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實踐:孩子讀了很多書卻啥也沒記住,請繼續,他們的收穫超乎想像

實踐:孩子讀了很多書卻啥也沒記住,請繼續,他們的收穫超乎想像

「媽媽,這麼多年你陪我讀了很多書,那些你讀過的書到底講什麼樣的故事我都忘記了,但是我體會了某種神秘的力量,這種神秘的力量讓我讀任何書的時候都能找到某種感覺,我和作者在一起/我就是某個角色,我也知道如何去搞懂自己不懂的部分……」

雖然不能清晰的描述,但是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某種能力,也懂得和各種角色產生「共情」,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到這個階段時,孩子的自我學習和管理能力已經抵達某個新的高度,根據我的實踐綜合自己的孩子和身邊的各種牛蛙(學習很厲害的孩子),要達成這樣的狀態少則五六年的深度閱讀陪伴,多則小十年。

我的女兒十一歲,屬於資質平庸的孩子,至今每天只要有時間,在睡前我依然還會讀書給她聽,她躺著聽我讀,直至進入夢鄉,除了獲得一些學習的技能之外,我更認為這是深度親子互動的方式之一,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喜愛、相互尊重、相互欣賞,或者相互嫌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學習、做人、做事等方面,如果我們能夠自知、自知其不知,才能穩紮穩打的前進。閱讀這件事其實也是如此,當我們的孩子掌握一定閱讀技巧(學習技巧)之後,孩子找到的所謂的感覺是「自知和不知的部分」,在讀任何文章時,知道自己「知道」的部分,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並用合適的方式弄懂自己「不知」的部分,這不僅僅是閱讀技巧,更是學習方法。

自知和無知的部分,在閱讀中具體的體現是什麼呢?總結出孩子的狀態,僅供參考!

1.我知道我要閱讀,即使我不知道其中的深意,但是讀的多了一定沒壞處,所以我要讀。

2.我知道如何去讀,怎麼樣讀才能讓我在獲得愉快的閱讀感受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3.我知道在讀書時,如果遇到我不懂的知識點時,我該怎麼做。

4.我知道在讀書時,遇到我讀不懂的,我該怎麼辦,我要到哪裡去尋找答案。

5.我知道在讀書時,如何調動我已經具備的知識 學習技巧來為新的閱讀任務服務,我也知道當我學到新的知識時如何指導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6.我知道在讀書時,什麼時候使用單一的閱讀策略,什麼時候組合使用,什麼時候和同伴討論,什麼時候獨自思考和學習。

如果孩子能夠做到以上幾點,孩子不僅僅在閱讀,在學習上,還可能有問題嗎?而這些能力的獲得,是伴隨孩子出生就能獲得的嗎?是孩子讀幾本書就能獲得的嗎?非也。要達到以上的狀態,首先要有大量的閱讀作為基礎,悟性好的孩子能夠自己「琢磨」出來(也需要很多年),如果家長根據上面的6個能力維度去指導孩子的閱讀,孩子在各學科的學習上都會快速進入狀態。

知識點的掌握容易,思維方式的構建很難,我一直在強調:閱讀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可思考的邏輯要怎麼樣去幫孩子構建?我覺得這才是家長應該關注的重點。

當我們的孩子理解「閱讀=學習」的邏輯之後,在積極有效的鼓勵下,孩子們能夠理解思考邏輯,我認為比掌握多少的知識點重要。思考邏輯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家長在和孩子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而不是教條的說教。我是這樣引導孩子的(並不是每天都在引導,而是在愉快的氛圍中,把這些引導變成更為生動、孩子易於理解的生活中的對話):

1.我今天讀了什麼?在讀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2.我怎麼知道我學會了呢?怎麼證明?有什麼樣的手段和方法?

3.我讀的這本書為什麼對我很重要?我還需要學習什麼?

4.在閱讀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我如何監控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效率、學習成果?

5.我如何向別人分享和解釋我正在讀的書/正在學的知識?

6.在未來的閱讀和學習中,要是遇到相同的情況,我該怎麼做?

思考邏輯永遠比孩子掌握多少的知識點重要,思考邏輯是需要時間才能建立的,那份和書中角色「共情」的能力,將閱讀的知識轉化為行動力能力,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而家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花時間去陪。

高質量的陪伴這個短語大家都在喊口號,落實到行動上,最簡單的方法最有效,就從每天朗讀給孩子聽開始,有了一定基礎量的積累,在任何一個局部進行專項提升,速度會非常快,效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作者:路琰,是《生活是最好的教養》《要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該怎麼做》等暢銷書作者,國家科學育兒示範區策劃人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斗跨界平台 的精彩文章: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試試分步引導,給孩子「合適的梯子」很重要

TAG:九斗跨界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