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專家表示中國反制美國升級貿易爭端是合理做法 中國有能力應對經貿摩擦負面影響

專家表示中國反制美國升級貿易爭端是合理做法 中國有能力應對經貿摩擦負面影響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 魏宇晨):中國政府近日發布《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梳理和介紹了中美經貿摩擦的來龍去脈和兩國經貿磋商的基本情況,闡明中國政府關於中美經貿磋商的原則立場。對此,中國專家指出,針對美國加征關稅的保護主義做法,中國有理有節地進行反制是合理做法。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主張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互利共贏。但中國也不怕打貿易戰,中國有能力應對經貿摩擦的負面影響。

中國政府發布的白皮書指出,2017年新一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以加征關稅等手段相威脅,頻頻挑起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經貿摩擦。2018年3月以來,針對美國政府單方面發起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國不得不採取有力應對措施,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中國「以戰反戰」是合理做法。蔡昉說:「放棄反制、坐以待斃,並非面對對方挑起貿易戰的通常做法,更不應當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之所為。中國不想戰、不戀戰、不怕戰,『以戰反戰』是合理的做法。」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王金照也認為,針對美國加征關稅的保護主義做法,中國有理有節地進行反制,是為了維護中國的正當利益和國家尊嚴。中國不想打貿易戰,主張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互利共贏。但中國也不怕打貿易戰,中國有能力應對經貿摩擦的負面影響。他說,從宏觀看,中國經濟開始出現內需主導的增長格局,外部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中國經濟衝擊顯著降低。王金照說:「當前,作為內需主導的大國,通過減稅降費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和消費潛力,通過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和社會發展領域補短板,中國在擴大內需上還有較大空間和政策儲備。近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有效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可以應對外部需求的波動。」

王金照說,從產業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中的位置正在提升,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國抵禦風險的能力。王金照說:「(美國)加征關稅和(實行)出口管制雖然給中國企業短期的生產運營帶來負面的影響,但辯證地看,如果應對得當、化危為機,將推動中國企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國的企業已積累一定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不少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應用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刻。美國(實行)的出口管制將為中國本土的零部件和軟體企業帶來難得的市場機遇,助推其商業化應用。美國加征關稅將推動一些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跨國布局,成長為以中國為研發和管理中心的跨國企業。」

王金照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不僅是中國本土企業發展壯大的肥沃土壤,也是各國企業來分享發展紅利的必爭之地。他提出,中國要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平台,商簽更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形成更寬廣、更深厚的朋友圈。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也表示,中國要繼續做好自己的事情,推進改革,用改革紅利穩定增長,用社會政策穩定民生,進一步對外開放維護經濟全球化。蔡昉說:「中國在維護全球規則和秩序、穩定世界經濟方面的作為,都要靠堅持和擴大改革開放。從過去40年的經歷,中國懂得,改革和開放都會帶來真金白銀甚至立竿見影的紅利,即有助於提高潛在增長率。外部壓力不會減弱、反而只會增強我們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緊迫感。」

在專家們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是在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中不斷前進。中國的企業在中美經貿摩擦的洗禮中不斷夯實技術基礎和管理能力,將會在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工。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釋放發展的活力和增長的潛力,中國經濟必將迎風破浪,持續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亞洲各國命運息息相關 中日攜手合作共推亞洲繁榮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