和實操經驗,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精準扶貧的偉大事業中來。

碧桂園深知,參與扶貧絕不是心血來潮、臨時起意,而是有宏大的目標和長遠的規劃,不僅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更要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從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遠景目標出發,規劃當前的精準扶貧工作,科學謀劃、穩紮穩打、精細管理,注重扶貧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政府、社會、企業和貧困戶的多方共贏,實現精準扶貧效果的可持續。

目前,碧桂園已將海南博鰲南強村打造為國際著名的「藝術 」村,其中,南強村鳳凰客棧入選2018「海南十佳民宿」,南強村也被評為五星級美麗鄉村示範村。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底,南強村共計接待遊客22萬人次。在廣東英德魚咀村、河頭村等引入民宿、農家樂及旅遊相關業態。截至目前,魚咀新農村建設為54名村民提供就業(含工地務工及文旅業態就業),超100人次參加了就業培訓,累計增加村民收入40萬元,村集體收入60萬元。

魚咀村民宿及休閑場地

目前,碧桂園已助力9省區14縣(市、區)超20萬貧困人口脫貧,累計幫扶增收4471萬元。其中,河北平山縣、灤平縣、崇禮區、新河縣,河南虞城縣,廣東英德市,安徽舒城縣,廣西田東縣,湖南平江縣,陝西藍田縣10個縣「摘帽」。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責任百人論壇秘書長鍾宏武認為,民營企業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參與精準扶貧的重要力量。碧桂園作為民營企業代表,切實參與到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工作當中,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做出了深度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碧桂園特色的民營企業扶貧履責之路。

「希望能為全國14縣的精準脫貧、鄉村振興事業中做出更多的貢獻,努力把它做好,為國家盡我們應盡的責任。」在碧桂園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看來,能夠參與到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這項事業中,對於碧桂園自身而言這既是機會,也是幸運。

調研期間,記者感受最多的是扶貧工作隊員的務實和篤行,貧困群眾對於脫貧致富的渴望和信心。儘管前方困難重重且充滿未知,但這些奮戰一線的扶貧工作者用真情和奉獻為貧困群眾帶來希望,而貧困群眾也用他們的不屈和汗水改變自己的命運,努力創造美好的明天。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對於脫貧攻堅而言,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劉新華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兒童節為什麼只有成年人喜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大白兔奶糖唇膏、老乾媽衛衣……「國潮」為什麼這樣紅?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