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對農業有什麼用嗎?

保護生物多樣性對農業有什麼用嗎?

作者 | 大國三農

每年的5月22日是聯合國確立的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關心農業的朋友會說,既然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什麼農田要打葯滅蟲除草?農業與生物多樣性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1 從經濟角度

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的產業,和工業、服務業一樣,都要講求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築牢社會根基的需要。

農田就是工業中的工廠,是生產農產品的地方。病害、蟲害、雜草,都是阻礙生產效力最大發揮的因素,因此需要採取措施減輕影響。

當然,農業是靠天吃飯的產業,病蟲害、雜草,以及洪澇乾旱等各種氣象災害,都是一直困擾農業的因素,想要完全消除,目前還不可能。不管怎樣,不斷追求投入產業效益最大化是永恆課題。

同時,現代農業和工業一樣,在生產過程中都需要消耗自然資源、能源以及各種投入品,也都產生了不同特性的環境污染,因此在追求效益的同時,也要儘可能地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方面尋求平衡,實現以綠色、可持續為基本特徵的高質量發展。這一點也和工業是一樣的。

2 從生物多樣性角度

事實上,農田從來都不是生物多樣性好的地方。

從古至今,農民都希望把爭奪養分的雜草除之而後快。問問那些遵循傳統種地方式的老農民,哪個種地的「好把式」不是把鋤頭使得溜溜轉?鋤起草來穩准狠,把肥水都留給秧苗菜苗才是王道。

病蟲害也自古有之。

水、旱、蝗災,是中國幾千年來最大的三類農業災害。其實除了蝗蟲,什麼稻飛虱、貪夜蛾之類的都有極強的遷飛性,遷徙起來橫掃一大片。農田的害蟲從地上到地下舉不勝舉。再加上病毒病、真菌病……

不過,隨著現代科技發展,在不斷提高單產的同時,對病蟲害的控制手段也越來越有效。反過來說,在單產提高的同時如果控制手段跟不上,那相對過去,這損失就大得多了。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全國小麥平均畝產只有86斤,如今漲了幾乎10倍,隨便遭點災受點害,這損失就不得了。

那麼,生物多樣性對農業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呢?

最根本的是:培育新品種。

多種多樣的生物,就是多種多樣的基因。對於育種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種質資源庫。

從動物到植物、再到細菌病毒微生物,都有可能成為育種家用來改善提高農作物特性的基因資源。

比如,抗蟲基因、抗病基因、複合營養的基因、抗旱抗鹽抗澇抗倒伏的基因,等等。具有這些特性基因的生物,本身可能並不具備很好的經濟價值、不能成為廣泛應用的商品種子,但對育種家來說,可能就是寶貴的財富。

採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比如基因操作、蛋白修飾、生物合成、高通量測序、會更加高效精準地培育出產量更高、消耗資源更少、污染更少、抗逆性更強、營養更高、口感更好……的新品種。

從栽培、植保等生產環節來說,豐富的生物物種也是不斷研究新技術的資源庫。比如大棚蔬菜水果廣泛應用的熊蜂授粉,利用瓢蟲吃蚜蟲、周氏嚙小蜂治美國白蛾等綠色防控技術。

但是,農業的規模化種植、養殖,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家禽家畜、傳統種植品種來說,的確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裡涉及到的其實是人類文明社會的生存發展權和自然資源穩定平衡之間的關係——這個終極問題,在這裡暫時不展開講了。

那麼,我們知道了,由於一些傳統品種雖然可能有應用潛力,但由於產能低、口感差等原因而不被市場認可。

一方面要保護種質資源(基因資源),另一方面由於效益差沒人願意繼續種養,就很有可能將面臨自然淘汰,也就談不上多樣性保護。怎麼辦?這就得靠國家出手了。

這就是中國以及各個農業大國、農業國際組織都在做的一件事:種質資源保護。

中國農科院有一個世界第二大規模(美國的數量第一)的農作物資源庫,我去過,零下好幾十度,凍得要死。這些種子要定期保持活力,以備未來之需。

還有一種是原生境保護,比如中國農業科研實力最強的水稻育種領域,在中國水稻所就有一個溫室,裡面保存著大量堪稱「活化石」的稻種。這些稻種不停地種、不停地收,目的就是為了保存資源。

各地也都有一些果樹啊、生豬雞鴨之類的原生境保護場圃。這些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出錢維持著。以後隨著財力增長還會不斷強化保護。

這大概就是生物多樣性對於農業——支撐人類發展的最基本的產業的作用吧。

至於仿生機械、生物農藥、食品加工等,也和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緊密相關,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公園 的精彩文章:

不好意思讓一下,C位我給水獺君了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