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李鴻章,伊藤博文,俾斯麥誰治國建樹更高?誰最可惜?

李鴻章,伊藤博文,俾斯麥誰治國建樹更高?誰最可惜?

我認為是俾斯麥,因為李鴻章其實並不算清政府的頭把交椅。這不單單是在李鴻章之上,還有慈禧,更關鍵的是李鴻章的很多政策都要受到保守勢力的反對,李鴻章更多的是處在維護清政府統治的政治環境下,很難施展自己的空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原本便是軍國主義代表。雖然伊藤博文使日本強大,但是這種強大急劇攻擊性。完全是為之後的侵略擴張,所鋪墊。而德意志的鐵血宰相俾斯買與兩者有很大不同。

俾斯麥之下的德國其實並非是要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俾斯麥一生都在德意志統一的道路上堅持避免世界大戰。俾斯麥一生都想讓德意志成為歐洲強國奪得霸權,但是俾斯麥從來不擅用戰爭。對於俾斯麥來說,外交才是國家最有力的稱霸手段。而軍事只能作為輔助。俾斯麥當外交部部長時審時度勢靈活善變,儘管他希望用戰爭去統一德意志,但是在不同的場合他會提出與自己原本立場背道而馳的主張。當時的奧地利是德國南方的強大鄰國曾經威脅說如果德國獲得統一奧地利必然出兵干涉。

儘管俾斯麥做夢都想要擊敗奧地利而真正統一德國,但是俾斯麥卻十分靈活的主張和平。宣稱如果對於戰爭後果沒有清醒的認識,執意發動戰爭,那麼這樣的政客請你個人去死,不要傷及無辜。很多人說俾斯麥通過這掩蓋了自己的侵略擴張企圖,但是對於國家統一而言,何談侵略,何談擴張?任何時候都是國家利益至上,國家想要獲得統一曾經任何一種和平的辦法都已經試過。在不奏效的情況下,若想務實,只能選擇武力這是無可非議的。俾斯麥在擔任宰相的時候普魯士軍隊正處於上升時期,而正好這也給他的鐵血政策帶來了堅實的基礎。

俾斯麥深知議會的資產階級也有著一定的軟弱性,他們沒有勇氣對抗政府,因此對於鐵血政策而言,俾斯麥繞開國會直接行使自己權利。從1862年俾斯麥任普魯士首相之後共計28年,將普魯士從歐洲五大強國之中最弱的一個變成了有能力決定世界格局的一支力量,他辦事作風彪悍很少聽取別人的意見,但在強勢的性格當中又不乏冷靜的思考。並且進行了觸動階級利益的改革使得德國獲得統一。雖然將普魯士變得強大,統一的德國,但是在外交領域當中,縱橫百合在19年的帝國首相生涯內與奧地利俄國義大利等國結盟對宿敵法國也寬容對待。

巧妙的維繫著歐洲的和平。在當時列強相互競爭,並且日益白熱化的局面之下。普魯士依然因為有俾斯麥的存在,而獲得了相對安定和穩定的發展。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威廉二世向世界擴張,而年事已高的俾斯麥不僅被罷官而且一生所建立的多項政策也被威廉二世所廢除。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導致德國戰敗。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他的責任,俾斯麥使得普魯士強大統一德國,並非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俾斯麥原本就是要用武力稱霸那他何苦定立諸多相互矛盾的同盟以為系歐洲脆弱的和平。

俾斯麥的鐵血政策,適用於德國統一的。在德國統一之後並沒有發動任何爭霸戰爭。完全是希望通過條約的形式,通過外交的手段使普魯士統一的德國成為歐洲強國。但是德皇威廉二世放棄了俾斯麥的戰略開始爭奪陽光下的地盤也想建立起自己的日不落帝國。本就脆弱的各國盟約最終被打破。矛盾最終釀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俾斯買的心血也付諸東流。霍亨索林王朝也結束了,自己在德國的統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德國人如何看待希特勒?是恨還是懷念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