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犯錯從不說「對不起」,不了解這四個原因,會影響孩子未來

孩子犯錯從不說「對不起」,不了解這四個原因,會影響孩子未來

寶媽走出房間的時候桌子上的物品都擺放整齊,再進來卻發現兩個杯子不見了,屋裡只有娃一人,但無論你怎麼問他都不承認是自己拿走了杯子,或者乾脆打碎了放在了什麼地方,愁人。

親戚家幾個孩子在園子裡面瘋,橫衝直撞,撞到了鄰居家的小妹妹,讓他們認錯卻都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誰都不肯低頭,承認錯誤就這麼難嗎?真讓家長難堪啊!

小孩子犯錯是非常常見的,大多都是無關痛癢的、微不足道的錯誤,可是家長卻發現讓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父母為此感到惱火和無可奈何。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當中,往往會覺得比起孩子犯錯,認錯更為重要,畢竟犯錯是事實差錯,而認錯則關係到性質問題。如果孩子不認錯,一些家長還會逼孩子認錯說「對不起」,但越是這樣做孩子越不「服軟」,親子矛盾愈演愈烈。

孩子為什麼會嘴硬不認錯?

站在家長的角度,錯就是錯了,孩子的錯誤在大人眼中都是很明顯的,容不得半點抵賴。但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認錯自然有他們「天真」的理由,搞明白了這些原因,家長也不必過於煩惱。

1、 不具備同感和移情能力

男孩兒傑米在書房拐角處撞倒了媽媽,媽媽手裡拿著的一堆文件撒落滿地,對此媽媽非常生氣,想讓兒子道歉。但傑米卻不以為然,他反唇相譏:「在家裡為什麼要辦公呢?你為什麼要站在那裡被我撞?」

國外一位育兒專家指出,通常在女孩6歲以前,男孩8歲以前,他們都會以自我為中心,當他們做錯了事不會有對不起的感覺,因為他們這個時候還不具備同感和移情的能力,也就是不會站在你的角度來考慮你的心情。

同感,指彼此的感想或感受相同,可視為「感同身受」。移情一詞來源於精神分析學說,是指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過程。而在一定年齡段前,孩子們控制情感的這一部分還在發育中,因此會出現拒不認錯的現象。

2、害怕家長的責罰

小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知道做錯事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特別是那些對孩子嚴格要求,甚至達到苛責地步的家庭中,家長的一顰一笑孩子都能看出端倪來,發現對自己不利的苗頭,為了逃避責罰,他會果斷選擇「死扛」,拒不認錯。

這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錯誤不分輕重,不問緣由地大加責罰,有的還在孩子承認錯誤後「家法處置」,不依不饒。這等於變相地告訴孩子,承認錯誤依然沒有「坦白從寬」的特權,相反,如果能死咬住不說,反倒能夠逃避懲罰。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孩子寧可撒謊也不願意麵對挨打的後果。家長越是恨鐵不成鋼,孩子越是顯得叛逆、愛說謊,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小心翼翼,還不是因為家長太過嚴苛。

3、小孩兒也講「面子文化」

傳統觀念認為「人前教子,人後相夫」,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家長當面指出孩子的差錯,並讓他道歉,能顯得自己的家庭很有涵養和素質,對孩子教養嚴格;另一方面,如果是涉及兩個孩子的「戰爭」,人前教子也可以迅速平息對方的怒火,讓事態冷卻降級。

所以你會經常看到在公共場所有不少「咆哮父母」逼著孩子認錯,讓娃在大庭廣眾下接受訓斥,其實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自尊心很強,也很容易受到傷害,他們也要「面子」的。為了守好自己的「面子」,有時候家長越是著急讓孩子認錯,孩子越是不服從,結果就這麼僵持著。

所謂「人後相夫」,目的就是為了保全丈夫的面子,但實際上小孩子的「面子」一點兒不比大人少,家長還是要顧及到自家娃的形象和心理需求的,不要動輒就公開打罵孩子,說孩子這錯那錯的。

4、逆反心理在起作用

在很多家長心中,孩子到了青春期才算進入了叛逆期,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兒童有三個叛逆期,分別是2歲、7歲以及12到18歲,孩子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愛和你「對著干」了。

特別是一些家長,總愛用一種質疑的口氣來問孩子,比如「這紙是不是你撕的?」「這事除了你還有誰能幹?」等於在懷疑孩子,有的時候是孩子做的,有的時候並不是,還有的時候孩子犯錯是有不可迴避的原因的,但家長這種口氣讓娃很難接受。

他們會拋開錯誤本身,覺得父母不愛我了,從而產生了或不屑、或悲傷的情緒。要麼拒絕回答,要麼故意說謊激怒家長,總之就是不會按照家長的意圖來辦。

家長該如何教孩子承認錯誤

知恥而後勇,雖然孩子不願意認錯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也情有可原,但該面對的終究還是要面對的,總當「逃兵」只會讓孩子成為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那麼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承認錯誤呢?

1、 階段性對待孩子的錯誤

1歲前的娃還不懂什麼,口欲期可能會把見到的東西都塞到嘴裡,這時需要家長多留意,進行約束和制止。

1到3歲的孩子活力增強,可能會因亂跑亂跳打壞了物品,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而橫加指責,適當的教導就可以了,因噎廢食只會限制孩子的行為能力,影響其正常發展。這個時段的孩子自主意識正處於爆棚期,最常見的就是因為爭搶玩具發生爭執或肢體上的衝突,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和分享。

3到4歲的孩子行動力更加強勁,活動範圍也很廣了,但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有限,很多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意之舉會犯錯,比如將爸爸重要的資料扔到水裡,自己只當是一場遊戲。這時候家長要和孩子說清楚厲害關係,並自行隱藏好重要信息。

2、允許孩子試錯、犯錯

很多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生怕他們會做錯事,走彎路,因此樣樣代勞;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錯誤採取「零容忍」的態度,要麼威脅恐嚇不許孩子出一點兒差錯,要麼「秋後算賬」對孩子的錯誤嚴加指責,這樣做反而是倒逼著孩子不認錯。

家長要給予孩子試錯和犯錯的機會,誰都不想犯錯,但有時候犯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孩子長大過程中的必修課。與其整日膽戰心驚地怕孩子犯錯,不如放手讓他自己去試一下、闖一回,孩子試過了,才有經驗不再犯錯,也有勇氣承認錯誤。

3、給予孩子解釋的機會

兩個孩子打架,「開明」的家長可能馬上會指責自家孩子,並嚴令孩子向對方道歉,事實卻是對方的孩子先動手搶玩具並打了人,被責令道歉的孩子感到很委屈,自然不會說「對不起」三個字,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打孩子,或逼孩子,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解釋機會,知道孩子為什麼不肯說道歉的話,多給孩子幾分鐘來解釋,家長也就少了幾分和孩子遠離的機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和諧。

4、父母要勇於承認錯誤

可能不少家長會發現,當孩子做錯了事,你讓他說「對不起」很難,而一旦你做錯了事,比如錯過了孩子放學的時間,或不和孩子商量就送走了他的玩具,孩子立刻就指著鼻子讓你道歉。

家長覺得孩子這是「反天」了,因而拒不妥協,更別提承認錯誤了,其實這是給孩子做了一個特別不好的示範。父母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受到渲染,也會學到這一點的。

總之,孩子不認錯都是有原因的,家長因勢利導才能讓娃真正從心底認識到錯誤,並積極改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果媽媽 的精彩文章:

女孩子「初潮」時間是早還是晚,這個年齡是界限,影響很不同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寶媽們的不同回答,顯示情商高低

TAG:糖果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