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真正的清凈不是來自環境,而是來自內心

真正的清凈不是來自環境,而是來自內心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蘇東坡有一句詩,裡面寫到「清歡」這個詞: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作家林清玄認為:「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不講究物質的條件,只在乎心靈的品味。」

清歡,其實是一種能力,能體會到清歡的人,常常在粗茶淡飯中就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悅,不論身處寂靜深山,還是喧嘩鬧市,他們總是具備在平淡甚至不堪的生活中獲得樂趣的能力,因此,他們的內心永遠是清靜而富足的。

讀過一則非常有趣的公案。

很多人都聽過趙州禪師的大名。趙州禪師,又被稱為趙州古佛,是佛教禪宗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宗師,非常善於用生活中的各種點滴小事來講禪。

有一次,趙州禪師和徒弟文偃一起喝茶談禪。

恰巧這個時候,有居士送來一塊精緻的糕點給他們。於是趙州對文偃說:

「只有一塊點心,我們兩個人怎麼吃呢?不如這樣,我們來打個賭,誰最後贏了,這塊點心就給誰吃。」

文偃禪師問:「怎麼賭呢?」

趙州禪師說:「我們就把自己比喻成別的東西,誰說的最臟最賤又不起煩惱,誰就可以吃這塊點心。」

於是趙州率先說道:「我是一頭驢子。」

文偃接上:「我是那頭驢子的屁股。」

趙州又說:「我是這驢子屁股里的糞便。」

文偃不以為意:「我是糞便中的蛆蟲。」

說到這個地步,趙州禪師也沒法再比喻下去了,於是大喝一聲:「呔!你這隻髒兮兮的蛆蟲!你在糞便里做什麼?」

文偃哈哈笑著回答說:「天氣太熱了,我在這糞便裡面乘涼啊!」

在最為污穢之處,禪師們卻能逍遙自在,因為他們已經超脫世俗,見到本心,不為世俗的一切所染污。

這樣的人,不論處在街頭、鬧市、深山還是廟堂,他們的內心都是清凈的,隨所在處,即為凈土。

就如同禪宗二祖慧可大師,慧可大師弘揚佛法時,任何地方都不避忌,他去菜市場講法,去屠宰場講法,去街頭巷尾講法,甚至還去青樓妓院里打坐。

有人覺得他的行為太過怪異,斥責他不守和尚的清規戒律,慧可就淡淡地問:「我自調心,與你何干?」

在禪師們看來,真正的清凈是來自於內心,而不是來自於外界。因為內心清凈,所以看什麼都是乾淨的。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未出家之前,是聲名顯赫的富貴公子和大才子,生活優越,知己佳人無數,可謂是嘗遍世間諸般幸福的人。

然而,李叔同出家後,生活過得極其清苦,但他絲毫不為之煩惱,在他看來,不論什麼樣的人生境遇,都無法干擾他內心的寧靜和安詳。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為戰事,滯留在寧波七塔寺。

有一天他的老朋友夏丏尊來拜訪,他來的時候,法師正在吃飯。

小餐桌上,僅有一碗米飯和一碟鹹菜,夏丏尊不禁的問道:「沒有別的菜嗎?只吃鹹菜難道不會太咸嗎?」

弘一法師回答道:「咸有鹹的味道」。

吃完飯後,弘一法師倒了杯開水喝,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喝這麼平淡的開水,難道不會太過清淡嗎?」

弘一法師笑了笑說:「開水雖淡,但淡有淡的味道。」

弘一法師的清苦生活,讓夏丏尊看著非常不安,問他:「生活條件如此拮据,不會心生煩惱嗎?有利於修持嗎?」

弘一法師平靜地說:「這叫人生鹹淡兩由之,只要內心清凈,沒什麼是不能接受的」。

生活中,很多人習慣對外界提出諸多要求,認為家庭應該怎樣,公司應該怎樣,家人和同事應該做到如何如何,但外界是無法隨時根據我們的心境轉變的,那些帶有附加條件的清凈,也不是真正的清凈,真正的清凈,是如同弘一法師一樣,隨心轉境,不為事役。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心保持清靜是一種能力。

如果一個人內心無法寧靜,那麼,不管他是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還是隱居在東籬,他的生活都是無法寧靜的。因為內心的狀態決定了生活的狀態。

隨所心凈,則國土凈。真正豐富而安靜的狀態,永遠都是來自內心,莫向外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叔論禪 的精彩文章:

放下曾經的優秀
每日一禪 偈的含義

TAG:禪叔論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