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相信夏商周三代以前的禪讓嗎?《竹書紀年》為何被禁上千年?

你相信夏商周三代以前的禪讓嗎?《竹書紀年》為何被禁上千年?

漢代以前的歷代王朝諸侯史書和歷史記載都是由官修,即各朝各國史官編撰,稍微不錯且有點規模的個人著述野史幾乎不存當時。自西漢司馬遷以後編修《史記》以後,情況有所改變,史書的真實性也逐漸讓人懷疑有史者迫於形勢所做的修改,有史者編書中摻雜個人在其中,司馬遷便是後者。漢朝之前的各國史書差不多都被秦始皇焚毀,而秦國咸陽城內本有留存,奈何項羽屠城火燒,自此斷絕。

因而司馬遷的《史記》據有劃時代的意義,整理概括了從上古傳說的黃帝時代到西漢年間的漢武帝時代。很多人以為《史記》是司馬遷一人編修而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曾遺志司馬遷,希望他別中斷了國家的歷史文獻。司馬談臨死前已經有了《史記》初稿大綱,寫出了一部分,司馬遷接力後繼續,花費十四年時間完成。

《史記》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開篇講的是三皇五帝的本紀,高度讚揚了這個似乎只存在於美好傳說中的聖王治世的偉大時代。堯舜時代被後世無數文人士子嚮往的,君臣之間將此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尤其在「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儒學興盛」之後。

夏商周三代以前的部落文明推崇「禪讓制」,部落聯盟的最高領袖是眾人推舉出來的,這是我們一貫認知。不同的是,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稱的《史記》中記載:黃帝死後,他的孫子高陽繼承帝位,即顓頊帝;顓頊死後,黃帝的曾孫高辛繼帝位,即嚳帝;嚳帝死後,帝嚳長子摯繼帝位,即帝摯。帝摯死後,弟弟放勛繼帝位,即堯帝;帝堯死後,女婿舜即位,即舜帝;舜帝死後,黃帝玄孫禹繼帝位。

說完前面五帝的事,司馬遷在結尾感慨:黃帝到禹是同一姓,只是國號改了。姓,即表明家族的字,所以從黃帝到禹都是同一家族的人,都是黃帝血脈。在西晉被盜墓挖出的《竹書紀年》又有了一個不一樣的東西,《竹書紀年》是春秋的晉國史官及戰國的魏國史官所作的(三家分晉導致史官國號改變)。

《竹書紀年》主要描述先秦歷史,和《史記》所描寫的歷史事件大致無異,但細節方面完全不同,有點顛覆世人三觀。《竹書紀年》將上古禪讓描繪的十分細緻,並不像司馬遷的一筆帶過(因為上古事件都是司馬遷從別人口中得來的,並無明確史書記載)。

在說《竹書紀年》的禪讓事件前,我們先說說春秋戰國史官的筆法,他們喜歡微言大義,很簡單的一句話幾個字,想告訴人們的東西特別多。參考「諱莫如深」講的是東周兩王周攜王與周平王的事件。而《竹書紀年》恰好也是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講了堯舜「禪讓」的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帝堯年老或變弱被舜囚禁)。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禁住堯後取得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堯的兒子想營救父親,卻始終不能見面商議)。兩書歷史走向是相同的,在人物形象上卻大有不同。

不僅在此,《竹書紀年》當中關於夏、商、周三代,晉魏兩國的歷史記載,同樣是歷史走向一致,有些細節小事上大不相同(如晉文侯殺周攜王)。這為現代學者研究先秦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還原千年前的歷史原貌。《竹書紀年》成書時間早已《史記》,《竹書紀年》對過往歷史有著其他文獻的佐證和當事人的親口敘說,《竹書紀年》耗費數十代人,一年一年才編撰完整。《史記》對於漢朝以前的歷史,卻多是參考當地百姓及一些學者的口口相傳,歷史文獻?沒有,被秦始皇和項羽燒光了。

正因為《竹書紀年》的震撼人心,顛覆了孔子孟子及所有儒家人士的三觀,蠻橫衝破了儒家所塑造的古代歷史體系,衝擊整個統治階層的思想文化,容易造成社會各方面的混亂,許多人慾除之而後快,《竹書紀年》才被禁上千年,亡佚(散失,失傳)。

後話:三皇五帝在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神話傳說,因而禪讓不禪讓,也差不多是難以成立的,無法細究。

參考文獻:《史記》《竹書紀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人說古啊 的精彩文章:

清朝276年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人,為何落得無官無爵凄涼晚景
東漢名將門下三弟子,一建立蜀漢政權,一割據四州,此名將是誰?

TAG:今人說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