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虎獅子一樣兇猛,古人為什麼把石虎擺在墓前,把石獅擺在大門口

老虎獅子一樣兇猛,古人為什麼把石虎擺在墓前,把石獅擺在大門口

人類的發展史與文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個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主人,種類繁多的動物,大到體積龐大的藍鯨、大象,小到芝麻綠豆般大小的螞蟻、昆蟲,與人類一樣,共同組成地球生態大家園。

人類發展史上,曾經成功地馴化了很多種野生動物,使得他們變成家畜,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如最常見的牛馬驢等牲畜,貓狗等寵物。但並非所有動物都會向人類低頭,有的動物野性難馴,很難被人類征服,比如老虎和獅子等大型猛獸就是如此。

老虎獅子都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它們都擁有強壯的體魄和力量,鋒利如刀的爪牙,和兇猛暴躁的性情。老虎和獅子的生活環境不同,遠隔重洋,但都進化成各自所處生態圈中的頂級獵食者,雖然外貌不同,但兇猛的習性則如出一轍,難分伯仲。

中國本土是老虎的故鄉之一,因此古人對老虎比較熟悉。中國雖然並非獅子的原產地,但獅子通過周邊國家朝貢這一途徑,也曾數十次來到中國,因此古人對獅子也並不陌生,古籍中對於獅子形態、習性的記載也非常豐富。

由於古代自然科學水平滯後,人們對老虎獅子這樣的大型猛獸缺乏深入了解,對它們有著濃重的敬畏之心,一度誤認為它們是某種「神獸」,並經常把他們的形象鐫刻成石雕,在家園或者陵墓等場所大量陳列,用來所謂「辟邪」。

但在實際應用中,石獅子和石虎的使用卻迥然有別。古代的衙門、大宅門的門口,幾乎清一色都是石獅子,而石虎的形象則很少出現在門前,更多見於王侯將相陵墓前。獅子老虎同為猛獸,不僅體態相似、生活習性也相似, 在石像使用上為何如此涇渭分明、差別極大?

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中原地區的古人雖然見過獅子,但對獅子的習性並未真正深入了解,對獅子的形象敬多於畏。同時對老虎則了解較多,對老虎畏多於敬。

由於中國本土不產獅子,千百年來,古人見到的獅子都是從外國進貢而來,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被關在籠子里,雖然有獠牙利爪卻形同虛設,幾乎沒有留下傷人記錄。外貌威猛,長鬃飄灑,吼聲如雷,但又很少傷人,無形中契合了古人心目中的「威而有德」的「瑞獸」形象,這種形象顯然更適合每天與人為伴,陳列在家門口。

但老虎則不然,中國所處的東亞是老虎原產地,古代人口密度低,野生老虎資源豐富,被老虎傷害吞噬的事例經常發生,秦漢交替之際、明清之際,甚至發生過驚心動魄的「虎災」。人們對虎產生了刻骨銘心的畏懼感,逐漸淪為人們心目中的「凶獸」,這種屢屢傷人害命的形象,顯然不適合與人為伴擺在家門口。

第二個原因,則與虎在上古神話中的形象定位有關。王充的《論衡》轉引《山海經》記載,神荼鬱壘兄弟法力無邊,專門捕殺妖魔鬼怪。他們身邊有一頭猛虎,擅長吞噬各種鬼魅魍魎。唐朝的《酉陽雜俎》也記載,有一種名叫「罔象」的怪獸,「好食亡者肝腦,而畏虎與柏」,故此石虎的形象才會被樹立在帝王將相的陵墓前,用來保護他們的靈魂不被各種邪魔騷擾。漢武帝茂陵、唐高祖李淵墓前的石虎,都是古代石雕藝術珍品。

實際上,這些都是古人在自然科技水平落後條件下產生的一些不科學的認識。獅子的兇猛絲毫不遜於老虎,如果古人經常在野外環境下接觸到獅子,馬上就會了解到獅子的凶暴程度和傷害性,也就不會把它歸類為「瑞獸」了。

參考資料:《論衡》《酉陽雜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故宮金鑾殿在明朝三次遭雷劈,清朝皇帝進宮後為何一次也沒發生
楊家將被人千秋敬仰,明朝皇帝為什麼把楊家將後代押赴京師斬殺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