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蘋果要走的生態路,有許多先知和先行者

蘋果要走的生態路,有許多先知和先行者

一年一度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蘋果的生態模式越來越明顯。發布會的次序,也不再是硬體優先,而是把TV OS放在了最開頭,並傳遞了布局內容生態的決心,此外,iPad、Apple Watch等重要硬體產品,逐漸形成了子生態。

如今,蘋果快樂的走在生態建設的路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很多先導和先行者。

在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如何從單一業務和服務,向多元化發展,如何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實現自複製、自孕育、自發展的生態模式,早就成為一個管理學的熱點問題。

美國學者 Moore運用了生物生態系統的理論分析公司戰略,首次提到了 「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並第一次將其作為 經濟管理研究中的術語,從系統整體的高度對公司競爭的形態和特點作了新概括。Moore將 「商業生態系統」定義為,以組織和個人的相互作用為基礎 的經濟聯合體,生產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這 一理論的本質是強調企業生態位,即通過生態系統內企業 ( 供應商、生產者、競爭者、消費者、風險承擔者等) 的協同進 化獲得共同發展。

Marco lansiti和Ray levien在2004年對IBM、微軟等企業的「關鍵種」戰略進行了分析,並於2005年對美國IT商業生態系統的健康進行了評估。穆爾於2005年分析和研究了個人電腦商業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日本一橋大學創新研究所在2006年對日本、韓國的移動音樂商業生態系統進行了比較研究。

在國內,孫成章在1995年發表著作《企業生態學概論》,是國內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生態思想應用研究方面比較早的書籍。梁嘉驊於2002年闡述了企業本身與戰略環境方面的生態特徵。張銳提出戰略生態學將成為企業戰略研究方面的新趨勢,是指導並協助企業解決複雜性戰略問題的一門學科。

馬雲認為,阿里巴巴的成功首先是其在構建企業共生的生態環境上的成功。隨著阿里巴巴、騰訊 等互聯網企業的崛起,業界和理論界對互聯網生態系統的討論也逐漸增多。

賈躍亭認為,樂視最終就是要為「樂迷打造出一個圍繞著樂視各項產品和服務的品質生活圈。」具體來說,這一生活圈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各環節的領先性,從平台、內容、終端、應用的市場份額行業領先,進而掌控行業入口;第二階段是發揮業務、品牌和資本的生態協同效應;最終實現生態集群,在樂視生態的上下游、各個環節,形成規模化的企業集群,樂視與合作夥伴共贏互利,並在國際化上取得實質性成果。

雷軍的小米以手機軟硬體為核心,以生態之名,迅猛布局,向外依次划了五個圈。第一個圈是手機周邊,包括手機耳機、移動電源、藍牙音箱和插線板。第二圈是智能可穿戴設備,像小米手環,小米手錶。第三圈是傳統白色家電智能化,凈水器、空氣凈化器。第四個是製造資源,第五圈是極客酷玩類產品,比如平衡車和無人機。小米發展生態圈的策略是小量參股形式投資了數十家企業,有16家年銷售額過億,4家成為估值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水觀察 的精彩文章:

不懼破發壓力,瑞幸咖啡還要主動虧損至少3年

TAG:易水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