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量日本公司撤出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卻開始懷念起了中國

大量日本公司撤出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卻開始懷念起了中國

最近日本的服裝巨頭優衣庫已經選擇,打算逐步把在中國的代工廠搬到東南亞去。此舉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其實不單單是優衣庫,連富士康也在印度投資了50億美元建設新的工廠。

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是東南亞的四倍,這就是許多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紛紛撤出中國的原因。其實這個風波並不是從最近開始的,其實從2008年之後,大量日本公司就開始撤出了中國,像優衣庫這樣的還算是遲的。

日本是全球的經濟巨頭之一,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特別是以豐田、索尼、三菱、松下等公司為代表。這些公司大部分在80年代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利用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為他們生產產品。有數據統計,日本的投資曾經給中國提供了3000萬給就業崗位。

中國有非常長的海岸線,有著許多優良的港口,另外還有龐大的人口,這些都是當時日本企業來中國投資的關鍵。其實這樣的投資也是互惠互利的。以優衣庫為例子,他們在中國就有228家代工廠,至少養活了幾萬的服裝工人。其中像申洲國際這樣的公司,甚至因為代工優衣庫而成為了市值千億的公司,老闆馬建榮更是成為了身家幾百億的大富豪。

2008年開始,中國房地產開始了又一輪的暴漲,這一輪暴漲幾乎已經持續了十幾年。房價上漲帶來的就是土地成本的上漲,人力成本的上漲。許多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時候,已經開始盯上了東南亞市場。

東南亞經濟並不發達,人們主要靠著旅遊為生收入非常低,特別是越南、緬甸這些國家。另外東南亞也有很長的海岸線,這讓他們也有很好的海運基礎。於是從2008年開始大量的日本企業開始轉移到東南亞去。其實不單單是日本的企業,韓國的企業也是如此。

三星就關閉了中國的兩家工廠,同時在越南投資了100億美元建廠。目前三星在越南的工廠支持了越南15%的GDP。有一個數據可以看到,目前在中國的日本員工是7萬人,而在東南亞的員工是8.3萬人,這就可以看到日本企業在東南亞投資的趨勢。

不過東南亞也不是福地,許多日本企業已經開始懷念中國了。這個情況就跟不少製造業開始回歸美國是一樣的道理。東南亞的勞動力成本雖然低,但是其他成本並不低,而且配套的交通網路、電力設施,能源供應都不完善。

以越南為例子,他們國內的鐵路系統目前非常落後,貨物達到港口之後,許多利用汽車來運到首都。這已經增加了成本,而且效率也非常低。基礎設施其實對於一個工廠來說非常重要。

最近幾年不少高端製造業開始回歸美國,就是因為美國擁有龐大的基礎設施。雖然美國的人力成本比中國高了6倍,但是像中國的福耀玻璃等公司都紛紛去美國建設工廠。其實開工廠人力成本只是其中一方面。

另外中國的工人擁有成熟的技能,這也不是東南亞工人可以比的。四五個東南亞工人才能夠頂得上一個中國工人。算起來他們雖然工資低,但是他們的效率也非常低。另外中國有著良好的產業鏈條,東南亞則沒有。中國的珠三角就是一個產業鏈非常發達的地方,各種的配件、模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相反去了東南亞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另外最近幾年東南亞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漲,比起4年之前,他們的人力成本也漲了3倍左右。因為種種原因,許多日本企業開始懷念中國了。去年在上海的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有幾百個日本公司參加展覽,同時中日企業合作談判超過了3千起,這些數據都證明不少的日本企業正在打算重回中國。不知道了解了這些數據,優衣庫是否也還打算離開中國。

其實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進一步擴大的優勢。全球總是有人力成本比我們便宜的地方。大量日本公司撤出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卻開始懷念起了中國,現在他們認為東南亞便宜就去東南亞,過幾年他們就會把工廠搬到非洲去。我們只有做好自己,自然就能吸引到最好的企業來我們這裡投資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yn的學習日記 的精彩文章:

每天賺中國2億,日本老闆仍要搬走2百家工廠,產品卻被國人瘋搶
華為的成功,有3萬外籍員工的貢獻,俄羅斯科學家突破演算法成關鍵

TAG:lyn的學習日記 |