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之前我們讀了一部分「詩鬼」李賀的詩,接下來要讀杜牧的詩,在此之前,我們應當先了解杜牧的家世,所以,今天的內容沒有具體的任何一首詩。


大小「李杜」的不同

號稱「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李、杜的順序是反的,因為「李杜」這個順序來源於李白和杜甫,原因是李白年長於杜甫,而杜牧生於公元803年,李商隱生於公元813直,杜牧整整比李商隱大了十歲。因此,後面的小李杜,應叫"杜李",只是為了借重於李白杜甫的巨大名聲,又限於習慣,大家才叫「小李杜」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李白小像)

小李杜兩人的年齡差,大致相仿於李白和杜甫的11歲。這很有意思,盛唐與晚唐的重要詩人都成對出現,而且都是一個姓李,一個姓杜。

李還好說,大唐的國姓是李,兩個「杜」似乎巧合了些,這讓人不由心生疑問:杜甫和杜牧又有什麼特別的關係呢?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李商隱像)

我們決定,在讀杜牧詩之前,先把杜牧的家世理一遍,當然,這也能順帶理清杜甫和杜牧的關係。


杜甫和杜牧的遠祖

常言道:「樹高根必深」,杜牧的遠祖(其實也是杜甫的遠祖)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的酷吏、御史大夫杜周。

杜周很有名,因為他名列《史記.酷吏列傳》,杜周表面上溫文爾雅,實則內心嚴酷,據《史記》載,他辦案「不循三尺法,專以人主意指為獄」完全不遵照法律條文,一切以上意為準,有人提出質問,杜周毫不在乎,坦然應對:「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簡言之:廢什麼話,皇帝的意旨就是法律。

杜周此語當然是獨裁時代話糙理不糙的硬道理,這說得過去,問題是,杜周不僅狠毒,還很貪婪。張湯很有名吧,他死時,家產不過五百金;杜周呢,十幾年任職下來,杜周「家資巨萬」。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酷吏張湯像)

有這樣的遠祖,當然不能給杜甫、杜牧帶來榮耀,但至少說明一點,從遠祖一代,他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貴族血脈。

杜周的長子、次子分任河南和河內太守,這都是二千石的高官,他們的執政方式與杜周相同,同樣嚴酷。略過不計。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蘇武牧羊)

杜周的三子杜延年為人寬厚,精通法律(史上有名的「小杜律」便是他校訂過的漢律),因此被認為「吏材有餘」,杜延年與霍光交好,漢宣帝把他同霍光一樣列入「麒麟閣十一功臣」之內,霍光居首,杜延年名列第七,居末位的,是那位在貝加爾湖畔牧羊的蘇武,這開戶了東漢「雲台二十八將」和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先河,杜甫、杜牧均是杜延年的後裔,能上這份名單,分量當然不輕,足以讓杜甫、杜牧引以為榮,可這還不夠,他們還有更牛的祖先。


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的超一流祖先

杜延年的七世孫杜畿當過曹操政權的尚書僕射,《三國志》記載他:「寬猛克濟,惠以康民」。他跟荀彧交好,經荀彧推介,他被曹操任命為太守,鎮守河東十六年,政績「常為天下最」(最:地方官周期考核里的最高等級),後杜畿奉命監造樓船,在孟津試航時溺水而死。死時六十有二。

杜畿育有三子,爵位由長子杜恕繼承。杜恕的生平乏善可陳,但是他卻生了一個了不得的兒子:杜預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指揮作戰的杜預)

杜預,字元凱,生於公元222年,這一年更重要的事是孫權稱王、曹植寫成了《洛神賦》。因為爺爺杜畿的關係(杜畿與荀彧交好,而荀彧實質是還是漢臣),杜預很長時間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但杜預實在太有才,他是文韜武略兼備的人物,武略方面,兩路伐蜀時,他是鍾會的長史,後又主持伐吳,最終平定江南。杜預本人幾乎沒有什麼武藝。據《晉書》本傳講,他連騎馬都不會,射箭的技術也很糟糕,但每有軍事活動,朝廷都要召他參謀規劃。在滅吳戰爭過程中,吳人最恨杜預,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兵,常常給敵人以致命打擊。據說杜預有大脖子病,吳人就給狗脖子上戴個水瓢,看見長包的樹,寫上「杜預頸」,然後砍掉,藉以發泄對杜預的仇恨,這從反面證明了杜預的武略有多突出。

文治方面,他的著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是傳世大作;此外,他還精通法律曆法,又懂工程建設,能建造橋樑。甚至手工也很厲害,舉個例子:周朝太廟中有種欹器,水灌滿後自動傾覆,藉以警示君王「謙受益、滿招損、戒盈持滿」。這種欹器在東漢時期還放在皇帝的身邊,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製作方法失傳,杜預卻能憑藉想像完全復原。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書影)

杜預對農田水利也很有見解,據載,公元278年,兗州、豫州暴雨成災,杜預上疏指出成災緣由,並提出了解決辦法,最終獲朝廷採納。

杜預簡直是個通才,甚至有點無所不能,當時人稱「杜武庫」,比喻他的肚子就像武器庫一樣,胸中無所不包。這簡直是達芬奇式的人物啊,不過,他比達芬奇早生了1300多年。

杜預是時至今日,中國唯一一位能同時進文廟和武廟配享的歷史人物,他的妻子是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他們一起為中國詩歌提供了優秀的基因:

杜預的四子杜耽向後繁衍,孕育出了盛唐詩人杜甫,就是老杜,老杜是杜預的十三世孫;杜預的少子杜尹向後繁衍,孕育出了晚唐詩人杜牧,就是小杜,小杜是杜預的十六世孫。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家族血緣上來說,杜甫是杜牧的曾祖父,不過是一個家族的兩支。


杜牧的爺爺

從杜預到杜甫,中間需要提一下杜審言,因為他是杜甫確定「詩是吾家事」志向的燈塔式的人物,之前我們介紹杜甫時曾詳細介紹過。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杜甫像)

從杜預到杜牧,中間需要提一下杜佑,杜佑以門蔭入仕,在唐德宗末年進身為大唐宰相,一直延續到順宗、憲宗兩朝(我們知道,順宗一朝,短得可憐),最終官拜司徒,封岐國公,元和七年六月以太保致仕,五個月後病亡。

杜佑為相十年,聲望極高,唐憲宗對他很尊敬,召見時只稱職務,不稱姓名,杜佑曾因年邁多次請求致仕,唐憲宗均不批准,只同意他不坐班,讓他每三五日去政事堂主持平章政事。杜佑退休以後,唐憲宗還要求他每月十五和三十日上朝,杜佑這宰相,做官做到了人臣極致。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杜佑《通典》書影)

這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杜佑博採經史,參考歷代典制政書,寫成了《通典》二百卷,共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等九大門類,子目一千五百餘條,共計一百九十多萬字,皇皇巨著,開創了典制體的先河!後世不管是「三通」還是「十通」,都以《通典》為開山之作。有這樣一位爺爺,杜牧被賦予文採風流的一面,是謂琴心。

杜佑的父親,杜牧的曾祖杜希望也值得一說,杜希望是個會帶兵打仗的人,據載:「杜希望為鄯州都督,知留後。馳傳度隴,破烏莽眾,斬千餘級,進拔新城,振旅而還,擢鴻臚卿。」顯然,他很會領兵,不過,他是個硬漢子直脾氣,他最終折在了宦官手裡,仕途未得進一步發展。有這樣一位曾祖,杜牧被賦予了金戈鐵馬的一面,是謂劍膽。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杜牧詩《山行》詩意)

當然,這兩樣他本來都不缺,杜預那裡全部都有,只是這兩位,血脈上更近些。

杜牧就是這樣一位詩劍風流的人物,以後會慢慢說,他的性格是融在血脈里的。

小資料:杜氏一族在唐朝的顯貴程度

為什麼要了解這一點呢,因為這對了解杜牧的家世背景和他的詩風形成很重要。

唐人流傳一句諺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城南的韋家和杜家勢力極大,離天不過五尺遠。

這當然不是一天形成的,據曹中孚的《晚唐詩人杜牧》統計,杜氏各支,在唐朝一共出了十一位宰相:杜如晦、杜淹、杜正淪、杜暹、杜鴻漸、杜元穎、杜佑、杜黃裳、杜悰、杜審權、杜讓能(杜審權子)。

杜甫和杜牧到底是什麼關係?

(杜牧像)

不過,這些人並非完全同宗。唐時,杜氏共有十四個郡望,以京兆杜氏聲名最為響亮。據《北史.杜銓傳》記載:北魏太祖曾問司徒崔浩「天下諸杜,何處望高」,崔浩回答「京兆為美」。這也是杜甫明明是杜耽之子杜遜的後代,他們早已遷往襄陽,杜甫出自襄陽杜氏,但杜甫卻每每自稱「少陵野老」的原因,要知道,少陵指的是漢宣帝許皇后的陵墓,根據禮法規制,只能比杜陵小,因而稱為「少陵」,少陵所在地,在長安附近,杜甫並不是這一支杜氏的後代。當然,杜甫這樣說,也不錯,他們本來就是一家。

(【唐詩閑讀】之190,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唐詩閑讀:「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唐詩閑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