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農科院探索使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

中國農科院探索使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

中國日報6月5日電(記者 王曉東)?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了解到,針對草地貪夜蛾蔓延危害的緊急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國內率先開展利用蠋蝽、益蝽等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田間和室內試驗,調查採集我國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種類並評估防治潛能,為「以蟲治蟲」開展草地貪夜蛾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撐。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植物保護(Plant Protection)》上。

利用天敵昆蟲開展「以蟲治蟲」是害蟲生物防治的核心措施,是我國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的關鍵手段,具有安全、有效、經濟、簡便、可持續、無殘留等優點。針對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發生、擴散和危害的防治需求,植保所迅速提升蠋蝽等天敵昆蟲生產和保障能力,在優化蠋蝽、益蝽防治草地貪夜蛾技術的同時,同步開展多種天敵產品取食草地貪夜蛾卵和低齡幼蟲試驗,在雲南等地持續進行寄生性天敵資源搜集和評價。

在雲南安寧、尋甸、墨黑、勐海等地開展的田間試驗和室內試驗,表明蠋蝽對草地貪夜蛾具有顯著防治作用。試驗結果證明,蠋蝽和益蝽均可主動搜尋草地貪夜蛾,在9分鐘內即能發現並鎖定害蟲,在距離1厘米時迅速發起攻擊,將口針刺入草地貪夜蛾體內,吮吸體液,並分泌麻醉劑導致獵物麻痹,最終草地貪夜蛾因體液營養喪失、體內組織器官損壞而死亡。室內測定表明,每頭蠋蝽成蟲1天內可取食約25-30頭草地貪夜蛾2齡幼蟲或2-3頭草地貪夜蛾6齡幼蟲,每頭益蝽成蟲1天內可取食28-41頭草地貪夜蛾2齡幼蟲或3-5頭草地貪夜蛾6齡幼蟲。

據悉,此次釋放應用的蠋蝽、益蝽均是植保所近年來開發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屬半翅目蝽科,在我國各地廣泛分布。此外,植保所還在我國雲南保山、德宏、楚雄、曲靖、紅河、文山、玉溪、大理、臨滄、西雙版納、普洱、昆明開展了天敵昆蟲資源調查。在雲南農科院資環所協助下,發現了草地貪夜蛾寄生性天敵昆蟲繭蜂、姬蜂各1種,目前正開展後續生物學觀察和擴繁技術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中鐵特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創立大會
中國兒童發展論壇在京召開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