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董氏已臻佳境時的巨制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董氏已臻佳境時的巨制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絹本,行楷書,縱36.8cm,橫1579.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是董其昌60歲左右的作品。該卷用筆沉著勁健,結體端嚴中寓瀟洒飄逸之致,頗有唐顏魯公之法度,為董氏書法已臻佳境時的巨制。

明代書家的代筆人,除了文徵明以外。以董其昌為多。董其昌對贗品也是淡然處之,並且自己應酬不過來時也多請人代筆。清代學者周亮工《讀畫錄》中記載:「錢虞山嘗言:董文敏最謹慎其筆墨。有請乞者,多請他人代之;或點染已就,僮僕以贗筆相易,亦欣然為題署,都不之計。」董氏的代筆人,根據明末姜紹書的記載有趙左、僧珂雪、沈士充、吳振、趙問、葉有年、楊繼鵬、常瑩等人。

顧復《平生壯觀》稱:「先君云:與思翁交遊二十年,未嘗見其作畫。案頭絹紙竹籠堆積,則呼趙行之(泂)、葉君山(有年)代筆,翁則題詩寫款用圖章以與求者而己,吾故不翁求而翁亦不吾與也。聞翁中歲四方求畫者頗多,則令趙文度(佐)代作,文度沒而君山、行之繼之,真質混行矣里」。指出了董氏之所以能夠從容應酬畫債,是因為背後有一大批代筆人的存在。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董氏捉刀人眾多的事實是肯定的。我們近代的書畫鑒定大家謝稚柳和啟功先生也都曾專門撰文,來探討董其昌書畫代筆和偽作的現象。

從藝術和市場的角度上來看,贗品的存在毀壞了藝術的真實性,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但是從傳播的角度來看,它卻擴大了藝術品的傳播範圍。有很多代筆者或造假者水平很高,對董的書法風格學的十分到位,就是其本人恐怕也難鑒定真偽,這種高水平的贗品,幾乎就是真實的再現和傳播董的書法藝術風格,所以我們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贗品是持積極肯定的態度。

董其昌《仿顏真卿法〈倪寬贊傳〉》卷(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墨匠心 的精彩文章:

經典碑帖:康里巎巎跋趙孟頫《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張雨《論書帖》,認為楷書非得自臨摹始

TAG:水墨匠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